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是这样一种数:它可以写成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如:36=6×6,49=7×7.你知道下面几个好玩的事实吗?1.从1开始的n个奇数的和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即1+3+5+…+(2n-1)=n2.例如,1+3+5+7+9=25.2.每一个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是0,1,4,5,或9.3.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3整除,要么减去1能被3整除.4.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4整除,要么减去1能被4整除.5.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5整除,要么加上1或减去1能被5整除.完全平方数@田各  相似文献   

2.
分数化为小数,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化为有限小数,要么化为无限循环小数.反过来,有限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这点同学们很容易做到),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化为分数.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颜金成 《家庭教育》2007,(3X):28-29
谁家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看着这些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百般顺从.要么就对孩子软硬兼施,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这可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轻松应对任性孩童也并非难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应对任性孩童的原则吧![编按]  相似文献   

4.
对2011年部分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发现试题透露出这样的信息:阅读试题后,解题策略容易确定,而实施策略时却发现不能轻易的获得最后结果.要么运算繁复难以支撑到底,要么难于寻出运算技巧.这种现象不是单纯的偶然现象,而是必然性中蕴含的偶然,在数学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举例佐证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久思不得其解.因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若能有效地答疑解难.则可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收到良好效果,但是面对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要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要么一步一步将答案做给学生看,一遍一遍讲  相似文献   

6.
<正>不等式恒成立是导数中一类常见的题型,在高考题、各地模拟试题中屡见不鲜.此类问题不仅知识面覆盖广,而且对基本数学思想的应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导致学生解题时要么解答过程错综复杂要么无从下手.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例1的两种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启惠 《今日教育》2007,(1S):43-44
笔者经常到学校听课.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不重视课文的思考练习题(包括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和课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他们对思考练习题的态度是:要么备课上课置之不理.要么只选用一两道题.要么就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这样一来,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的思考练习题就失去了价值。如何充分运用思考练习题.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a、b都是整数时,不难验证a b与a-b要么同为偶数,要么同为奇数.这就是说,“两个整数的和与差的奇偶性相同”.这是关于整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应用它去处理一些竞赛题,可以化难为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加大用代数证明考查推理能力的力度,是近年来高考命题富有新意的举措.利用代数的内容考查推理能力,由于较难借助几何直观的提示而找到推理的方向,因此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演绎方面的要求更高.据统计分析,近年来高考中代数证明问题的得分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要么对结论述而不证,要么用不严密的图象说明代替证明,更主要的是对代数证明的基本思维方法不能很好掌握.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作业、试卷中,常常写各类错别字,要么张冠李戴,要么添笔少画。怎么让学生不写错别字呢? 一、先入为主.强化感知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这个关节口上.很多学校的骨干教师纷纷流失。他们要么奔赴江南.要么南下广东,要么东进上海。他们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告别自己的故乡。告别多年辛勘耕耘的热土。是什么原因退使他们非走不可?难道是待遇太低?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1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有很多重要公式,这些公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加以应用.然而针对这些公式,很多学生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在应用这些公式的时候,要么盲目应用,要么错误百出.要想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一种方式将这些公式予以证明.这种方式非“图象法”莫属,下面笔者就应用“图象法”对一些公式结论...  相似文献   

13.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类比较典型的数列.高考考查的数列问题中,要么题中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要么该数列问题可转化为关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问题.不论是从定义、通项公式来看,还是从一些简单的性质来看,都可以对比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4.
《中学文科》2005,(7):7-15
一、复句 (一)指出复句类型 1.宁可将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成小说。( )2.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头痛,学校厌烦。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对这类学生要么一棍“打死”。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则干脆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孰不知.学校是教育场所,起教书育人作用,家长把子女送来.就是要我们教好他们.怎能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们.才能把他们转化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引之下,口语交际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组织口语交际课的具体操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学生金口难开.要么发言不符合当堂课的要求,要么学生表达不具体。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近几年里做了一些探索。实践证明这些探索对口语交际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现写出来,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李启明 《中学理科》2007,(11):79-79
细胞结构的教学中有很多概念,它们要么在形式上、要么在内涵上有些相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没有正确地把握相应内容,往往在答题时容易混淆.同时,由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定势效应,当碰到具体的特殊问题时,会产生干扰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相应的概念进行归纳和辨析,具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友意 《初中生》2008,(4):34-35
在几何计数问题上,经常见到很多同学要么重复计数了,要么漏数了,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计数时不重不漏?相信下面例题中的方法会给你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章从性别排他性语言、性别限制性语言以及负面定型化等三个方面探讨语言中折射出来的针对男性的歧视现象,指出歧视在某些语言项目中,要么将男性排斥在外.要么将男性置于消极意象中,要么反映了对男性的不满情绪,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同存在女性歧视一样,社会化中也存在男性歧视。这个探讨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意义,它有助干我们了解并最终克服由语言反应出来的社会化中的消极面。  相似文献   

20.
顾士平 《中学理科》2005,(11):58-58
如今.科学探究已成为一种让学生理解与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广为教师接受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但它与接受学习相比也有其不足之处,耗时低效.对教学环境条件和师资素质要求较高等.导致大部分老师虽深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极佳模式,但往往只是在开设公开课时采用探究教学.而在平时要么只是注意探究的“形”而不注重其“质”,要么仍是走一味传承知识教学的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