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转变的国家战略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为“后扶贫时代”的总目标.“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共同推进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完全集体经济、集体组织带动、县域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特色产业带动等发展模式,可以从编制乡村规划、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经济、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来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困境,提出以对接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导向,通过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形成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中国培训》2023,(2):12-14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一、命题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另外,报告再次强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且从碳排放“双控”、能源革命、健全碳市场、提升碳汇能力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试题以融合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的乡村近零耗能建筑为载体,挖掘其地理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少儿版画教师们与时俱进,在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在当下新时期目睹着乡村的飞速发展与火热的乡村建设,于是用手中的画笔与刻刀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创作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系列艺术作品,展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新面貌,歌颂乡村振兴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新开端。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乡村教育振兴的新发展目标,相较于传统“单数质量”式乡村教育发展过程而言,高质量发展涉及的是“复数质量”式教育振兴所形成的“大质量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在教育议题上从乡土建设走向高质量乡村振兴、在教育空间上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教育文化上从“离农”走向“为农”的整合。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振兴更加注重“育人”“终身”“智能”“质量”等内容,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助力乡村社会整体性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通过构建城镇村一体化教育体系、打造数字化乡村教育链、培植乡村师生文化自信和认同等路径,加速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回答了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问,明示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变革的方向,明示了亿万农民走共同富裕和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明示了底线性负面清单,是集“三农”实践突破和理论创新于一体的重大成果,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乡村振兴理论。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促进,需要在系统思维下进行政策的体系性构建和实践的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由追求义务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飞跃。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夯实乡村人才资本的重要利器,能够为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离农”与“为农”的价值选择困境,面临着城乡地区教育质量差距大、师资、生源力量薄弱等挑战,乡土文化历经价值涤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因此,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基础;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明确乡村教育目标指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2023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的开局之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道路上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会议上对化工等传统老工业转型升级提出要求。焦作市重点布局“六个焦作”的远景目标,绿色焦作更是成为焦作市发展的主基调,绿色低碳发展是形势所需,势在必行。以焦作市化工产业发展为例,采用“历时纵轴”的分析方法,以点带面,提出全面推进焦作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坚决打赢蓝天净土保卫战。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的前提,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途径,是解决南宁城镇和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必经之路,是南宁市补齐发展短板、激发"三农"活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从目前情况看,经过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改革阶段,南宁市在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进入改革缓慢期,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滞后,遇到种种发展困境,亟需寻找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邓皓月  张艳萍 《地理教育》2024,(S1):134-139
<正>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措施中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都与地理学科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开展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地理视角,也能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有效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家建设主体方向,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同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我国共同富裕必须通过乡村振兴来实现,而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与关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乡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关键一步。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教育要发展,振兴在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已成为西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西吉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弱项,在布局结构调整上动心思,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出实招,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想办法,在办学条件改善上动真格,在教育惠民政策落实上抓精准,积极探索乡村教育振兴的“西吉模式”,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加快富民强县步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红河州在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农村小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实证分析红河州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及突出问题,提出以"三农"发展视角,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从宏观上看,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子工程”和“支撑点”,对于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础以及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乡风、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当前的乡村教育在价值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障碍。因此,要进一步塑造尊师重教良好家风,提高乡村受教育水平;积极树立爱农强农观念,追求乡村振兴大目标;统筹协调城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向耦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术教育》2023,(3):11-12
<正>入选理由从容应对百年变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精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农、爱农、兴农的深切情怀。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的重农情怀、“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的爱农情怀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兴农情怀,有助于我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提升政治自觉和增进历史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面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现状,作为我国文化重要阵地的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策略,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既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