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人生重要初始阶段的幼儿期,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生活习惯及以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幼儿比较差的自控能力,这段时间对幼儿各方面的塑造是非常有效的。有很多实验向我们证明,在未来发展中知识获得的多少远不及良好行为习惯重要。如果在这个期间没有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而是让幼儿在这期间沾染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将会在幼儿未来发展中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分析幼儿教育观念,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切所谓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好的习惯。"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由于视觉障碍,很多视障幼儿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把他们当成"小公主"、"小皇帝",事事顺从,孩子提的无理要求也样样满足。这就导致这些孩子在入园之前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傲慢无礼等不良的习惯。如果不及时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矫正不良习惯,这必将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内容上看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内容,但在实际教育中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利用环保教育的内容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很广,大到高科技的内容,小到节约一滴水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爱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等等。  相似文献   

4.
沈明煊 《科教文汇》2014,(11):25-26
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关乎到学生一生的成败。民族地区五年一贯制学生身上的某些不良的习性,影响着他们的成才。在诸多学校课程教育中,语文教育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社会功能价值以及发展价值等功效,理应在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和物质基础,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往往都以工作为重心,由家中的老人滴孩子进行照顾和看管。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目前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博南 《科教文汇》2014,(32):181-182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进步。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最初阶段,在当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点。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处于习惯塑造时期的幼儿来讲能够发挥的现实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其特点进行必要的管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针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解读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宗旨,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以环境创设、教学研究、建立成长档案、安全教育等形式,仔细观察、分析孩子的行为,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采取适宜性策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情绪是形成幼儿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幼儿如果经常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之中,就会养成活泼、开朗、善良、富于同情心等良好性格特征,从而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老师要认真观察,用爱心去呵护孩子、用细心去照顾孩子,分析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了解幼儿生活习惯,走进幼儿的生活,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关注幼儿多方面的成长,培养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秀娟 《科教文汇》2008,(13):F0003-F0003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幼儿德育教育主要是发展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所谓渗透式教育即是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表现,有意识加以引导,在有意无意间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情操.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在幼儿生活、活动中实施渗透式教育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今中国社会中,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幼儿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中心和希望,亦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父母作为幼儿成长发展中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家长对幼儿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就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力比较强,而家长是孩子成长环境中的主要陪伴者,家长的言  相似文献   

11.
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阶段的培养是关键。其中家园合作就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指的是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渗透家庭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推动幼儿素养的提高。因此,要建立家园纽带联系卡,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发挥标榜功能等一系列方法,从而促使幼儿向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和物质基础,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往往都以工作为重心,由家中的老人对孩子进行照顾和看管。由于隔代照看,老人们往往特别溺爱孩子,从而错过了孩子幼儿园期间三年最好习惯的培养期。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目前幼儿培养现状,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一个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通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寓行为习惯培养于生活和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分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分区活动使幼儿独立自主的时间和机会增多了,我们注意从看、想、说、做几方面提出基本的要求,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通过分区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目标。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到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少年强则中国强"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育人理念。中国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我国也将孩子看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只有孩子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我国在未来发展中持续向前。本文就从幼儿游戏化主体教育的中切入,讨论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从客观的角度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幼儿时期培养。幼儿期是模仿期,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较强的求知欲,幼儿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幼儿园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将行为习惯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通过榜样作用、游戏化教学、表扬激励、家园共育等方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性格养成、行为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要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沈苏华 《科技风》2011,(23):254
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而将幼儿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关爱他人,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些都是礼仪教育的目标。我们期望通过幼儿礼仪教育的课题研究,开辟出一套礼仪教育的园本课程,真正促进幼儿知情意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俗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简明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一个孩子只有经历了幼儿时期正确的教育过程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这个教育过程中就需要父母师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幼儿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清醒和理智的看待其教育问题,防止出现当代“仲永”一类的教育悲剧。  相似文献   

20.
受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启发,结合我自己的幼儿教育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整体性,有效的巩固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