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设计思想:“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内容。教材让学生先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时都比较困难,现在让二  相似文献   

4.
灵机一动     
“剪”破难点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 68页有这样一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学生对这两个角为什么会一样大,一时难以理解、接受。为此,教师采用如下做法。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边动手拉活动角,边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很快得出结论: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然后,教师提问: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学生先观察,再动手操作,并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6.
"活动角"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中所用到的1种教具.它一般由2根细木条(硬纸条)或带孔的2根塑料棒构成,只要叉开2条边就可以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角,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倡导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自由地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如教学"角的大小"时,教师可以设疑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自己动手完成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互相交流,有的学生得出了"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的结论,有的学生得出了"两个角的大小相等,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有的学生总结出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射线和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表示角的符号。2.从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3.从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射线和角的特征,会画射线和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教学过程:一、学习射线l.认识射线课件演示:出示一条直线,并向两边延长;在直线上任意点上两点,闪烁两点间的部分移下来。师: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哪些知识?课件演示:在直线…  相似文献   

10.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14,(41):66-67
正一、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学会用直尺正确画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摆一摆"等)认识角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指认出现实中的角及其各部分名称,会用各种材料做出或画出角,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材简析:通过上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并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旨在使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根据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利用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哪种类型的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进行数学交流.另外,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活动设想 "球"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第三节教材上的选学内容.学习该部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球这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的形状和特征,球各部分的名称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及球不同截面的大小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基于此认识,教学时要注重活化教材,注重强化体验,注重深化应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边解决问题边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具体分以下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单元教学内容,本册单元是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而安排的初步认识角的教学活动。内容包括对照实物上的角;直观认识角的图形,知道角的边和顶点;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角和直角;通过操作活动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用不同的直观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与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和辨认锐角和钝角。整个单元的内容和形式编排更突出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的规律。以下笔者谈谈对本单元的教学感悟:一、看一看,活跃氛围,由生活原型到表象的建立。现…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空间的重要工具,也是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教材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改编成了"空间与图形",对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四部分内容.几何内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大小、位置、形状变  相似文献   

15.
"角"是小学阶段一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材往往会提供一些实物图,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角",帮助建立角的概念.国内一些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的实物图主要有哪些?抽象出怎样的角?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材提供的实物图是否有变化?为了解开这些谜团,笔者查阅了1978年至今的国内10套小学数学教材,并尝试对教材中呈现的实物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二年级孩子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开口大小相关”一向是教学时的难点。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着重让孩子们体会“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采用了我国台湾的一些方法,即将两个不同颜色的、大小相等的圆纸片从中剪开一条口.然后重合,转动圆片,即可产生不同的角,以此让学生初步体会角逐步变大和变小的过程。接下来将两个圆片变成大小不一的同心圆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玲红 《湖南教育》2006,(10):33-34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及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和三角板画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在不同的年级又有不同程度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下面四种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所涉及到的几何形体 ,还应根据几何形体的不同形式、结构和作用 ,明确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具体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经常出现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形 ,在演示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观察事物图形 ,直接认识实物、图形、形状、大小 ,培养学生直接认识几何物体的能力。如在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中 ,从长方体、正方体角的顶点认识长方…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的内容。教材是让学生观察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从中初步认识角的;然后,要求学生用硬纸条折成活动的角,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最后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设计这一内容时,应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几何思维能力。教学过程由下面四个环节组成。一、回忆联想,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展…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习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