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04-107
早在1999年,蔡振华指导就曾经提出过要提高反撕弧圈球技术,虽然当时蔡指导是针对直板运动员,尤其是掌握了直板横打技术的运动员所提出的这个概念.但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反撕弧圈球技术已经被不断拓展,特别是针对两面弧圈球打法的横板运动员.他们的反撕弧圈球已经练就得炉火纯青,反撕弧圈球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反手防守转攻技术。  相似文献   

2.
女选手的相持能力都很强,由于女选手的相持多集中在反手半台,因此她们的反手技术十分过硬,尤其是反手快撕技术十分稳定。通常女选手在比赛中都是通过节奏变化、落点变化、旋转变化来打球的,她们打球的特点是回合多、球速快,通常都集中在近台进行相持。女子技术男性化概念为女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很多女选手都在加强进攻的意识和防守转攻的意识,在主要进攻手段上也逐渐从反手转向正手。女选手的站位离台较近,她们在反手快撕时更容易找到来球的上升期。但是女选手的力量小,旋转相对较弱,因此她们的快撕技术缺乏威胁性,即使可以抓住机会运用反撕技术,但仅仅是改变节奏的一种方式,而不能作为得分的主要手段,因此反撕后的衔接技术才是她们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吕海波  赵晖 《乒乓世界》2012,(10):88-89
“直板横打”除了在进攻端极具威胁,在防守端也至关重要。利用直板背面防御对方的弧圈球时,要做到“取位精准、板形稳定”。由于防守有别于进攻,所以身体站得位置不用离台过近,但脚下仍要保持灵活移动,以便根据对方拉过来的球寻找防守的最佳点,充分让来球在手上“停”住。触球时,板形可以打得开一些,但一定要稳定,不能甩手腕。肘部要有支撑感,不宜晃动。  相似文献   

4.
使用直板反胶的运动员为了提高反手的进攻能力,纷纷模仿王浩的直板反胶横打技术,但由于训练不系统,训练方法缺少针对性,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直板反胶横打技术的效果不明显,影响了运动员技术的升级。笔者认为,有效提高直板横打技术的关键在于有针对性的多球训练,多球训练的重点在反手位,结合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以平挡球、拉下旋球、反面快撕、贴球、弹压球、以及综合性的多球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2,(8):96-97
反手拧拉正手位的台内短球是直板横打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王皓的特长技术。当对方发球到他的正手位时,王皓通常通过拧拉来衔接后面的技战术实施。由于握拍法的“灵活天性”,直板运动员在拧拉时往往可以利用手腕释放更充分的爆发力,使出球更具威胁。而一旦对方再将球回到其反手位,王皓便可以利用反手快撕来形成杀板。在这两板球的衔接过程中,除了来回的步法非常关键之外,击球时的拍形调整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直拍横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直板的缺陷(反手弱点及对付强烈下旋长球能力薄弱),通过近几届世界锦标赛及奥运会的检验,这项技术使直板选手取得了一些成绩。试图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采用运动学测量方法对直拍横打和横板反手在近台、中台和远台拉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利用美国艾里尔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APAS System),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4,(10):96-97
直板横打是一条出路,也是当下直板进攻型选手的必练科目,这不单单体现在体校和专业队。有相当数量的业余爱好者也在积极练习。本期我们选登了朱雪毅小队员的两项基本衔接套路的图片,与广大爱好者共同探讨。朱雪毅是两面反胶。正宗的弧圈结合快攻路数。她练的第一个计划是:反手位搓摆后接反手贴挡弧圈球,如果用多球训练的话,第一个球要给下旋。第二个球要模拟弧圈球。  相似文献   

8.
对正手技术较强的选手来说,反手技术通常是较为明显的弱点。随着无机时代的到来,多回合的全台相持越来越常见,单纯依靠前三板技术就获得胜利并不现实。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注重中台相持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反手的进攻和防守技术。近台反手技术相对容易,多为第一板进攻下旋球或防守弧圈球。在长期的训练中,运动员通过反手进攻后,多会转为正手进行连续进攻,或者在近台过渡几板后再转为正手进攻,因此反手技术多为过渡性技术,并不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9.
[反手反撕弧圈球]在比赛中,每一名选手都会争取积极主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希望具有威胁性。反手反撕弧圈球是一项具有进攻性的反手技术。在快速的对抗中,反撕弧圈球首先要保证回球的稳定性。如图4-6中,吴尚垠在击球时,自下向上转动拍头,这样可以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9,(6):114-115
在对付上旋来球时,高水平选手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反手快撕、反手挡,而反手弹击弧圈球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顿具威胁。反手弹击弧圈球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也并不十分广泛,但是这项技术往往会出其不意,彻底打乱对方的进攻节奏。要想保证弹击弧圈球的命中率,对击球点的把握十分重要。弹击时,我们必须抓住来球的上升后期或最高点,同时要根据来球的旋转调整拍形,在触球时要保证手腕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借用来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欧洲横拍进攻型打法的风格与特点 欧洲运动员把旋转和速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风格和特点为: 正手弧圈球旋转强、速度快,连续的拉冲范围大,拉出的弧圈球力度大,不易防守; 正、反手都能进攻,都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特别是反手拉球速度明显加快,威胁很大,因此,在发球抢攻的使用上,比较喜欢采用发近网上旋和不转球; 相持能力强,攻防转换速度快,反拉弧圈球的意识强,即使你在进攻,只要力量、落点、旋转稍有减弱,马上和你形成对拉或反拉,也可由被动转为相持或主动。 其弱点在于: 正反手进攻的落点变化不大,基本上是两条斜线为主,侧身有一板直线; 正手拉冲下旋底线长球较差,前冲少,高吊多,容易被对方反冲。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是我国具有独特风格的打法,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洋为中用,把欧洲的弧圈球技术与我国的快攻技术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以郗恩庭、郭跃华等为代表的这种打法,在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它具有广阔的前景。这种类型的打法在技术上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和旋转紧密的结合,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是正手弧圈,这种打法在近台打快攻有速度,正手拉弧圈既有强烈的旋转,又有较快的速度和力量,在中,近台的正手位即可进攻又可以防御,在比赛中给对手的威助很大。但这种打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这种打法的运动员在反手位回击对方拉出的弧圈球在近台可以利用推挡来回击对方效果还可以,但是一旦退到中远台这种  相似文献   

13.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7,(11):94-95
直板反手进攻,这项上世纪传统直板打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如今已经“濒临灭绝”。从直板反手攻的第一人葛新爱到庄则栋,再到现在已是国家队教头的秦志戬,直板反手进攻的技术也在一步步发展。早期的直板反手进攻多注重速度和落点,通常在近台展开。是抢先上手的手段。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反手攻由从前的击打为主转变为后来的拉打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直板反手进攻,这项上世纪传统直板打法必须掌握的星本技术,如今已经"濒临灭绝"。从直板反手攻的第一人葛新爱到庄则栋,再到现在已是国家队教头的秦志戬,直板反手进攻的技术也在一步步发展。早期的直板反手进攻多注重速度和落点,通常在近台展开,是抢先上手的手段。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反手攻由从前的  相似文献   

15.
本期名将赏析是关于许昕的技战术图解,他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锦标赛上作为上海队的第一主力,带领球队时隔15年后,再次问鼎男团桂冠,这四组图都是许昕在全国锦标赛上的实战图,没有到现场的读者可以在这里一饱眼福。第一组是许昕接发球直接用反手拧拉上手后,快速衔接反手撕的套路。许昕是继王皓之后,又一名将直板的反手横打运用得非常流畅的运动员,虽然他还没有像王皓那样厚实的相持能力,但凭借左手持拍这一优势,他的直板横打已经越来越有威胁。  相似文献   

16.
本期所选的套路要求运动员要击打四板球:第一板上正手位挑打短球、第二板回反手位衔接直板横打斜线、第三板衔接直板横打中路、第四板移动至正手位抢攻斜线。这组综合练习的重点在于“近台率先发动,利用反手形成相持后,伺机转换用正手杀板得分”。就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来说,这是一项比较常用的套路练习。他要求运动员在反手主动相持中不仅能够通过落点变化为正手创造机会,同时更要强化正手位的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18.
这次给各位球友介绍的技术实话说是一项“非主流”技术,因为运用这项技术的人的确不是很多。很多老前辈都是直板两面攻的打法,之所以用两面攻就是为了弥补直板反手进攻能力不足的劣势,上旋下旋都可以击打,增强了近台的进攻能力。从防守角度来讲,单面攻跑动范围特别大,容易来不及跑位造成反手的漏洞,  相似文献   

19.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2):78-81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7,(11):96-97
直板横打的出现使直板选手的进攻更为全面,尤其是对下旋球的进攻颇具优势。然而对于传统直板打法的运动员,同样可以使用反手直接进攻下旋球。用反手直接进攻下旋球难度很高,需要对来球的旋转有敏锐的判断力。由于反手进攻时;手腕的灵活度受到限制,既要压住拍形,还要通过摩擦来制造旋转,因此稳定性相对较差。柳承敏在反手进攻下旋球时,他的前臂动作十分稳定,保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