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设计 思路及方法: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首先以一个猜谜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包里有什么,引出了There be句式,然后由包里Ben的照片引出了参观的学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使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初三《社会与历史》第四单元第一课《角色与选择》中的消费者这一角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消费者有哪些权利受法律保护,受哪个法律保护。然后通过例子让学生思考:假如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该怎么办?从中引出“专题探究:在自  相似文献   

3.
循环小数的概念、内容较多,而且文字枯燥、抽象,如何使概念课上得直观,学生易学易懂呢?通过反复的实践,得到这样一条结论: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循环小数的概念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其次难以理解的是“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教师在引出概念前,为了突出重点,分散其难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先口算几题简单的口算题,再尝试练习例9:1÷3,学生发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一、值与不值在教授《最后的姿势》这课时,读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时,就有学生质疑:"谭老师为什么不跑?"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另一个新问题:"谭老师这样做值不值?"  相似文献   

5.
史阿兰 《学子》2014,(6):36-37
正G·波利亚说":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机会去解决一个他自己所发明创造的问题,那么他的经验是不完整的,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从一个刚刚解决的问题引出新问题,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留一部分创造发明给学生。"数学课堂上留有一些发挥的余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可以是一题多解,在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中锻炼思维能力,甚至可以把这样的方案迁移至新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引出课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将一个小圆片进行对折,量出折痕的长短,从比较折痕中引出圆半径、直径和圆心的概念。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规中矩,倒也无可厚非。但在仔细观察学生量折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圆十分熟悉,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生活中他们对圆早已是司空见惯。有些学生不但知道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也知道如何利用圆规画出一个合乎要求的圆。一学生悄悄说:“直径和半径的长短其实听听名字就知道了嘛,这些有什么难的?我早已经会了。”看他们熟练地对折圆片,并测量圆直径和半径的长短,我…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教师在新授之前用幻灯片出示家庭作业,并指名一学生报答案,然后集体评议。 (?)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让图形下标出角的度数。根据灯片上的图形。请学生回答角的组成。生:屏幕上的角是这样组成的,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这样便组成了角。师:说得好,角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则,按角的大小给角分类也有一定的规则。这节课主要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课题)。 [评]郑老师精心设计家庭作业,通过集体评改的形式引出了新课。这样,一方面对传统批改作业方式大胆改革,另一方面又为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数的意义,要妥善安排层次,充分利用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由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定义。 1.通过实例引出分数。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  相似文献   

9.
案例说明:本案例所涉及的内容是学习完《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运动的意义”之后,为加深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规律而设计的。教师先通过一段有趣的资料吸引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交流解答疑惑。在教学过程中,从日出方位的变化,引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揭开了阿布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好课?我以前是这样理解的:教师能充分考虑课标、教材、学生的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能通俗易懂地讲解教材,并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对教材的情境探究活动进行改编,使之更贴近学生现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把握教材的观点。真的是这样吗?一、在实践中反思曾经上过一节《经济生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公开课。经过反复思考和修改,自认为虽不能称得上完美,也应该是上乘之作。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以30秒钟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广告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出"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在“分数的意义”一课集体备课活动中出现了如下的一场争论:[教法一提倡者]师1: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分为三步:第一步让学生利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在得不到整数的情况下,引出分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白分数的产生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第二步让学生说一说,你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其目的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第三步通过三个操  相似文献   

12.
一、在实践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不仅要注意引导他们对图形和实物进行观察比较,而且还要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如,可以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请(学生)从一点引出一条射线,换个方向再引出一条射线,看一看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角)再画出一个角,并把画的过程说给同伴和老师听听.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中,通过青蛙、蜻蜓、蝴蝶的对话,引出问题: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老师把对称的青蛙、蜻蜓、蝴蝶图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形状,比较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怎么样。组织学生讨论、对折,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师:像这样将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设计时,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引出话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展开话题,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小锻炼自己的胆量,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片断(一) 1.师生围坐在一起,聊天引出话题:前不久,在我们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CAI课件播放一(1)班同学在学校医务室门口排队准备打预防针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两位数加减法(笔算)》时,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外出参观(配以情境图),男生12人,女生35人,一共有多少人?由此引出加法算式12+35。接着,又补充提问: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继而引出减法算式35-12。无疑,这样的情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某种程度上也的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问题是,这样的情境究竟能不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会自觉引导学生生成必要的数学思考?如果不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上述问题情境作出如  相似文献   

17.
1.以故事引出课题。 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常紧密结合教材,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情节的故事,以故事形式引出课题。如讲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小芳在电视里看到前方边防战士为保卫祖国守卫在老山前线,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禁流出了眼泪。于是,她向家里要了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科学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老师都非常注意在每一节课开始时为学生创设情案,一是吸引学生的关注,二是引出需要孩子们探究的问题,但这个情景使用之后,往往后续活动似乎就与它无关了,严密设计的一个个活动紧随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随着老师预设的线路探究,直到获取结论,有些老师把这样的探究称之为引导型探究,这样的探究难度不大,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在“做”中设疑激思在教学例1“计算12+31”之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口答训练,设计了如下一组口算题:46+61157-13743-4121+31回答到最后一道“12+31”时,有的学生卡住了,有的学生则快速地算出:12+31=12++31=52。我没立即判定其对错,又出示了这样的一道题:判断12和52的大小。通过判断,学生发现上面的计算错了,我乘机引出课题。这样导入既顺理成章,又留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为教学新课作好了知识上与情感上的铺垫。二、在“做”中探究生成教师在巧妙地导入新课后,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寻求解题的方法。于是,我出示“5.312+4.6=?”让学生回答并…  相似文献   

20.
塑料袋防皱     
方法:外出旅游时,常会带上一些换洗衣服,但衣服放进包里,经过揉动,很容易使衣服起皱,这样的衣服穿上就不好看了。现在用塑料袋就可以轻松地帮你解决困扰。在折衣服时,先在衣服上铺一张塑料袋片,然后折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