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英美文学的翻译难度较高这种情况,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除了充分考虑本国文化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习俗、文化特点等,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熟练掌握西方文化与英美文学知识,进而促使英美文学翻译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受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影响,英美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西方文化特征与我国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分析中西方风俗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差异,提出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策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萍 《华章》2013,(27)
在进行英美文学的作品翻译时,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是影响作品翻译时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加上译者对该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翻译结果影响更大。在翻译领域,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认识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去对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影响和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受到我国文化的冲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今后对英美作品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美文学翻译的难度相对较大,不仅要考虑中国受众的文化心理,还需深入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习俗,并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增强文学翻译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基于此,结合英美文学翻译的基本价值,深入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带来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逐渐加强,物质文明的进步催生出人们新的精神文明的需要,文学作品是国家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不同国家文化的代表性标志,彰显着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由于地域的不同,促使中西方的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尽不同。翻译作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联系的纽带,其作用非常重要。在英美文学的翻译过程中,有很多限制和阻碍的因素,本文针对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翻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理念的指导,提出了做好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而实现对不同国家文学特色的探讨和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英美优秀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然而,在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真实内涵过程中,对作品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翻译过程中灵活把握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才能领会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作者以文化差异为背景,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剖析,借助有效的翻译策略推进差异性文化的通约,揭示英美文学作品的本真。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这有助于国人了解不同国家的幽默文化。而文学作品中幽默文本翻译的难度颇大,熟悉英语幽默的表达方式,则有助于翻译幽默作品。本文通过分析This May Hurt a Little中的实例,并以笔者自己的译文为例,分析在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视角下如何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处理幽默成分的英汉翻译。  相似文献   

8.
荆薇 《海外英语》2012,(12):158-159
英美与中国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文学作品翻译上也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诞生一定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基础,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着重认识到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手段的不同,争取能够实现英美文学翻译的文化传递,由此确定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读者的地位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过程,在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英语知识领域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英语专业术语的概念的翻译,集中的体现出英语文化的精华所在。为了有效的促进英汉翻译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对在综合考虑到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因素,对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徐泽林 《英语广场》2023,(20):37-41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枚璀璨的宝石,英国文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美国文学充满活力、追求自由,它们都为世界文坛增添了绚烂的光彩。本文对英美文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审美传统”“文化气质”与“英美文学翻译”三个维度入手,探讨了英美文学的美学价值和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英美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气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审视英美小说是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小说是通过讲故事和对具体环境的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一种文学体裁。作为英美文化的知识瑰宝,诸如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著名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著名小说《儿子和情人》、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著《汤姆·索耶历险记》、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的《红字》等等。它们的文学魅力及思想教育性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基于此,要使学生多途径、多方位地获取英美文学知识,需要改变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最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把它列为英语专业知识主干课程。新大纲明确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语言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与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见,学好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丈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文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丈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丈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袁昌英一生完成了大量的著译、评论及文学创作,这是以她深厚的理论知识、学贯中西的文化积累作为指导的。同时,她又以传统伦理道德观和自身的好恶,有选择地继承和接受中西文化,将精神分析学说、唯美主义和现代心理剧等现代西方文化介绍、传播到中国并在戏剧创作中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各个国家因历史文化底蕴的不同,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对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评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中西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东方人民在对西方文学进行评论时会有其不同的观点。英美两国的发展历史不同,其相对的文学作品在类型、语言表达上也均有不同,文章讲述中西文化差异及两个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及特点、英美文学评论的概念,然后探究了英美两国文化差异对英美作品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审美价值观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会自发地加以比较,而纯粹的英美文化的教学易导致学习者抛弃本民族文化价值,变成文化虚无主义。作为异质性的中英文学具有可通约性,二者间的比较有助于彼此的理解,化解文化冲突,实现文学的互识和互补。当然,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意识要有一定的方法以及教学指导原则。通过这种中英文学对比教学,可培养学生世界性胸怀,极大地促进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新的高教改革强调人才培养的精英化与素质化。作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要平台的英美文学课程,其教学改革的重点应集中在增强学生对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利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文本解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结合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解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女权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妇女形象、创作和阅读为内容的女权主义批评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读解,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本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在努力挖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的同时,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体,更高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希望建立一种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认为语言代表着人类经验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黑人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最亮的一颗巨星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莫里森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型作家,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她对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悉使她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上迅速崛起。1993年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关于她的创作研究持续升温。笔者以事实资料为基础,通过搜集和整理,从创作情况、译介状况及研究现状三个方面总览托尼·莫里森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百科全书。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红楼梦》的英译本不断增加,人们对它的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关注。译本质量对文学作品来说尤为重要,好的译本往往更能传达原著作者的思想与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本文拟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究。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含义和精神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增译、省译和意译等翻译方法,才有可能使文学翻译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