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磨课是基于我国特有的教研制度形成的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研方式,针对磨课研究中缺乏循证意识、重课轻研等问题,从磨课活动中的证据分析入手,构建基于循证理念的磨课研究实践范式,基于证据从三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和策略,并在初中物理磨课活动中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
艾晋成 《教师》2019,(7):126-127
研课磨课是送教下乡的重点和难点,其指向是帮助乡村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提升校本研修能力。校本研磨—小组研磨—班级研磨等“一课三磨”流程,让教师亲历自身教学和教研水平提高的过程。传统的评课议课活动,多数成员被迫接受集体既定的思考模式,限制了个人和团队的配合度,不能有效解决真问题。作者在研课磨课中利用“六顶思考帽”工具,既解决学员参与度低、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提高研课磨课效率,促使研课磨课成为真正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3.
这里的“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实践研究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获得较好的发展。“一课三研”活动的实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目标不同,研讨重点也不同。一、酝酿尝试阶段一研:选材→理论学习→设计活动方案→说课→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研讨反思二研:修改活动方案→再次实践活动→再次研讨反思三研:再次修改活动方案→第三次实践活动→第三次研讨反思→形成较…  相似文献   

4.
李祥兆 《山东教育》2006,(7):128-128
“研课”是与学生学习同步进行的,并且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中。它往往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一组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研课组一般由同一所学校的5~7名教师组成。他们定期开展研课活动,时间在几个月到一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王雄 《中学物理》2023,(4):11-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与培训的热潮.本文通过对现有培训内容的分析,发现多以专家解读为主,突出新课标的“文本中心”.然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基于“课为中心”的培训更易于接受、理解、运用.因此,笔者围绕“课”,深研新课标,精选新视角,尝试通过观课、改课、做课的“三课联动”教师培训实践,寻求新的“待课”之道.  相似文献   

7.
我校自2003年9月开展“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将教研活动的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五个步骤。两个阶段是指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使教师在试教、再教和发现、改进、比较之中反思、改进、提高;五个步骤指备课、学习一试教、观课一研讨、改进一再教、再观课一再研讨反思。毋庸质疑,两年来我们发现这种教研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将教师推到了教研活动主体的位置,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养融为一体,并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磨即研磨,磨课就是在个人或集体的努力下,对一堂课反复设计、斟酌、探讨、修改.磨课的目的并不是打造出完美的一课,它的意义在于反复打磨、反思,不断否定、超越,这样才能赋予课堂教学第二次生命.本文从“磨”课标与考纲、“磨”教学设计、“磨”思维创新、“磨”学生几个角度,阐述了磨课的实践与感悟.  相似文献   

9.
“研课”,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源于日本。具体说来,“研课”是与学生学习同步进行的,并且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它往往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一组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研课组一般由同一所学校的5—7名教师组成,他们定期开展研课活动,时间在几个月到一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师互相启发,智慧共享,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但目前,“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普遍存在着四大误区:重活动安排,轻活动目的;重微观细节,轻理念模式;重拿来嫁接,轻个性创造;重课堂教学,轻课后评课。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确定主题,提出理念;构建模式,比较差异;优化教学,彰显风格;完善设计,资源共享;用心感悟,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一是重实践。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过程实际上是一次深度“磨课”过程,即“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一个课例的研究过程,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来验证改进是否正确有效,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12.
吴雪梅 《早期教育》2011,(12):18-18
"磨课式教研"是指通过"磨课"实施集体教学,抓准共性问题,逐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园本研究模式。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实践—研讨—反思"的反复循环。其中,反思是"磨课式教研"的重  相似文献   

13.
磨课,就是教研组或备课组确定课题,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每当执教老师上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就及时对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对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需改进的方向,供执教老师在反思时明确问题所在,以便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进入新一轮的试教.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它是教研组的常见活动,随着新课标和校本教研推进的需要,磨课越来越成为了教师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被许多老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程霞 《贵州教育》2011,(13):19-20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方式,它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通过执教、研讨、反思、再执教、再反思的循环,使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提高,发展老师的整体能力。“一课三研”就是使大家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  相似文献   

15.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历来都讲究“积累”二字,“一蹴而就”显然在这门学科中是行不通的。本人从实践角度施行了四种“课前五分钟”活动方案,谨将每种活动方案的开展步骤,优势与不足,以及个人实践后反思得出的建议几个方面对如何高效利用课前五分钟做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科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精准落地的关键环节。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组织专家团队与中学一线教师对接,以“改课”为支点,开展了“专家—教师”协同课例式研修,确定了“学习内化—实践外化—反思再内化”的实验项目的底层逻辑和工作脉络,探索出“实情分析—问题导向—协同设计—深研改课”的实验研究路径。通过“一次设计→专家诊断→互动研讨→修改建议→二次设计→反思提升”的研修流程,精准诊断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推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人一课”和“一人多课”活动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通过同组互助观课、磨课形式,以教求学、以学带研、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表述。“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说课”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说课”的内容的确定根据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安排;“说课”是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精神。关于“说课”的评价,一般而言,评课标准也应是评“说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课”(LessonStudy),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源于日本。具体说来,“研课”是与学生学习同步进行的,并且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它往往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一组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CatherineLewis,1995)。研课组一般由同一所学校的5-7名教师组成,他们定期开展研课活动,时间在几个月到一年之间。  相似文献   

20.
微课融合数学教育教学已然成为课堂教学常态,基于“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离不开“深度学习”的支撑,如何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施有效教学呢?文章以“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教学为例,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形式,轻内容”“重讲授,轻探究”“重开发,轻应用”,并提出应对措施:辩证认识微课,让深度学习奠基个性化发展;注重信息关联,让深度学习护航个性化发展;关注教学反思,让深度学习助力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