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的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的建筑,就是这座埃菲尔铁塔了。建筑师埃菲尔在其铁塔设计方案赢得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纪念方案竞赛后,宣称法国将是全世界惟一拥有300米“旗杆”的国家。1889年,正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这座钢铁的旗杆曾被视作一个怪物,耸立在风情万种的塞纳河畔。别说与卢浮宫、凡尔赛宫以及夏乐宫等著名建筑,即使与经过奥斯曼重新规划改造后的巴黎的总体格调,也不是那么合拍。反对的道理还有更多:一个以艺术见长的民族何以要以一个钢铁制成的庞然大物作为其象征。自然,这座铁塔面临的是被拆除的命运。1909年,在它将被拆除之前,…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13,(1):96-96
2012年12月4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文化部长菲莉佩蒂的陪同下。为卢浮宫朗斯分馆揭幕。历经3年的建设,卢浮宫朗斯分馆于12月1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卢浮宫向地方转移的重要尝试,朗斯分馆的展品由巴黎卢浮宫提供。  相似文献   

3.
卢浮宫,这个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每天吸引着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1990年3月29日,美籍华人贝聿铭,又将其设计的古今结合的建筑珍品——一座玻璃金字塔安放在卢浮宫的院子正中,为此而赢得了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骑士荣誉勋章和世人的赞扬。 这座金字塔高21米,周长35米,上面镶嵌了660块菱形透明玻璃,共重200吨。在白天,当红日高悬时,在喧闹的人声中,它闪耀着七色光彩;而夜阑人静时,它又透射出塔内的金碧辉煌,与灿烂的星空争奇斗妍,使人心  相似文献   

4.
英子 《世界文化》2012,(10):56+61
法国巴黎凯旋门又称雄狮凯旋门,或戴高乐广场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其它为艾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之一,也是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位于法国巴黎星形广场中央。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取得胜利,拿破仑夺取政权。为了表彰军队的武功,拿破仑下令修建凯旋门,而且一切都要按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风格来建造。于是,建筑师们一反当时流行的柔靡繁缛的洛可可式建筑风格,寻找到了更符合理性及科学的新艺术观来赞颂大革命  相似文献   

5.
法兰西的辉煌铺写在巴黎的街道上,凝固于街道两旁的石头建筑中。数百年来,法兰西的每一位统治者,都以在巴黎留下一座建筑的方式而使自己名垂青史,从法兰西的几个帝国时代到几个共和时代,从国王到皇帝,再到今天的总统,这项传统似乎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巴黎,这个词有着说不尽的魁力,她给予人们的味道、颜色、声响、情意和感觉是难以传达的。特别是讲到文化内涵,“巴黎”这两个字最能让人激动不已。巴黎令人神采飞扬,思绪万千——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重金难买的。巴黎举世无双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珍宝,绝不亚于芭蕾舞、马赛曲、百科全书、梵高的绘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大革命、巴黎公社等对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和影响。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是带着走进艺术史,走进文化史,瞻仰和体验第一流的城市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心情来到巴黎的。在赛纳河上游七,在埃菲尔铁塔下漫步,在卢浮宫内…  相似文献   

7.
英子 《世界文化》2012,(10):56-56,F0003
法国巴黎凯旋门又称雄狮凯旋门,或戴高乐广场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其它为艾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之一,也是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位于法国巴黎星形广场中央。  相似文献   

8.
始建于12世纪末的卢浮宫曾是法国王宫,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与文化殿堂。其悠久的历史、美轮美奂的建筑和重量级的收藏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真正使其成为世界博物馆之翘楚的,还是卢浮宫在文化记忆中的传承、传播和展示方面的卓越理念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参观巴黎卢浮宫或凡尔赛宫后便会发现,法国真是一个艺术的殿堂,其绘画艺术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一绝。艺术流派包括:巴洛克、新古典、浪漫主义、印象派、象征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仅凭这些,法国已执世界画坛之牛耳近350年,保存了世界上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巴黎的中心,有这样一座公园,比起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香榭丽舍大道、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凡尔赛宫来说,导游们不愿在这样一座公园费上太多的口舌,旅游手册也不愿在这里费太多的笔墨。于是,作为一个巴黎的匆匆过客,你可能很难关注这座公园。你可以忽视,但你无法回避——你座下的车辇会一次又一次地路过这座公园;塞纳河的游船上,你目光穿越这座公园望到了卢浮宫;你的脚步甚至穿行而过,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  相似文献   

11.
巴黎是迷人的……巴黎美,让你百看不厌。整个巴黎,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一座座雕砌精美的人工建筑,与丘陵河流和花草树木巧妙地穿插起来。妩媚的塞纳河自东向西蜿蜒流过整座城市,若沿岸而行,或乘上游艇,便会尽饱眼福,尽赏最具代表性的优雅的法兰西风格的建筑,卢浮宫、市政厅、圣母院、奥塞博物馆、国民议会、法兰西学院、埃菲尔铁塔、荣军院、大皇宫、小皇宫……塞纳河上还布满千姿百态的桥,每一座桥都是值得玩味的艺术品。被称作“新桥”的五孔石桥,建于16世纪,是巴黎最古老的桥,桥两侧向外凸出的半圆形“阳台”别有情趣,坐在里面半圆形石凳…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5月16日,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就在一个月前,一场大火将850岁的巴黎圣母院烧得面目全非,令人痛心。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将在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能否如期重建,人们拭目以待。但30年前,作为苏州贝氏后人的贝聿铭在巴黎圣母院仅一河之隔的卢浮宫前,建起一座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毕加索是世界最著名艺术家,当不会有人反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究竟受哪些艺术家的影响。毕加索的艺术才华毋庸置疑,但众多前辈大师对其影响也不容否认。法国国家博物馆协会联合巴黎大皇宫、卢浮宫与奥塞美术馆共同举办《毕加索与其他绘画大师》盛展,白2008年10月8日展至2009年2月2日。在大皇宫展出的200多件作品,其半数是历代名家绘画;  相似文献   

14.
张林初 《世界文化》2009,(10):32-33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每年的这一天法国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在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举行丰富多彩的阅兵式。阅兵式后,法国总统都要在爱而舍宫举行盛大的国庆招待会。笔者曾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多年,曾有幸多次应邀参加法国总统在爱丽舍宫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并游览了这座举世闻名的法国第一宫。  相似文献   

15.
外媒导读     
正巴黎圣母院修复进行时2019年4月15日一场毁灭性的大火点燃了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后,这项地标建筑的修复工作至今仍在进行中。这座哥特式建筑瑰宝正在用当地森林中的橡树进行重建,每天有200名建筑工人在现场工作。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巴黎举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之前将教堂修复完成。目前,教堂的顶部仍然有一个洞,工人们还在建造教堂尖顶的复制品。这个复制品将由法国各地公共和私人森林捐赠的1000多棵橡树制成,这些树在今春被砍伐和收集后,储存12~18个月,为2022年秋季的重建做准备。修复工程虽进展缓慢,但工程师、木匠和建筑工人们组成的团队充满信心和希望。(编译自architecturaldigest网站)  相似文献   

16.
1917年11月17日,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停止了呼吸,被安葬在其巴黎别墅的花园中.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座复制的《思想者》静静地凝视着他的墓地.尽管他的许多作品问世时曾受到种种不公正的评价,但是到了本世纪初,他的辉煌成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而今,罗丹的名字成了雕塑艺术的代名词;他的作品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一个平民家庭.14岁至17岁时受业于列  相似文献   

17.
法国南部罗普旺斯风景区的地中海北岸隐藏着一座小城。小城只有7万多常住人口,但在一项有关世界城市知名度的调查中,它的名字却排列在巴黎之后,成为法国第二大名城。这座小城就是戛纳。在法国人眼里,戛纳不仅是度假休闲的旅游胜地,更是热爱艺术的法国人引以自豪的城市,因为这里有每年一届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卢浮宫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埃德蒙·德·罗契尔德收藏》,展出的121件卢浮宫收藏的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版画、雕塑,均为法国收藏家爱德蒙·德·罗契尔德男爵向卢浮宫博物馆捐赠的收藏,内容涉及肖像、手稿、书籍插图、建筑草图、纹样设计等,均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珍品,尤其数件版画可谓今世仅存版本。此外,展览还囊括"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数件作品。  相似文献   

19.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20.
“沙龙”名目繁多法国是文化艺术高官发达的国家,在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视及文学等领域京来领先于欧洲。欧美各国对法国文艺方面的新理论、新潮流趋之若骛。这与法国着力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产品有密切关系。法国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上百项大中型文艺沙龙,小型“沙龙”更不计其数。诸如“春季沙龙”、“秋季沙龙”、“日内瓦沙龙”、“巴黎沙龙”、“大学生沙龙”、“妇女沙龙”、“文学家沙龙”等等。“沙龙”一词本是“客厅”之意。18世纪末期,酷爱文学艺术的巴黎贵妇人竞相在自己客厅里招待艺术名人,定期聚谈交流,以活跃贵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