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儿童隐私意识的发展阶段 儿童的隐私,反映了儿童与其交往对象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稍大一些,如六七岁左右,就开始在人际交往中建构起自己的隐私,体验到秘密所带来的神奇的分隔力。他们开始知道什么是隐私,有了一些关于隐私的神秘体验,但是不能真正地理解隐私。如他们会说:“不告诉你我昨天晚上尿床了,因为这是我的秘密。”儿童的隐私意识主要来自于儿童和世界的互动,不仅包括和人的互动,也包括与物的互动。孩子的隐私意识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阿东 《家长》2004,(12)
花季的少男少女,往往在家中自己的抽屉上安装一把锁,似乎有不宜公开的秘密。其实,这正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体现。“锁”宣告他们已经是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小大人”;“锁”勾画出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不可随意越过他们内心世界的“警戒线”。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尊重他们正确、合理的人生选择。这种强烈的自尊意识,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前奏曲,对身心健康关系重大。然而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千方百计地窥视、探测孩子的隐私,一旦发现“蛛丝马迹”便粗暴干预,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父母这样的“爱心…  相似文献   

3.
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总爱在家中自已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这是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体现。“锁”,宣告了他(她)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  相似文献   

4.
父母(尤其是妈妈)总想偷看我的日记,监听我和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的电话,还美其名曰“在行使监护权”。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有自己的隐私权了,难道隐私也要“监护”吗?———艾玲艾玲同学,你渴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独享一份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正常的、合理的要求。有人说,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独立意识的孩子是缺乏主见的孩子。看到你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我为你感到高兴。艾玲同学,隐私是与生命有关的个人私事,保护隐私就是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相似文献   

5.
秘密是人们对内心的意识和体验.在拉丁文里,秘密一词有"分离、拆散"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因为每个人活在世界上会有隐私.因此,人活在世界上总是离不开秘密,只是秘密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复杂有简单,有甜蜜有痛苦,而且也因人经历不同而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那天好朋友向我献“宝”,把从小学一直写到高中的8本日记拿给我看,我发现她在每本日记的第一页上都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的小日记,里面有秘密,要想看日记,需经我同意!”虽然感觉有点逗,但也算代表了我们许多高中生的心声。我们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复杂心情,我们拥有自己的“秘密”,在秘密的天空里释放自己。所谓隐私,在当今高中生的眼里,就是一些不愿意被更多人知道的信息。它无时无刻不出现在生活中,有时是一些内心的小秘密,有时是一些梦想,有时则是一种态度或想法。那么,高中生的隐私到底有哪些种类呢?根据调…  相似文献   

7.
做父母的常想:连你都是我生的,你还对我有什么秘密。自然,我们借空就翻翻孩子的床头、抽屉、书包,了解一下学习;查查日记、信件,聆听电话,掌握一下最近的心里动态及其交往。岂不料,我们的“直白”令他们窒息、厌烦、紧张、对抗,他们更加藏着掖着:他们写两本日记,给抽屉加把锁,变个法与同学来往,依然坚守自己的秘密阵地。难道这些所谓的“隐私”真的是不可动的“奶酪”吗?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示人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秘密”和“纯个人私事”在法律上被称为“隐私”。隐私作为人类心灵的“后花园”,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因为它是每一个人类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私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注意,隐私范围不断扩大,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事基本法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围并没有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对隐私和隐私权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尽管存在着一些立法上的欠缺和空白,但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女儿的秘密     
万颖 《天津教育》2006,(7):56-56
几乎每个女孩都有她的小秘密。 女儿珍藏秘密始于十一岁。那年迁入新居,女儿有了她自己的写字台,写字台中那只带锁的抽屉,便成了她珍藏秘密的地方。她把一些好看的小人书、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连同自己童年的小秘密,全都锁进了属于她的抽屉。但那时,她那抽屉上的锁常常形同虚设,不是忘了上锁就是把钥匙随便一放。上了初中,女儿开始小心翼翼地守护她的抽屉。每次打开抽屉.她总是左顾右盼一番.生怕有人偷看抽屉里的秘密。而这时,原先那些小人书、小玩意儿和童年的小秘密。早已被她“发配”到了旁边不带锁的抽屉里。显然.女儿已经有了只愿意自己知道的零神圣、蕞珍贵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的保护与侵犯家长与孩子间的较量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大了以后,在家里总爱给自己的抽屉、柜子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父母面前,孩子就不应该有什么隐私。而孩子们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有一位初中生认为:“这是我们独立、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我们的行为在向家人  相似文献   

11.
张昊 《家教指南》2009,(9):13-14
小孩子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们身上的每一个特征、他们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中,难道还有“隐私”吗?是的,孩子虽小,却也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家长不但不能随意揭穿孩子的“隐私”,而且应当保护好孩子的小秘密。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隐私。因此,人活在这个世上总也离不开秘密。只是秘密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秘密会因为人的经历不同而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都是秘密。  相似文献   

13.
《好同学》2004,(3)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所以校园里到处都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而秘密在某些时刻其实就是隐私的同义语。大家肯定都不喜欢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吧!  相似文献   

14.
我常常想,如果我有一只带锁的抽屉该多好。可惜,家里各式各样的抽屉中,没有一只是带锁的。我都12岁了,也该有一些自己的秘密了。于是,我对妈妈说:“妈,我想往抽屉上装一把锁……”没等我说完,妈妈就爽快地答应了。这让我有点吃惊:这么痛快,该不会是有什么别的目的吧!我不由地起了疑心。  相似文献   

15.
锁不住的爱     
步入六年级,同学们纷纷向父母发表“独立宣言”,我也不例外,有些想法再也不想向朝夕相处的父母倾吐。“我长大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了。”坐在书桌前,对着日记本,我常常这样呆呆地想着。妈妈平时就有点爱唠叨,如果发现了我的秘密,还不知道会怎样说我呢。忽然,我的视线停在床头乳白色的抽屉上。对呀,我的日记、信件不都可以锁进这里吗?我“噌”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翻箱倒柜找出一套锁扣,可惜已经生锈了,凑合着用吧。只是,无论如何也翻不出一把锁,只好改天去买一把喽。安上了锁,我就有自己的秘密了,就可以独立了!趁着这股高兴劲儿,我找来锤子…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学习》2014,(5):40-41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又想窥探别人的秘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十二星座最爱窥探别人的哪种秘密呢?水瓶座:个人隐私水瓶总是表现得冷漠与温柔并存,他们对不同人的态度绝不会重复。不同的处事态度造就了水瓶的隐私窥探秘诀,他们总是可以在摸清对方的情况下给予其不同的话题引导,让人自己钻进圈套。当然,水瓶不会把别人的隐私和自己的隐私公之于众,他们只是单纯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QQ和网络日志,有些学生甚至很喜欢网络游戏。在那里,孩子们尽情书写他们自己的秘密,相约网上游戏。我虽然尊重学生的隐私,但是也担忧网络带给他们的“副作用”。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难以识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更为严重的是对于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如果对他们上网一事不进行正确干预的话,他们很容易染上“网瘾”。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的父亲,当我写下这个标题,心中不由得一阵惶恐。试想,哪个独生子女的父母不担心孩子出事?而且凡是出事往往与某个秘密有关。所以,绝大多数父母和教师都不希望孩子有秘密。据我们在全国城市做的调查发现,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包括教师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丝毫秘密。早已具有权利意识的当代青少年,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  相似文献   

19.
    
常常看见别人身上有一大串钥匙,大片小片串在一起,像一串铃铛,走起路来哗哗啦啦、叮叮当当地响,以前我也爱这样。现在,我却只有两把钥匙,都是家门上的,那些有一串钥匙的同学看见我这两把“可怜”的小钥匙,总是说大话“就这两把小锁,怪寒酸的!”我:总是一笑而过,她们不懂钥匙。有钥匙,便意味着有锁,一串钥匙,便意味着各式各样的锁。有一次,我问一个带着好多钥匙的同学:“这么多钥匙,都是什么地方的?”她津津乐道:“这是家门上的,这是车上的,这是抽屉的,这是日记本的……”她数来数去,不厌其烦,我却感慨万分。锁固然锁住了秘密,锁住了别人,不…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包括老师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丝毫秘密。早已具有权利意识的当代青少年,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有位女中学生在日记中悲哀地写道: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可他们爱得我想去死,因为我一点点自由都没有了!矛盾如此尖锐,于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出现了:是否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