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莫言的生活环境所致,他所创作的小说作品大部分的基调是乡村生活。莫言在创作风格上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他一般作为乡村生活中的第一主角,展现我国极具乡村特色的文化内涵与日常生活剪影。他所运用的意象写作手法,生动刻画出让读者宛如身临其境的生活片段,充满了对苦难的同情与美好生活的幻想,展现出我国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莫言以"乡村"为主题的文学创作与其自身的生活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其作品中也存有一定的认知局限与缺失。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老舍与赵树理是代表都市文学与乡村文学的经典作家 ,本文从平行比较的角度上 ,就创作心理、文化启蒙与民间文化三个方面对两位作家作出粗浅、散漫的分析与描述。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农民小说创作延续了新时期后期的创作思绪,“底层写作”,农民人生命运的“苦难”与“酸辛”及“历史负担的沉重”等。但有一些创作倾向值得注意,也即所谓“农民人生命运的‘寻根’”,广大农民.一方面寻觅着物质生活之根、赖以生存的靠山——官和钱。另一方面也在寻觅生存之根,“相信了自己”——斗争与反抗,这恰恰与鲁迅《阿Q正传》、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报告》等桴鼓相应,这就有了别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国家进步过程中的重点发展项目。乡村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基础,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完成乡村现代化的伟大理想,最首要的就是培养出新型职业农民,重新改变农民生活,改善农民思想。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必须要积极承担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与使命,为国家振兴乡村战略贡献力量。本文将就高职院校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经历了村民自治到乡村治理的发展过程,从注重"民主"话语、大词到关注实际治理状态,从注重自治的法律文本分析到关注治理的基础的发展过程。但在以往的研究实践中,乡村治理和农民福利似乎是互不相关的话题或实践,仅仅把乡村治理当作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手段,把增进农民的物质福利当作了唯一的发展诉求,而忽视了乡村生活方式和主观福利感受的建立和发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乡村治理的目的不仅要切实推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要着眼于农民主观福利感受的提升,注重乡村生活方式的倡导、建立,以及农民生活意义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包头本土作家在小说创作和艺术特色表现方面都展现出雄厚的实力.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及自治区等评比中屡获殊荣,屡获好评.其创作成果丰硕,值得骄傲.这充分显示出包头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余华是一位特别关注苦难的作家 ,也很善于表现苦难 ,尤其是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 ,他将这种苦难的铺叙推向极至。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结构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循环与重复的结构是余华小说结构的一大特点 ,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余华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英国作家毛姆的影响。两人作品主题都表现出人性趋恶的共同指向。这其中不但留下了他们童年生活的深深烙印,更与他们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本文即从作家的创作思想入手,来分析探讨这一共通主题,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张爱玲创作中所受的外来影响。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描写普通农民缘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熟悉农民,热爱农民,同情农民的悲苦生活,为无告的农民代言和呐喊;用文艺的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觉悟水平,唤起他们的觉醒,振兴国民精神,振兴中华民族;通过反映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对辛亥革命进行冷静分析和客观总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鲁迅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描写普通农民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廊坊市乡村旅游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作为经营与接待主体的农民,基础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素质教育比较欠缺,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为此,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有效开展农民产业教育,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