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波  李庚 《新闻世界》2013,(10):293-294
穿越题材影视剧以其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剧中女主角机缘巧合或者意外穿越回特定的历史时期,她们无论身处宫廷或是异域,都会经历后宫争斗,历经险阻,最后在爱情与现实的艰难抉择中实现自我的蜕变。研究剧中的女性人物对女性受众的影响,可以给穿越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翥鹏  梁春竹 《传媒》2023,(24):36-38
近年来,东北题材影视剧作为地域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地域性文化传播中的典型案例。从叙事拓展和符号构建的角度出发,可以在东北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窥见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东北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征借助东北题材影视剧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反哺了东北地区的文化自我完善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凇  张丽平 《声屏世界》2011,(12):43-45
当日剧、韩剧、“翻拍剧”的浪潮还未完全退去,“穿越剧”又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席卷了当代中国的影视荧屏。近几年,观众对“穿越”影视剧的热情只增未减。造就了一大批“穿越迷”。2010年1月,美国科幻穿越电影《阿凡达》在中国内地上映,成为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今年上映的美国“穿越”电影《源代码》尽管在宣传和上映档期上均不占优势,但一经上映,便胜过了国内其他类型的电影,把持着票房的冠军位置。  相似文献   

4.
热议     
《视听界》2010,(1)
影视剧孔子扎堆相关事件2010年将有三部以孔子为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相继公映或拍摄:电影《孔子》、电视剧《孔子》和电视剧《孔子春秋》。动画片《孔子》也在热播。如此热闹的扎堆亮相在影视圈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冷凇  张丽平 《现代视听》2011,(10):54-57
近几年观众对"穿越"影视剧的热情一直是只增未减,造就了一大批"穿越迷"。"穿越"剧火热的背后是:"穿越"流于形式,缺少丰满的情感表达;"穿越"形式因循守旧,故事架构缺乏新意;以"穿越"做为噱头,形式和内容不能完美融合,剧情内容缺乏尝试和感染力。所以应对"穿越"剧做理性的反思,才能推动一这新的影视创作形式的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2年初,网络剧《开端》刚一上线便一跃成为2022年开年首部爆款剧作。作为不同于常规叙事的悬疑题材影视剧,这部剧融合了多重空间、无限循环、悬疑推理等多种元素,是有着典型的“无限流”特征的题材作品。而作为“无限流”题材的作品,无论是网络文学作品或网络影视作品都会呈现出该类题材所特有的自身独特的叙事逻辑和风格特点。在文中,以2022年初开播的影视剧《开端》为例,着重分析以《开端》为代表的“无限流”题材影视剧所体现的典型创作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7.
郭星 《声屏世界》2008,(12):37-39
近年来,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繁荣,相继推出了电视剧《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突出重围》《壮志凌云》《中国轨道》《女装甲团长》《导弹旅长》《铁甲英豪》《激情燃烧的岁月》《刀锋》,电影《弹道无痕》《我的格桑梅朵》等。这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从当代军旅生活入手,给现实军事领域和中国军队及其环境以全景式的观照与审视,具有令人警醒的思想深度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穿越题材影视作品曾在我国红极一时,我国穿越题材影视作品浅表化、通俗化居多,营造了集体狂欢的氛围.而美国穿越题材影视作品由来已久,作品众多.本文通过中美两国同类作品的比较,挖掘我国此类作品短板,为该类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邹英  李芳 《当代传播》2012,(3):124-126
本文从传播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视角解读"本山影视剧"的"5W"传播过程及产生的地域文化传播效果,提示"本山影视剧"的正向传播效果为展现东北人民的精神风貌;彰显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东北地域文化等。负向传播效果为过重的商业化气息影响作品的主题表达;叙事节奏缓慢拖沓,缺乏张弛感,题材老套无新意;背离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客观反映农村生活原貌的初衷。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打折扣等。并针对负面效果的产生提出可持续发展之策,为"本山影视剧"及相关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传播和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寇晓洁 《今传媒》2012,(3):51-52
随着《宫》的热播,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创作者将目光投向穿越类题材,一时间,电视荧屏上穿越成风。观众的态度也是旗帜鲜明,有的爱的如痴如醉,有的则认为"粗制滥造"、"不尊重历史"、"山寨"而坚决抵制。穿越剧在观众们的爱与恨中收视一路飘红。穿越剧究竟魅力何在,未来还能走多远,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推出的建军 90 周年献礼影视剧来看,有一个最大的变化:扮演主角的演员少了不少"老面孔",来了不少"新面孔";少了不少"昔日的特型演员",来了不少"今日的偶像演员".对于这样的变化,网络上质疑的声音不少:这不是损害革命形象吗?这不是亵渎军事题材吗?这些年轻的演员,这些偶像的演员,真的能支撑起军事题材、革命题材影视剧的魂魄吗?  相似文献   

12.
张盼 《新闻前哨》2011,(4):42-43
间谍是时下中国影视的热门题材,本文选取西方同类题材影视剧进行比较,发现虽然中西间谍题材影视剧的产生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但由于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的不同,二者在主题风格、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可谓冷热参半。"热"的是创作数量:仅以1995年计,国产影片146部,现实题材占60%;而7000余部集电视剧,现实题材剧更是数量空前。"冷"的是受众,对众多现实题材影视剧,观众纷纷投出反对票,以至于这一现象被有关媒体列为1995年中国十大文化新闻之一。如此分明的冷热反差说明了什么?应该肯定,对现实关注和透视的深度及力度历来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追寻的目标。但在我们的一些编导那里,现实题材却产然是创作投机的最佳选择:一不必担心寻不到让人心跳的题材,新潮话题和面孔随拉随用;二免除囊中羞涩之忧…  相似文献   

14.
黄媛媛 《青年记者》2016,(11):76-77
病人题材电视剧是指那些以病人为表现对象,充分表现病人的体貌特征和心理状态的电视剧作品.①病人题材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亮相华盛顿的“中国电影周”,之后该片代表中国电影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向世界输出乐观阳光的中国形象.国内电视荧屏上,江苏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妈妈像花儿一样》引发热议,剧中塑造了在生命末端靓丽绽放的新一代病人形象.这些病人题材影视剧获得的成功,让我们重新思考应该用怎样的影像观照病人,应该用怎样的神情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嵌入"中国梦"为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基于"讲好故事、塑好人物、促进融合、区分层次"等内容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拓展"中国梦"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情感价值观念、彰显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中国梦"主旋律电影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服务,进而窥见出一种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民族元素和文化隐喻性的表达,一直处于市场边缘化的地位。在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受困,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导向冲击的境况下,突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一体化"国家的认同构建,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张蔚 《今传媒》2023,(5):90-93
公安题材影视剧作为公安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把握融媒体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凭借形象生动、代入感强、观看渠道多样、符合大众审美等优势,深受观众喜爱。本文通过对公安题材影视剧中公安文化元素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释,总结了公安题材影视剧对公安文化传播的作用,认为公安文化传播应抓住影视剧这一重要传播途径,守正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安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塑造英雄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因此,人们热衷军事题材影视剧,必然是对其塑造的英雄形象有高度的关注。笔者认为,这其中包含的两种心理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董俊 《今传媒》2012,(8):130-131
这几年的影视界浮动着这样的趋势,例如,"穿越风","狗血风"所带来的高收视,引导了影视剧的生产,这些作品到底是在娱乐观众,还是在愚弄观众?有些作品甚至不惜以题材的边缘性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以非主流道德观念来迎合"主流观众"的眼球习俗,为了票房和收视率,哪怕牺牲我们的社会道德观,宣扬边缘的题材、道德、观念、利益价值,这将会使我们的社会逐步丧失主流的价值观,因此本文就制片人所制作的影视作品理应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与文化责任,一次为切入点,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认识主流价值作品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加注重观众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尽力使主流价值作品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记忆就是以图片、文字、影像等媒介形式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特定的信息方式保存下来.媒介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而文本化是其表现形式.文本是通过文本化来实现的,文本化的过程涉及"记忆"的媒介建构和如何建构的问题.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媒介建构反映的是影视剧文本呈现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当下"的,这和我们持有的历史观念以及所处社会情境有关;如何建构反映的是"历史心性",这与影视剧文本生产过程中信息的选择、重估、遗忘以及创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