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编小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小说的改编,电视剧创作获得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改编既是传播活动,也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构成了传播的基础。文章即以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为例,通过将两个不同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与《西游记》文本对比,从改编活动的内部阐释过程以及改编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理解其传播机制,以便能够进一步认识改编的过程,正确理解改编后不同版本电视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赵慕妍 《今传媒》2016,(4):94-95
由于叙事元素相似,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改编后的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上还会有差别.文学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最难镜像化的小说",但是李安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对其加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在叙事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已被无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作品,本文结合新近播出的《倾城之恋》,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热潮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动因;评析了邹静之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面的"覆盖式"改编导致原作文学意蕴的消解;进而探讨这一改编理念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兼商榷中国电视剧生产中的"编剧中心制"。这些对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研究以及当前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肖遥 《视听界》2004,(2):45-45
长期以来,界中人小视剧本,以小说为文学的最高形式,一部电视剧走红,宁可改编成小说,也不愿以剧本形式示人。刘旭东把他十年来创作的5部电视剧、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结集而出(《惊鸿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自称是敞帚自珍,其实在我看来是自信的表现。从《惊鸿集》中,读者分明窥见了作者笔下人物灵魂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依托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媒介融合下的新兴大众文化,其创作品质日益精良。由于网络文化涉及不同文本之间的改编、引用、参考,因此互文性视角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文本之间,尤其是流转在媒介之间的创作。《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成功的网络小说,后续被改编成电视剧、漫画、同人小说等,以此作为案例,可以更充分地研究互文文本如何进行跨媒介的流动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将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是当前电视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其优点,也有弱点。《名著文本转换的媒介分析》一文,从名著文本转换的背景、转换的传播优势及负面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金魔》──从“家史”到“小说”渠川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自中央电视台在第一套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反响。这部电视剧系根据渠川同志的长篇小说《金魔》改编的。《文学报》刊发了渠川先生谈《金魔》创作经过的文章,现摘发如下,供参阅。要写小说,就必须到山西去...  相似文献   

8.
亦舒的小说往往以特有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独立自强、追求本真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近期热映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正是由亦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文章以这部作品为例,探寻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的规律和方法,总结得出叙事造型化,主题体现时代特征,情节和人物的设定既要符合影视剧创作的规律,又要贴合实际,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9.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作品历来被影视导演所青睐,她的作品多次被改变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本文将以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与许鞍华导演的同名电影《半生缘》为例,结合小说作为语言艺术和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通过探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与影视改编的区别与联系,为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越来越多,成功的系数也比较大。一些优秀电视连续剧,从早期的《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到1985年前后的《四世同堂》、《寻找回来的世界》、《新星》、《诸葛亮》,到近期的《西游记》、《红楼梦》、《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几乎都是小说改编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因为长篇小说是作家倾其全部学识和生活积累写成的,写的是他最熟悉的生活,最深刻的感受,所以,一般地说,人物写得厚实,思想反映得深刻,为改编提供的条件扎实。那么,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热播电视剧《花千骨》是以网络当红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一播出就以其强劲的收视率荣登各大电视剧排行榜首位,并通过多方平台的合作造势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品牌。本文以《花千骨》为例,分析了"现象级"改编电视剧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年度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热播后,引来一片争议之声。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围绕着电视剧生产领域的一个老话题,即如何进行名著改编以及如何评价和审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剧作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电视剧《倾城之恋》为个案样本,以此探讨衡量名著改编是否算成功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由顾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的播出,引爆收视狂潮,网络平台点击量超过70亿。通过对乐视网络播放平台的粉丝文本研究,发现《何以笙箫默》网众在对热播剧的解读中实现了从网络小说到电视剧的跨媒介互文,并试图借助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现实生活三重空间跨域交往实现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5.
网络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都挺好》火爆电视和网络;网络小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市场潜力很大;网络小说和影视携手拥有其他影视改编所不具备的优势;热度高的小说,不一定能够影视化成功;沉下心打磨一部良心剧,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特性伫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著还是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皆因其本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成为近年影视作品的创作来源.本文通过对近年经典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及其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阐述了小说与电视剧的关系,并对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晏雨晨 《视听》2022,(4):112-114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将影像改编聚焦在生动的感知氛围而非抽象的文字内容上,通过对原作小说中心理描写进行影像的视听化呈现,将电影对小说的再现转化为一次对西海固农民生活状态和形象气质的把握与再现.影片的有效性再现策略主要体现在摄影机调度、声音塑造和自然意象三个方面.通过心理描写视听化的手法,影片在跨媒介的改...  相似文献   

18.
邹佩耘 《出版广角》2015,(13):88-89
互联网时代,全媒体联动为网络文学的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2015年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凭借小说拥趸众多、大数据准确定位、体验式互动营销、台网联动推广等制播手段,将网络文学大IP运作推上了新的高度,为今后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范本.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络小说《花千骨》影视剧改编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今后网络文学的改编运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星》是大家所熟悉的,有小说、还有电视剧。小说是山西锦纶厂柯云路同志创作的。最初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上。小说出版后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李新同志把它改编成了电视剧,并先后在太原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播出之后,吸引了不少观众。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李新同志把剧本交给了北岳文艺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也拟在今年出版。但是,就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此书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提出申诉,要求山西省出版事业管理处制止其侵权行为。对此,管理处的同志找了北岳文艺出版社。起初,北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全国新书目》2010,(11):7-7
小说《手机》再度热销 《手机》自2003年出版以来,经过了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样式的改编和打磨,可以说已成为刘震云所有作品中最长青的一部经典力作。今年4月,在同名电视剧开播之前,长江文艺出版社再次推出了《手机》的图书精装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