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为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探究二十四节气中冬至的来历及相关的传统文化习俗,我校面向各年级学生开展了“我为冬至代言”项目化学习活动。该项目融合了语文、科学、信息、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六年级的学习项目是“冬至饺子我来讲”。项目以冬至吃饺子为背景,以真实的情境和问题驱动,整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演讲”口语交际课,设计了学习撰写演讲词、  相似文献   

2.
尚礼 《考试》2012,(12):59-59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张曦月 《辅导员》2016,(5):31-32
辅导点拨冬至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作者描写了生病的奶奶冬至节给全家包饺子这件事,刻画了一个不一样的冬至节,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关爱,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亲情。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俗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吃水饺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流传下来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潜藏的教育资源(歌谣、谚语、书画、工艺品等)、丰富多彩的节令活动以及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也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将“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幼儿园的活动相结合,对构建具有可行性、可推广性的“二十四节气”课程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年年至日长为客”是唐代诗人杜甫《冬至》中的一句。至日就是冬至的意思,这句诗是说,冬至时,宾客盈门。冬至,又称“冬节”,是我国特有的24节气中的一个。殷商时,冬至前—天为岁终,后24节气亦以冬至为首。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对冬至和夏至这个“至”进行了测定。“至”是极点、顶点的意思。它并不是指气温在冬至这一天冷到了极点,而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时的位置关系。对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冬至这天是白昼最短的—天,这对于贪睡的人倒也算得上是一件美事。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古代的人们有从这…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在我国,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老百姓心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包饺子、打年糕、做汤圆……新年的气氛就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变得越来越浓厚。不过你知道吗?在中国以外,许多国家也在传承着过冬至的习俗!  相似文献   

7.
对关中民间的岁时节令习俗予以记录和讨论,主要涉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谷雨、立夏、立秋和冬至,另外,对岁时节令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事项,也特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节气是幼儿园阶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仅仅一两节课是无法将二十四节气完整呈现在幼儿面前的,对于幼儿来说,我们要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进行拓宽和拓展,以引导幼儿全面了解并认知二十四节气,本文结合我关于二十四节气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教学指向:从季节美到生活美,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从故事美到语言美,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传说;从传统美到文化美,认知二十四节气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冬至大如年”重要地位的冬至节,演变为现在相对单纯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各项节俗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本文主要梳理和探讨冬至节俗中饮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2,(12):39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  相似文献   

11.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按照节气编写的歌诀,循着二十四节气,不仅能了解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能学习丰富的民俗事象。肥西县高店镇中心学校利用这一传统文化,结合“二十四节气与农耕”实践基地(绽放农场),打造“二十四节气与生活”创新实验室,通过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实践课程,提升农耕文化在小学生中的影响力,开展特色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一年四季,春花、夏日、秋月、冬雪轮转,无论世间发生了什么,时光的脚步总是井然有序地前行。伴随着四季的更迭与轮回,孩子们在幼儿园也经历了三个春夏,他们对季节与节气的了解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深刻。在这三年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关注自然、探索自然,也越来越热爱自然。  相似文献   

13.
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不少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节是被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时间约在每年12月22日至23日左右.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得出的,其中包含很多方面知识,比如天文学、农耕和物候等。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二十四节气,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简单分析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运用的背景,提出将二十四节气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现代汉语知识》,在其《语汇》章《单纯词和合成词》一节中,把“冬至”归入主谓式的合成词,笔者对此不以为然。笔者认为,“冬至”应该是偏正式的合成词,语素“至”的意义为主,“冬”限制“至”,“冬至”的基本意义是“冬季的极点”。  相似文献   

16.
昼短夜长     
《红领巾》2013,(12):17-17
知识小贴士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通常在12月22日或23日。在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19):153-154
古人通过对自然规律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如立春、惊蛰、寒露等。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一方面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本文通过对节气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分析,详细阐述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旨在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如图)。民问将冬至节后的81天分为九个时段各为九天.称之为九九,为区别于夏九九,又称为冬九九。至少在1500年前,  相似文献   

19.
王皓璇  王之光 《培训与研究》2007,24(5):133-134,F000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重要内容,许多传统节庆都与之相关。在权威词典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节气”和“清明(节)”的翻译策略和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节气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自 古以来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与自然、 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仅为人民的农事活动提 供帮助与指导,还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它 是由中华民族的祖辈先民在长期的农事活动、农耕活动中的重 要经验总结’它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 在历史上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认同价值与传承意义。因此, 在今非昔比的现代文明传承中,为了加强不同人群对二十四节 气的认同,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以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 为主要的研究和论述对象,对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在当下的 现代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现实意义做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