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倾听是一门教学艺术,更是一种教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俯身做一名倾听者,通过倾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中"听"出童趣、"听"出质疑、"听"出精彩,从而实现师生间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使数学课堂因倾听而变得高效。  相似文献   

2.
李瑞兰 《成才之路》2014,(13):29-29
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思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为"听"是基础,学会倾听,明白意思,才能为"说"打好基础。而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必须有"思"的参与。这样,你的"听"才有效,你的"说"才达意。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听"是信息获得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听,才能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才能促成"想"和"说"。如果学生不会倾听,教师讲得再好也是一厢情愿;学生不会倾听,课堂上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关注并引导倾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美的律动     
我们是新世纪的中学生。有人说,我们是天边绚丽的朝霞,世界因我们而美丽;有人说,我们是清晨初升的太阳,万物因我们而富有生机;也有人说,我们是漫天飞舞的优美的旋律,天空因我们而精彩。  相似文献   

4.
李政涛博士曾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倾听能收到哪些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指出,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说过:"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在素质教育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探究性、自主性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不断更新、转换,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那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倾听?如何倾听?何时倾听?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选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5):71-7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而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倾听。其实,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典范,引领学生学习倾听。倾听学生发言能了解学生,把握新课学习起点;倾听学生发言能准确评价学生,及时做出有效的引导;倾听学生发言能够点燃课堂中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倾听学生发言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更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微闲话     
《少年文摘》2016,(4):150
倾听,是最有效的沟通;自信,是最坚强的壁垒;学习,是最有效的利器!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成功的那一瞬间,而是回头看,那段漆黑看似没有尽头、苦苦摸索的过程。人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阱。当有人问你一个你不愿回答的题目时,微笑着说:"你为什么想知道这个?"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在生活与工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需要倾听。作为教师,乐于倾听,善于倾  相似文献   

9.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仅与教师的用心设计、精妙的语言密切相关,同时也少不了教师的精彩开讲、巧妙引入、适时引导、科学延伸。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在"巧"字下功夫,课堂的精彩也就"如约而至",可谓是音乐课堂因"巧"而精彩。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们谈到沟通时,通常首先想到的是表达。课堂上教师往往教导学生,如果想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意思,就必须简明扼要地说出来?事实上,只有通过倾听这一行为,人们才能分享各种看法并构建其中的意义。倾听是与人交流、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生活经验中我们经常抱怨别人没听清楚而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而自己也常未听明白就下判断。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这就是"生成"。生成让课堂有了许多精彩,那如何把精彩留住呢?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教育是倾听着的教育。倾听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学习时就学会了读、写、讲.但从未学习过如何倾听。”课堂上.教师常常听到学生的声音.但他们仅仅是听到了声音,却不曾深入理解学生话语的真正含义。于是.模模糊糊的评价浯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3.
傅云云 《语文天地》2014,(32):63-64
翻开去年“黄海潮”的案例编写册,拜读《课堂因倾听而精彩》、《表达从倾听开始》等优秀论文,不难发现,语文教师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倾听是表达的前提,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语文课堂精彩纷呈、熠熠生辉。笔者还发现,去年的“倾听与表达”中的“表达”基本理解为“口头表达”,是指课堂上师生交流或是生生交流。而在今年刚进行的期中考试阅卷中,笔者猛然觉得,倾听与文字表述的密切: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追求的目标是“三个维度”,其中要实现“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倾听。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将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师生关系更和谐。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分享复述:让课堂精彩重现。郑金洲在他的《对话教学》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说:倾听是学生参与对话学习的第一种方式。确实如此,唯有那些善于倾听的人,才能迅速从别人的话语中汲取准确的信息,并在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中形成一定的见解。我们各个年级中的学生都属于同龄人,他们之间的语言当属相似或相近的语言体系,这种"同伴语言"更易被理解和引发共鸣。在课堂上,我  相似文献   

16.
李加福 《山东教育》2012,(Z2):66-67
如果说美丽的课堂是一曲动人的旋律,那么细节就是其中跳动的音符;如果说精彩的课堂是一场飘洒的甘霖,那么细节就是其中跳动的雨滴。曾经有人这样说到:"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历史教学中,细节是一种功力,需要我们千锤百炼;细节产生效益,需要我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教育是倾听着的教育.倾听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学习时就学会了读、写、讲,但从未学习过如何倾听."课堂上,教师常常听到学生的声音,但他们仅仅是听到了声音,却不曾深入理解学生话语的真正含义.于是,模模糊糊的评价语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位年轻教师在我班执教《穷人》一课时,围绕"渔夫家的房子是否温暖舒适"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生:我觉得渔夫家的房子根本算不上温暖舒适——屋子漏风,不可能温暖;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哪里谈得上舒适!所以,这两个词用得不准确.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教研沙龙研讨会上,有些老师说到课堂上"学生精彩"与"教师精彩"的问题,认为教师精彩纷呈的讲授、幽默风趣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等这些"教师精彩"是孩子所需要的,它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并产生重大影响。于是担心在新一轮课改中,会因"学生精彩"而弱化"教师精彩"甚至忽视"教师精彩"。而我认为:"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很多专业素养很高的名师反  相似文献   

19.
王尚文教授指出,良好的倾听习惯与能力不仅有益于建构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与人生成长中也产生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评价时正面激励,让学生"听"得有兴趣;在讲解课文中循循善诱,让学生"听"得有方法;课堂活动中开展游戏,让学生"听"得成习惯。以此引导学生"听"出一片精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上天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但是只有一张口,要求人们多听多看。"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会倾听、敷衍倾听、假装倾听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只有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话语,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基于课堂倾听所存在的这一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了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