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权威与学生成长--读《对"美丽教育"的反思》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需要教师的权威,涂尔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熟悉中小学教育实践的人都知道,有很多教育失败的例子,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威信所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教师威信对于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心理影响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曾指出:“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种表现得很明显的权威。”(《马恩选集》第二卷553页)教育工作中也存在权威。教师的威信正是其权威的一种最明显的表现。教师的威信及其作用什么是教师的威信呢?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它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学识能力、教育艺术等心理品质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尊敬等反应态度的集中表现。具体的说,一个教师如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权威是社会所赋予教师的权力与建立在教师自身素质之上的威信的结合,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统一体。教师权威与教育影响力之间具有近似对等的关系。越是具有威信的教师其非权力性影响力越大,越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师,其教育影响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优秀教师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更需要培养。为此,要创生"催化"机制,做大"校本培训",做优"校本教研",做强"校本科研"。这样,才能打开教师审视教育的视野,生成教师行走教学的智慧,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中,和学生共同发展,去超越过去、超越经验、超越积累。一是用机制激活教师。"请名师引领、和同事对话、对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策略。要缩短教师的成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它是教师教育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一、建立教师威信的意义 教师的威信是健康师生关系的真切反映.从教育方面来说,教帅的角色地位虽然为建立威信提供了前提条件,但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否享有威信,取决于他的学识、人品以及他与学生交往中显示出来的"风度"从学生方面来说,教师的威信不仅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一定程度的认知识和了解,而且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上的敬佩、信赖、亲近及行为上的遵从与主动合作.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的威信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深得学生爱戴并具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往往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课堂上的威信作用,树立教师的威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陈亚娟 《学子》2014,(3):21+17
正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威信传统思想中,教师在很多时候就是权威。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教师的"特权"正在被逐渐淡化,旧式的老套的教育已然负荷不了现代教育的内容。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教育成败的要素之一,教师的威信越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学生中能否树立威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学生中树立"教师威信",还有些中学教师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待师生关系。而当代的中学教育,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学教师只有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师威信"观念,遵循中学生心身发展规律,充分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真正的威信。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仅是一个理智过程,更是一个情感过程。教育目的的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传授的性质和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本身的性质和水平。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很容易出现两种偏差:或滥用教师权威,或否定教师权威。这二者均有损于教育。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的权威和威信。本文拟从教师权威观入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剖析,着重探讨教师威信的基本涵义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培育和提高教师威信的几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的"主任本色"与"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的沦陷源于"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班主任毕竟是个"主任",他不但是管理班级学生的"孩儿王",更是协调学科教师的主任.正是通过对学科教师的协调,才可能调动教师群体力量去教育班级学生;正是通过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才可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1.
论"师道尊严"与师生各正其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道尊严"是"师严道尊"的误传,其实质是只有严肃认真负责任的教师才能使社会尊重教育。理解其本义后,自然不该对其批判与否定了。而今日之教育应倡导"师严道尊",要解放教师思想,以使之具有教育的独创性,且使之加强对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学生要积极学习,尊敬教师,博采众师之长,以成就自己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评价"在以往的教育观念里,只是教师的"专利".现代教育思想否定了以往学生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的观念,倡导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这样做不但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1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威信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威信,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相似文献   

14.
杨小华 《政治课教学》2015,(Z1):113-115
当前,教师的发展往往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很少关注自身的情感、认同的专业精神,即"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而专业智慧和专业精神正是教师文化自觉的内驱力。苏格拉底提出:"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因此,研究自己的成长历程既是对过去人生的得失自我关怀,也是自己在新的发展方向上自我超越。一、"我"的教育成长历练(一)小学和初中阶段——书香熏陶者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紧靠县城的"小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师的职责不是教书,而是教育和教学,教学生学,育学生长。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长,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责任应该是用自身的学识和言行去引领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成长。而教师的教学也不是教书,而是从学生出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并且,教师自身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16.
教学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教师的科研成长奠定基础。研究教师的教学成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是学生成长成材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试题"这样一个微观角度探讨教师教学成长的"三步曲",即在解题中起步、在说题中发展、在命题中成熟。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所学知识的不同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的差异。客观知识之学,让学生与教师成为功能化的存在,致使疏离型师生关系的产生;以思考与判断能力为核心的建构性知识之学,要求教师自身有所"游",并在教育交往中使得学生"从游"于自身,但其有可能导致学生视教师为权威;面对整全知识,教师是与学生一样的学习者,这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友伴,"共游"向整全之知。  相似文献   

18.
学习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一种新的"生活艺术",新手教师学习是新手教师持续追求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的实践性活动.新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呈现"边缘人"的身份,其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关注点、职业认同等方面相对于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具有边缘性.基于新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边缘人"的身份,需要依托相互关联的专业成长模式、混合学习环境中的知识管理模式、临床指导学习模式支撑起新手教师的学习过程,使其最终走向教育教学"中心追求者"的身份,促使新手教师实现以发展教学专长、关注学生学习、自我认同与完整为中心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既指学生的成长,也应包括教师的发展。在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建构有价值的自我时,教师自身也应该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与和谐。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由于一系列非教育因素而产生的职业成长"高原现象",教师主体与学校管理者应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以帮助职业院校教师尽快跨越成长中的"高原",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是有效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尝试。"作文成长档案袋"可以真实记录学生写作的"成长足迹",系统地反映作文教与学的个性化特点,学生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绩,也可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正是促使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契机;教师可以从中看到学生写作上的"长板"与"短板",更为合理地设计下一步作文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