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问题对个体的学习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科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借助问题,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数学规律.为此,教师要积极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全面思考,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简述了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与意义,并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宏 《考试周刊》2010,(46):69-69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及其内在性质的集中概括和体现,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思维作为数学学科知识的体操。离不开问题教学。需要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体进行铺垫。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掌握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由此可见,开展问题性教学.已经成为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对于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课堂问题大多由教师提出,学生从未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低,导致学习缺乏思考的深度。那么,如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提出问题,训练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自学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教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设疑之于教学,  相似文献   

6.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愿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卢现飞 《考试周刊》2010,(27):69-69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明智的教师不但把"释疑"作为天职,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但是,不少学生已习惯了只学不问,任何问题都只求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朱熹日:“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此语一语中的:问题是学习的动因,问题是学习的工具,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毋庸置疑,问题化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推崇并付诸实践.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问题化的毛坯(教材文本)转化为课堂问题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李晾 《考试周刊》2010,(56):71-72
所谓设疑.就是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编制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编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才会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足以说明“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其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质疑,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推动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善于在疑处设问,可以揭露学生认知中的矛盾,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相似文献   

13.
陈勇 《考试周刊》2011,(91):190-191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主持人王志说:"质疑是到达真相的捷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并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质疑是学生探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江伟 《考试周刊》2013,(94):30-30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健全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本文主要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障碍和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中国也有句古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是解决旧疑存新疑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如力和创造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会提问题,于无疑处生疑,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相似文献   

19.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心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生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质疑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