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全国出版局长会议的报告中向全国的出版业明确提出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施‘五大战略’,壮大主体、做强主业”的要求,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这一指导思想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世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的出版业产生多大影响,本人持乐观态度,因为出版行业不是依赖物质资源的产业,而是依赖智力资源的内容产业,并且中国的出版业相对来说市场化的程度还不高,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也远没有国际出版业高,所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版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韩阳 《出版参考》2010,(11):8-9
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时,出版业的走向也成为所有从业者关心的话题,面对整体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一些人忧虑:“出版业的冬天来临了”。而另一些人则憧憬“出版业也许会因祸得福”。3年后的今天,尽管金融危机影响仍无法估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出版业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尤其是童书出版,在出版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缘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正一步步走入"寒冬".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出版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起伏,出版业必有切身感受.已置身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出版业自然无法规避大洋彼岸袭来的阵阵寒意,但同时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对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双刃剑"效应,它在使出版业走向低迷的同时也给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金融危机肆虐蔓延的背景下,关注全球的图书出版业,探寻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寒冬"突围之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12月11日在“2010中国创新趋势领袖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国出版业总产值将突破一万亿元。目前中国每天出版报纸一亿多份,全国共有12000家报刊社,中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近万亿,今年能突破万亿。但李东东也表示,虽然中国从数量是世界的出版大国,但是远远还不是报刊出版强国。李东东在介绍中国出版业现状时还表示,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业,  相似文献   

5.
观点     
“此次金融危机既是严峻的挑战,也将给新闻出版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新闻出版业平稳较快的发展,要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新闻出版业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吴赟  杨闯 《现代出版》2005,(3):25-28
世界银行在1999年发表的年度报告中就曾指出:“全球化和地区化是21世纪的发展潮流”。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出版业的国际化趋势正在逐渐加强。新的世纪,中国出版业自身和外部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人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出版业产业属性的明确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都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新环境下的中国出版产业而言,国际化发展是其提升实力、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其强度可以比得上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在国际国内严峻经济形势面前,准确了解金融危机对国际尤其是国内出版业的影响,把握出版业在金融危机面前蕴含的潜在机遇,探讨如何促进国内出版产业健康发展,是中国出版行业当前应着重关注的课题.本文即在此形势下,分析探讨了我国出版业应对危机,保持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型出版集团的呼唤,在中国出版业内已是人人皆知,而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稳健、成熟的发展姿态“及对21世纪中国经济发育、发展的前景预期,使得中国出版业产生大型集团成为可艟。出版业固然由于自身范围特点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特异性,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出版业作为一种产业亦决不可能超然自置于全局之外。因此,大型出版集团的产生又有其必然性。而21世纪国际大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这种必然性更为迫切。因而,改变原有。规模不大不小,利润不多不少,日子不坏不好”的那种全而不强的状况乃是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必然带来进一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中国出版业如果不考虑如何应对,是驼鸟的行为;但惶恐不安,却是不必要的。因为,即使不加入“WTO”,中国的出版业已经开始经历一场“变革”,加入“WTO”只不过是添了催化剂,将时间表缩短,使“变革”更显惨烈而已。所以,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出版社负责人,实际上这几年都已在思考、探索本社如何在这场变革中生存下来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获悉:以组建出版发行集团为标志的新闻出版产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快步伐。这意味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规模、效益和实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成果有目共睹。但在从单纯的“事业”向“产业”的转变过程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新闻出版业的结构性弊端明显,“大的不强,小的不活”,资源浪费、经营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瓶颈。据悉,作为今年新闻出版改革的重要内容,包括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出版业面对的是世界大市场背景下的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入世之后,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办2002年16号文件明确了新闻出版业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这些都为中国的出版业在新世纪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入世后的挑战是严峻的,一方面,国内媒体间竞争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力量参与出版业的开发经营日趋高涨;另一方面,国外资本将利用其强大的资金优势,与我们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出版业发展战略初构郑俊琰福州在制定行业发展战略时,“跨世纪”三个字其实并不重要。对一个行业来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不论是不是在“跨世纪”。但以下两点却证明“跨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有一番特殊的意义:一、出版业者的行业意识空前地苏醒,对行业命运及其...  相似文献   

13.
全球出版业经历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急剧衰退后,迎来了企稳回升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出台振兴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新一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及全球出版业格局的调整等,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在讨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了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出版新闻》对近期中国出版业的走向做了预测。文中说,在世界范围内,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已不复存在,而作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却一天天兴旺发达起来,国际地位也逐步提高。中国出版界近似于思想部门,发展一直比较谨慎,但近些年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趋势今后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出版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朝阳产业意味着出版业不仅眼下风光而且前程似锦远大辉煌。但环顾周遭景况,中国出版业正面临着一系列几乎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题:“入世”、减负、限价、改革,压力是如此之大,让人不敢稍有懈怠。在这个存满希望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世纪里,立志于与  相似文献   

16.
WTO现有134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目前仅有1/4成员国承诺开放出版业 ,但加入WTO后 ,中国科普及科技出版业必然会受到一些冲击 ,“加入WTO”既给我们带来相应的机遇 ,也向我们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科普出版业将面临严峻挑战1.科技出版业“入世”的思想准备不足中国出版业长期靠政策保护(国家专营) ,垄断经营和低效益运作 ,尚未形成有竞争能力的局面 ,产生了很多惰性———小富即安 ,小康自乐。产生惰性虽有众多原因 ,但主要有几点。首先 ,在相当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困境 ,职工大量转岗下岗时 ,而全国出版业的资金、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版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出版业集团化的趋势加快。我国的出版业是在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粗放型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散、滥”现象,出版资源分散,出版单位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投人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利于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也不利于管理。出版集团的出现,是对出版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和国外大型出版集团争相企图进入中国市场的背景下,出版业集团化尤其显得必要。应该看到,在目前出版业集团化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作为经济发展一部分的出版业也难以独善其身。近几年来国际出版发行行业持续低迷,一些传统出版强国出现了严重的行业衰退,中国出版业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与其他行业不同,出版业在对  相似文献   

19.
“入世”背景下的出版业编辑转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日益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入世”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那么,“入世”对出版业特别是编辑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中国“入世”必将深刻地改变中国出版业态,进而带来编辑工作和编辑职业特征划时代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编辑转型”,它是整个“出版转型”的组成部分。一、编辑转型的时代背景粗略地来看,“入世”对出版业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入世”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出版界与国际出版界的广泛交流,加速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进程,从而要求中国出版业的运作规范向出版业的“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20.
第三部“中国出版蓝皮书”——《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出版业泡沫化倾向初现,存在着种数大幅增长,但印数下降、退货增加、库存暴涨、效益下降等现象,出版业面临滞胀局面,为出版业敲响了警钟。我国图书生产在上升,但消费能力却在下降,出版业仍然靠提价保持增长。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库存超过年产值,出版社不得不通过增加品种和大量主发图书来广种薄收,结果却造成新一轮的积压和退货,如此反复,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面对如此状况,我国出版业要想求生存、促发展,只有靠出版创新。一、出版创新的涵义及特征1.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