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20,(6):534-539
目的立足于时空效率视角,对2019年世界羽联年终总决赛女单决赛进行对比分析,探明陈雨菲与戴资颖在比赛中采取的技战术特点。方法运用比赛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结果 1)陈雨菲与戴资颖主要都是在10拍、10s内取胜。2)陈雨菲主动得分效率为29.63%,中2区主动得分效率最高,主要得分手段为杀球;戴资颖主动得分率为32%,后2区得分率最高。3)陈雨菲主动失分率为62.96%,戴资颖主动失分率为76%,均在后1区主动失分最多。4)陈雨菲全场杀球47拍,戴资颖全场杀球93拍,两位运动员的杀球落点均集中在中1和中3区。结论两位运动员均以较短的回合数及时间内取胜;杀球均为其主要得分手段,而戴资颖在后场与网前得分手段更多;两位运动员主动失误主要集中在后场与前场区域;陈雨菲的杀球效率要远高于戴资颖。基于此为比赛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等方法对201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戴资颖和山口茜得失分率进行统计与分析,试图寻找目前女单比赛的制胜因素。结论:1)本场比赛戴资颖的得分能力高于山口茜,失误少于山口茜;2)戴资颖主要得分手段前场技术;3)一场比赛的胜负由主动得分和失分"送分"的多少决定的,更是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戴资颖和马林两名运动员在2018—2019年四场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进行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结论显示:(1)从发球技术和发球区域上看,戴资颖会针对马林的打法特点,调整发球方式。而马林在比赛中主要就是以网前小球为主。(2)从接发球和前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接发球主要以防守为主,而马林主要以进攻为主。前场戴资颖主要是以搓放和勾对角技术来控制网前,而马林更多的是采用高质量的搓放使对手回球直接失误或挑高球从而发起下压进攻。(3)从中场技术上看,戴资颖与马林均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更多的是控制落点,调动对手,找准机会下压进攻,而马林以杀球为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用搓放球与挑球技术;中场技术主要运用平抽平挡技术;后场技术主要运用正手吊球和杀球技术;双方主动得分方式是杀球技术;三局比赛中,林丹主动失分呈"V"型,谌龙主动失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看,林丹发挥更稳定,全场比赛主动失分低于谌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22年尤伯杯羽毛球女团决赛陈雨菲与安洗莹的技术与战术应用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二人的发球、接发球、前场、中场、后场和得失分等作初步统计,通过统计分析的数据对比赛的胜负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归纳出陈雨菲与安洗莹在各种技术应用状况方面的差异特点与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从发球与接发球方面来看,陈雨菲与安洗莹在本次赛事中均为正手发高远球,并主要落在后场的区域,而接发球方面都主要以吊球和平高球为主。(2)从前场战术上看,陈雨菲的网前技术比较细腻,主要是通过挑来掌控网前,而安洗莹抢网比较多,搓放网技术也比较细腻。(3)从中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都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的吊球、杀球和高远球技术都运用得很频繁,先有效地调动对手跑动,再在拉吊过程寻找合适的杀球进攻机会,但是从本场比赛来看,陈雨菲的整体实力要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38-642
总结分析陈雨菲的技战术特点,找出其技术的不足之处,以提高技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9~2020年陈雨菲参加的7场公开赛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在处理前场球时挑球和搓放网是陈雨菲使用最多的是技术,主要得分技术是扑球;中场球以接杀挡放直线为主,突击杀球得分;在应对后场球时主要以高远球技术为主,辅以吊球技术,通过调动对手的跑动使自己占据主动,配合杀球技术动作实现得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谌龙和李宗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方比较善于运用发反手网前球的发球技术;在前场双方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搓放球和挑球;中场技术使用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平抽挡技术使用较多;谌龙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和正手吊球技术,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少;李宗伟使用较多的是杀球和头顶吊球,反手吊球使用率不高;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均为杀球技术;在主动得分方面,谌龙略高于李宗伟,而在失分方面,略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李梓嘉与石宇奇的发球、接发球及前场、中场和后场的技术运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实现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李梓嘉和石宇奇发球落点大多集中在1号位和2号位,以1号位为主,李梓嘉1号位占71.7%,2号位占11.32%;石宇奇1号位占84.75%,2号位占8.47%。(2)在接发球方面,李梓嘉、石宇奇主要以搓放为主,其次是挑球。(3)在网前技术中,李梓嘉主要以搓放球技术为主,以挑球技术为辅;石宇奇主要以挑球技术为主,以搓放球技术为辅,说明李梓嘉的网前技术突出,逼迫石宇奇不敢轻易搓放,只能挑球进行过渡。(4)在中场技术方面,李梓嘉与石宇奇两人主要是挡网技术,其他技术总和占比不过半,两人在中场中没有较多的回合。(5)在后场技术方面,李梓嘉和石宇奇两人均以正手杀球为主,正手吊球次之,但石宇奇杀球次数多于李梓嘉。(6)在主动得分中,李梓嘉和石宇奇均以后场技术得分为主,但李梓嘉前场技术得分优于石宇奇,石宇奇中场技术得分优于李梓嘉。(7)在主动失分中,前场技术和后场技术的主动失分李梓嘉多于石宇奇,两人中场技术主动失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国女子排球队同对手的8场比赛进行录像与统计,对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对手发球和扣球的得、失分以及拦网得分、吊球得分、对方失误送分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发飘球、2号位快攻、拦强攻、二传吊球得分以及其他失误送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他环节都处于劣势.优势之处,除了2号位的快攻得分较多;处于劣势的环节,差距很明显,对手得分多.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女排得失分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女子排球队1993─1995年度参加国内甲级联赛及全国锦标赛与之相遇的比赛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临场统计法对山东女排得失分进行分项统计,将得失分各因素数据与总得失分换算百分率,并按主攻、副攻、二传三个位置分别计算百分率,参照国内对女排得失分规律研究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女排得分因素排序依次为扣吊得分、对方失误使本方得分、拦网得分和发球得分。这与国内甲级队得分因素平均值排序不一致,主动得分手段得分率明显低于国内女排平均水平。山东女排失分因素排序依次为防守失分、扣吊失分、一传失分、拦网失分、其它失分和发球失分。过与国内甲级队失分因素平均值排序基本一致,但技术失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初步揭示了山东女排近几年比赛得失分规律,为今后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影响羽毛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在于最后一拍主动得分的能力和减少主动技术的失误率,且后者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主动得分能力主要依靠杀球、吊球、搓球、推球和高球这三项主动技术。主动失误率最高的五次技术为高球、吊球、杀球、推球和搓球。在今后训练中,应着重强调抓高、吊、杀、搓、推五项技术的多种组合训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2014年羽毛球法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发反手网前球双方使用最多,周天成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搓放球和挑球技术在前场使用较多;中场方面,王睁茗和周天成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平挡和网前放小球技术;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较低;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是通过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20,(8):721-72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和制胜规律。分析不同性质的得失分,明确男双比赛主要得分技术、落点、线路等特征;并结合运动训练知识和项目特征对制胜规律进行分析。结论:在进攻方面杀球使用率最高;在全场技术使用率中,前场技术最高是推球和挑球技术,中场技术是平抽挡技术,后场技术是杀球技术;全场的得分技术运用分析得出:前场扑球得分率最高,中场抽球最高,后场杀球最高;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术变化趋势,主要以进攻下压为主。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绪言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常常由于失误造成失分或失去发球权。减少失误,是取得一场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羽毛球比赛中的失误以运动员当时所处的主动(控制对方)或被动(被对方控制)状况来划分,可分为主动失误和被动失误。一般情况,对方来球对自己造成的难度小(相对于自己的竞技术水平而言),自己以“打死”对方或造成对方失误为直接目标施以杀球、吊球、扑球等进行进攻时为主动;对方来球对自己造成的难度大(相对自己的竞技水平而言),自己只能以摆脱困境,争取获得主动为直接目标,以高远球、挑球等进行防守时为被动。主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羽毛球前三拍技术决定着双打比赛的走向,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伊始的主被动关系,本研究对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女双决赛中前三拍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对陈清晨、贾一凡(以下简称凡晨组合)、杜玥、李茵晖(以下简称李杜组合)在十四运会女双决赛中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统计,以比赛中发球的落点、得失分;接发球的落点、技术应用次数以及得失分;第三拍回球落点、技术运用及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基层梯队中女子双打、男子双打乃至混合双打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我国优秀女双运动员发球落点集中在1区和5区,发球技术较稳定;接发球运用最多的技术为推球和扑球;第三拍技术在两对运动员之间存在差异,且均有失分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关个性心理特征的测定和主动失误状况及主动失误原因调查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的七种失误分成实验组(杀球、吊球、推球)和对照组(平高球、搓球、扑球、勾球)进行了结合“定点球”练习的一系列心理训练。结果表明:该心理训练方法对减少研究对象的主动失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林丹和斯里坎斯在2014年羽毛球中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2项技术;中场技术使用方面,林丹网前放小球技术使用较多,斯里坎斯运用平抽平挡技术较多;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是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双方失误相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赛雷亚·威廉姆斯与WTA2012-2014年终总决赛优秀女子单打网球比赛的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威廉姆斯发球局中内外角得分率明显高于对手,得分率依次随拍数增加而增加。破对手发球局中,对手发球落点比较集中某一区域,S-威廉姆斯在拍数3-5和大于10拍两阶段得分率高于1-3拍和5-10拍。被对手破发球局中S-小威廉姆斯得分率较低,失分主要集中在前5拍。破发球局中得分率主要来源于S-威廉姆斯的制胜分和对手的失误,Ace球数高于对手,平均每局双误数量明显低于对手。表明S-威廉姆斯属于传统的底线型打法选手,发球成功率较高,正反手击球稳定性较强,主动得分能力表现出色。发球技战术变化较多,能够充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发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