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即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的物理教学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物”悟理。《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在实施新课改以来的物理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以“物”悟理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总结几点浅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认为物理难学,觉得它可怕,甚至谈“物”色变.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怎样才能学好这门学科呢?重在“知物”,贵在“明理”.1要知道“理”从“物”中来由于“惯性”,许多同学学习物理时,依然习惯于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重结果轻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花大量时间背概念、规律、公式.显然,这样做是对学习物理缺乏全面的认识,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物理也不例外,“物理”这2个字实质上道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知物明理,理从物来.…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赶进度、快节奏、把新课上成复习课等现象,导致部分学科育人功能丧失。"慢悟理"教学主张倡导物理教学不忘初心,回归物理教育本源,坚持以"物"为本,凸显知识的建构过程,着力科学思维和创新创造精神培养。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胃口”,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增强以下“三味”。一、物理课要突出本味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悟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前言:小物和小理是两名普通的高中生,他们酷爱物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小物经常向小理提出许多刁钻而有趣的物理问题,了解他们的故事也能让你的物理达到新的高度.1 对话录(疫情期间,小物和小理无法见面,只能通过网络视频通话了.)小物:小理,好久不见,你最近还好吗?小理:挺好的!就是见不到朋友们心里很是挂念……小物:我也是,我还有好几个高三的朋友在家里备战高考,真希望他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被疫情影响心态和进度.  相似文献   

7.
前言:小物和小理是两名普通的高中生,他们酷爱物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小物经常向小理提出许多刁钻而有趣的物理问题,了解他们的故事也能让你的物理达到新的高度.1对话录小物:高中物理新教材已经使用一学期了,你有什么感觉?小理:风格变了好多,新增了很多情境问题,我很喜欢!小物:怎么说?小理:有情境,真问题,让我愿意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它还能做什么?小物:是啊,物理就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有意思啊!  相似文献   

8.
对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而言,物理充满了新奇、神秘、好玩,同时随着进一步地学习学生又感到物理深奥难懂.其实,学习物理就是在“悟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悟理”,使学生在“悟理”中体验到物理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科的特点的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得不重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习物理时,实验必不可少."物理、物理",没有看见"物",怎能悟出藏在其中的"理"来呢?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丰富而全面,其作用勿庸赘言,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再演示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更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现举两例:  相似文献   

12.
<木兰诗>中"当户理红妆"中的"理红妆",凡有注的文学作品选、诗选均注为"梳妆(洗)打扮".有关古汉语的字、词典和具有一定工具性的词汇学专著,凡以"当户理红妆"作为书证的,均谓这里用的是"理"字所具有的"整理"这一义项.这种解释虽较"梳妆(洗)打扮"好些,但仍不能视作的解.只有将"理"字注解为准备方是确诂.  相似文献   

13.
物理课堂上,彰显物理的魅力,有效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就要从观"物"讲"理"上有效训练学生的敏锐思维,在"习题"的训练上,在自我反思上达到有效,去巩固推理.  相似文献   

14.
前言:小物和小理是两名普通的高中生,他们酷爱物理,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小物经常向小理提出许多刁钻而有趣的物理问题,了解他们的故事也能让你的物理达到新的高度.1对话录小物:上回跟你讨论了一下电势能,觉得收获不小啊.小理:其实在讨论交流中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很多问题不去想的话总也找不到答案的.小物:这就是物理学习的技巧所在,终归要思考才行啊.小理:嗯,能有这样的意识是很好的.小物:说起来,我又在想一个问题呢,正好和你交流一下……小理:啊?又有问题?虽说要勤于思考,你这也太勤了吧?小物:那没办法啊,不解决了就是静不下来,怎么,你害怕了?怕搞不定?  相似文献   

15.
对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而言,物理充满了新奇、神秘、好玩,同时随着进一步地学习学生又感到物理深奥难懂.其实,学习物理就是在"悟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悟理",使学生在"悟理"中体验到物理的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初中物理有许许多多新奇、惊奇、神奇的现象,对这些现象抽象出其本质就构成了物理定律、定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前言:小物和小理是两名普通的高中生,他们酷爱物理,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小物经常向小理提出许多刁钻而有趣的物理问题,了解他们的故事也能让你的物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研究者认为戴震的"理"主要是一个表示客观法则的概念,这一看法与戴震的反理学姿态有关,他用表示"物之则"的"理"取代理学的具有至善价值的"理",在本体论内排除了"理"的价值和道德含义,但并没有放弃在价值和道德的层面使用"理"这一概念,这是他既反对理学又向原始儒学回归的为学倾向所致。与理学不同的是,其"理"的价值和道德内涵是通过认识这一环节获得的。  相似文献   

18.
叶燮在<原诗>中把审美客体概括为"理、事、情",其中"理"是三者之根本,统领"事"与"情",认为"理者与道为体,事与情总贯乎其中","理"与"道"具有相同的属性,决定"事"与"情"之用.同时形而上之"理"在艺术中又是以审美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即叶氏所谓"幽渺以为理".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与需求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心理新闻"就是一例.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可以正式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所谓"事实"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理事实,二是社会事实,三是心理事实.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过多强调了对前两类"事实"的报道,而对第三种"事实"有所忽略.所谓"心理新闻",就是时近期发生的、积累了一定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目前,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产品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急需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以期对新闻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学生都反映,高中物理比初中阶段的物理要难学得多,在这种认知情况下,很多学生开始"弃理从文",为的就是逃避物理的学习.高中物理真的那么难学吗?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