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设问教学情境,猎取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引导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也指出:"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取学习信息。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以创设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要引导、鼓励和启发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不要强迫压抑,不要代替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因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学记》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要善于启发引导。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寻找或创设良好的情景,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4.
《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要引导、鼓励和启发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不要强迫压抑,不要代替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因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学生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更要注意放开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激发兴趣、提出疑问、顺序设置、启发参与和整合五种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激发兴趣《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相似文献   

7.
《学记》上有这样一句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它的意思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而不是压制他们;要启发学生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  相似文献   

8.
<正>一、内涵界定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形式,早有记述。《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即说明要引导学生,但绝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绝不能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绝不能把最终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这实际上是强调通过师生对话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解决问题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9.
鲍善冬 《云南教育》2002,(25):46-47
《学记》上有这样一句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它的意思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而不是压抑他们;要启发学生,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更要注意放开学生的手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一堂课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密切相关,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  相似文献   

10.
《礼记·学记》中记载:“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积极诱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学生就会自觉地对学习感兴趣;热情鼓励学生努力向上,而不是硬推着他们走,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就会感到容易接受;耐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学生在学习上就能主动去钻研。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学  相似文献   

11.
<正>《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都体现出古人重视启发式教学:把握启发的时机,抓住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提问,巧于启发引导,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开启智慧。由于古诗文和现代文的差距较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作为  相似文献   

12.
<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就是讲:"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要让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要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正真正的课堂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启发思维就更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了。在中国古代就有所谓"君子之道,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学生学习起来才感到轻快;开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  相似文献   

14.
刘巍 《广东教育》2014,(2):45-46
正《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启发学生思路,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课堂文本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夯实语文素养的综合性艺术。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启发引导来引领语文课堂走向高效呢?一、循序渐进法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依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比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教学原则从古至今都是教育教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要牵着他们走;鼓励学生奋进,而不要强迫他们服从;开启学生思路,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思考的难度要适度,而不要因为过难压抑了学生的思维.这就是二千年前《学记》中讲过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积极…  相似文献   

16.
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倡导启发 ,重在自主 ,强化创造的独立性  关于启发式教学 ,我国古代的《学记》做了很精辟的概括 :“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这就是说 ,优秀的教师要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 ,即引导学生 ,但不是牵着走 ;激励他们 ,但不强制使之顺从 ;启发他们 ,但不把全部的结论都讲出来。引导而不牵着走 ,就能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 ,激励而不强制使之顺从 ,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自然 ,无拘无束 ,启发而又有所含蓄 ,就能让学生摆脱名种思维羁绊而独立思考 ,从而点燃学生主动思维的火花 ,并且渐燃起积极思维的燎原之火。…  相似文献   

17.
《学记》中讲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压抑学生思维,要适当指明思维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高度概括。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该怎样运用和实施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给学生思维一个支点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双方的思维互动,启  相似文献   

18.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具备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启发式教学可以说是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慧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有效的启发点拨,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发现规律,求得通达的效果。要引导学生走而不要牵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要指导学生学习的门径,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探索,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君子之教喻也"出自《礼记·学记》,意思为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其具体内容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它是班主任教育转化学生的有效策略。"道而弗牵"主张启发诱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班主任工作中的"道而弗牵",就是要充分理解学生和教师一样是道德生活的主体,更是班集体的主人,能够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在处理问题布置任务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判断、选择和行动。如上文案例中,吴老师对王冰同学"成绩保证达到班集体平均分,不拖班集体后腿"的低要求,明显是不满意的,但如果她马上去批评王冰,对她进行义正词严的说服教育,并拟定一  相似文献   

20.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选自《学记》,其含义是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个原则如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指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问题,并创造一个能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