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S:又到3·5雷锋纪念日了,总想为40多年前的这位同龄人写点什么。于是就把自己的经历、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爱情观和雷锋的对比了一下,形成了下面这些文字。写完后,我就在拷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各种价值取向都与雷锋的大相径庭,为什么我们之间会差距那么大?!然后,又给自己和大家留下了几个题目:当代大学生离雷锋有多远?雷锋精神究竟是否还适合这个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2.
3月份———学雷锋活动月,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雷锋叔叔》的小作文。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雷锋叔叔很爱美,因为他戴着手表。听我爷爷说,那个时候有些人连饭都吃不上,雷锋叔叔却能戴起手表,真是个大款。”老师看后,大为恼火:“有手表就是大款了?写雷锋,是让你写他勤俭节约和乐于助人,谁让你写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给我重写。”“老师,我看电视上演了。雷锋叔叔真戴着手表,他还有皮夹克呢!”学生一脸委屈和茫然。“真的,真的也不能写!”目睹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从心底涌起一股悲哀,对教师,也对学生。就学生的这…  相似文献   

3.
如今不少孩子不知道雷锋是谁,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雷锋?如何诠释、传承、践行雷锋精神?
  1.学雷锋--重在思想先行
  随着时代的变化,雷锋的平凡事迹及雷锋精神在人们心中淡化了。但社会需要雷锋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们在某重点中学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雷锋的名字,对雷锋精神更是一无所知。 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是:多年来我们的学校忽视了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宣传,加上今天的中学生都出生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因此,他们大多数不了解或不太了解雷锋。这不能  相似文献   

5.
在雷锋家乡弘扬雷锋精神──谈谈怎样组织中学生学雷锋周正英望城县是雷锋的家乡,这是我们望城县教育工作者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在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不论形势怎样变化,总是坚持一个原则:组织学生坚持学习雷锋精神不变。具体到工作中,也要...  相似文献   

6.
40年前,那双曾经用狂草书写中国历史的巨手,为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学雷锋活动遍及大江南北,势头一浪高过一浪。雷锋,已不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他已成为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2月16日,在毛泽东同志题词4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采访了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何一成教授。记者:“雷锋精神”一词,人们已提了几十年了,但其内涵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尚说不准。您可以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么?何教授:可以。雷锋精神与雷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雷…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是什么?从老百姓的角度看,雷锋最感动人的地方、无疑是助人为乐,做了好事不留名。这也就是普通一兵雷锋之真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给予高度评价。雷锋精神的提倡,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自然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究竟怎样理解雷锋精神?我认为它并非不可企及的,所以才人人都能学,也都能做。雷锋是60年代解放军中涌现出来的好战士。那时社会的风气是比较好的,产生雷锋这样的战士,不能不是学习毛泽东著作和时代思潮培育的结果。因之,雷锋形象的树立和对雷锋精神的阐述,也不能不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8.
老外学雷锋,让人很感动。一个外国人能够以雷锋为榜样,处处向雷锋学习,是一件值得称赞和鼓励的事情。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周围有良好的学雷锋的氛围,也证明了雷锋精神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其精神宗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道德向导。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辽沈晚报》报道,一位名叫田志芳的原我国驻美外交官,近日向雷锋纪念馆提供了一份印在西点军校简介资料上的雷锋的照片,这是他1984年至1988年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期间参观美国西点军校时收集到的。据分析,雷锋的照片被悬挂在学员们学习的地方,旁边还有一面五星红旗,可以看出西点军校的确倡导过雷锋精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点军校是否真的有过学雷锋举动’这个曾引起一段讨论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了……西点军事学校的学员们学习雷锋。雷锋精神的潜在力量超越国界。"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理化》2011,(6):31-31
3.手表:腕上戴着一块或真或假的劳力士欧米伽江诗丹顿可能会让你很有面子.但面对现实吧,出门的时候手机、iPod都能告诉你现在几点了.而在家中,从冰箱到咖啡机到电视到DVD机都附带时钟,你还能见到几个人戴手表呢?  相似文献   

11.
总有一些人,难以忘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总有一些事,牢记心中,在我们圃窘的时候,鼓励着我们继续前行:总有一份情,感人至深,在我们身处困境之际,温暖着人心。这就是雷锋和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12.
2015年3月25日,辽宁抚顺广播电视台“雷锋频道”开播,内容基本上是好消息、好事件、好典型。这是我国第一家以雷锋名字命名的电视频道。“抚顺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应该承担起学雷锋的引领作用。”抚顺广播电视台台长如是说。
  对此,网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雷锋频道”的产生,是当下电视媒体在引导社会正能量和公共利益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对弘扬雷锋精神大有裨益。也有网友认为,电视不是说教,而是一种娱乐平台,不能“板起脸”过于严肃。甚至有人认为,“雷锋频道”不过是一次蹩脚的商业策划,虽然会因其新奇和另类而招徕一些眼球,制造一定的社会话题,但对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作为高中生,你是怎样看待“雷锋频道”开播的?请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陶瓷的未来     
《科技文萃》2014,(9):18-18
几年前,在访问劳力士日内瓦总部工厂的时候.我问劳力士负责技术研发的一位总监:为什么劳力士要在手表中运用陶瓷技术?为什么只用于表圈而不是手表整体?他回答说:“现代陶瓷对于手表而言有许多优势,例如对皮肤不过敏、耐磨损抗氧化、能让手表外观保持常新状态、色彩可有多种变化等,手表制造行业或许在未来会广泛采用陶瓷制造表壳、表链等外观件,但是由于目前还有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光亮陶瓷的亲油性,这让表壳、表链上容易留下指纹,因此目前劳力士只在表圈、表盘上面运用了陶瓷。”据说,劳力士已经申请了夜光在陶瓷上的应用专利。由此看得出来劳力士对于陶瓷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4.
雷锋的故事     
《职业技术》2012,(3):11-13
雷锋,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名字。雷锋精神,具有普世、永恒的价值。雷锋的故事,向人们活灵活现地展示了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翻身得解放在湖南省省会长沙市的西北郊有一个望城县。1940年12月18日,雷锋就出生在这个县简家塘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雷锋4岁时,爸爸被国民党军队  相似文献   

15.
51年前,一个普通战士雷锋,塑造了永恒的雷锋精神!“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些话;每一次想起雷锋,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1年过去了,雷锋的名字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一所学校,她不在雷锋的故乡,校园中却矗立着一尊雷锋塑像;不以"雷锋"名字命名学校,却三十多年如一日,引领着千万学子"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基于儿童化、生活化、常态化的理念,我们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学雷锋教育。一、氛围营造,渲染雷锋精神我校远离雷锋的故乡,并且学校占地面积不大。我们利用有限的空间,在环境设计上独具匠心,建设了"雷锋广场",分别展示历代领导人的题词、雷锋日记与格言选,以及我校少先队员首创的红领巾小事业——雷锋少  相似文献   

17.
【导语】回顾雷锋22年的短暂人生历程,我们会发现他是一名潮流先锋: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喜爱拍照片、喜欢写文章、当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人的时尚生活。在这些普通人的生活里,雷锋多了些美,多了些可爱的缺点,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软。真实的雷锋被还原,会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吗?"潮人雷锋",你还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评论者是怎么评判的吧。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5日,六年级(1)班召开了学习雷锋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对雷锋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但在对雷锋精神的讨论过程中,许多同学发出了质疑:“雷锋做的一些好事我也做过,为什么要我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学因近视、远视、散光、弱视配上了眼镜,但是却时戴时不戴,怕总戴着越来越厉害。真是这样吗?这是不对的。眼科专家告诉我们:近视、远视或散光患者,无论看远或看近时都应经常戴眼镜。为什么呢?因为在儿童期的近视、远视或散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矫(jiǎo)正,眼底黄斑区长期成像模糊,时间长了,会患上一种眼病———屈光不正性“弱视”。这样就再也无法矫正到正常视力了。对于已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同学,只要眼镜被医生确认合适,戴起来也觉得舒服,常戴眼镜是防治弱视的关键,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影响。何况有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20.
陈冰 《良师》2010,(12):5-5
他一直顽固地戴着这块手表,一戴就是10年。 可就是这一块手表,在某一天,指针静止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拿着它去街角的修钟表摊去修理。等他转过身接一个电话的当口,表已经修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