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是一部引起很大争论的小说,本文论述了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中心》中的非洲和非洲人形象以及欧洲殖民者形象,认为康拉德虽然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对非洲的苦难表示了同情,但由于受欧洲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康拉德在小说中又一次复制了非洲神话,并且相信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它会给殖民地带来光明。因而,康拉德仍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写的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主人公逆刚果河而上前往非洲腹地之旅。小说笔法复杂多样,主题深刘。本文以具体实例分析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应用,从而加深读者对帝国主义的虚伪本质这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引入,国内学者对康拉德与殖民主义的批评呈现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有的批评家认为康拉德是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有的则坚持康拉德是对帝国主义持反对态度的人道主义者。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对非洲形象的建构为例,通过分析和论述康拉德小说他者形象建构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这些争议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康拉德小说的他者形象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暗的心》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在他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这种象征性主要体现在光线、环境和人物三个方面。这些象征与故事情节的巧妙结合,使小说的“追寻”主题呈现出一种诗意化的效果,并完成了殖民或“明”的自我审判,同时折射出康拉德对人类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被公认为康拉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小说在艺术地再现十九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野蛮掠夺殖民地人民残酷景象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小说中描述的旅程不仅是一次欧洲人深入非洲丛林的探险之旅,也是一次黑暗中的“朝圣之旅”。本文主要分析了《黑暗的心》中标题、人物和事物的象征意义,并且指出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这部小说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对于整部小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一部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主人公马洛在非洲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库尔兹的深入了解,马洛对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7.
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利用《黑暗之心》对欧洲殖民者的丑恶行径进行深刻揭露。然而,作为处于帝国主义鼎盛时期的作家,康拉德并没有彻底摆脱殖民主义心理。《黑暗之心》不仅仅是一部反殖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斥"种族优越论"之观点的小说。此外,康拉德也指出了在欧洲人与非洲人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刚果之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文中黑与白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颠覆和重组,揭示出真正黑暗的不是非洲人的皮肤和非洲腹地的自然景象,而是掩盖在白色皮肤下被利益腐蚀一空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作为20世纪公认的经典文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品讲述了马洛乘船沿刚果河去非洲内陆寻找白人代理人库尔兹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惊悚荒诞的哥特式小说元素。本文通过对小说运用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从氛围营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等方面来展现康拉德如何运用哥特特征来揭露人性与道德衰落。  相似文献   

10.
揭示约瑟夫.康拉德著名短篇小说《黑暗的心》中环境的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深化和丰富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李长亭 《天中学刊》2013,(6):111-115
在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中,语言文化对主体的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失去语言以及相应的文化就是失去由这种语言文化养育出来的自我。库尔茨的主体解构就是失去原有语言文化的结果,换言之,语言文化掏空了主体内核,使主体沦为它们的工具和栽体,无意识地诉说着他者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小说中包含很多不同的作家和个体叙述者,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相互矛盾。《黑暗的心》就是一个范例。这种方式表明小说中的卓越的复杂的主题,部分取决于由小说叙述者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洞察。  相似文献   

13.
英国十九世纪末的伟大作家康拉德在小说创作中既继承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传统,又开拓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特别是他的重要作品《黑暗的心》中有着大量的现代主义小说的元素。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运用的心理分析、复式叙述、象征手法和印象主义手法这些现代主义元素,阐述了康拉德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卿 《海外英语》2011,(7):259-260
《黑暗的心》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本小说。文章主要论述了康拉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弗洛伊德"心灵结构三重论",并重点阐释了小说两位主人公马洛和克尔兹所代表的自我与本我,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姚丽梅 《文教资料》2007,(20):102-103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它深刻地表现出在失去社会规范的约束后人性中本我的膨胀与放纵及欧洲文明的道德危机。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黑暗的心"的象征意义和文本细节上的象征意义的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章萱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1):57-59,74
康拉德对于殖民主义有着强烈的批判,但是生活在西方话语世界中他依旧无法摆脱西方思维和话语的影响。从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视角、"东方学"的阅读者、后殖民主义思想的继续三方面来挖掘小说《黑暗的心》中的后殖民话语,发现小说体现了康拉德敏锐的反殖民主义视角,又无意识地流露出了强烈的后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集中体现了人类的道德主题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在这其中《黑暗之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康拉德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小说揭示"文明"下的野蛮,对人类的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19.
乐丽萍 《文教资料》2009,(19):38-40
对于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女性主义批评家争议不断.本文作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主题分析的办法,探索了康拉德对于小说的女性角色及其小说的黑暗主题的阐释:女人正是导致男人沉沦的阴暗源头.在<黑暗的心>中,女人成了替罪的羔羊,而<黑暗的心>也因此成为了康拉德的厌女症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作为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黑暗的心》是一部备受读者争议的小说。本文结合王诺提出的一些生态思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主要从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及科学至上观三个方面解析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