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丰富的知识,尽最大能力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更新,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要不断更新,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多关爱,提前预防,使孩子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世上没有哪个孩子不犯错误,孩子犯错误后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批评孩子是为了帮助他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贬低他、损伤他的自尊心。切实、有效的批评往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简单、粗暴的批评则不仅不能让他认识错误,相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失败的批  相似文献   

3.
《家教指南》2008,(4):32-33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总爱大加谴责、恐吓。其目的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探索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的危害,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时,心平气和地引导其认识并改正,也许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4.
杜志丽 《小读者》2013,(3):75-76
下岗后,人难免出现烦闷、焦躁、忧虑等情绪,此时,家长不应将孩子作为“出气筒”随意地冲着孩子发泄一通。由于难以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情绪变化,时间一久孩子就容易对父母产生疏离甚至怨恨心理。这类父母可通过一些合理的发泄方式(如无人时大喊、与朋友交谈等)宣泄心中的烦闷,但不应将矛头指向孩子,特别是孩子哭闹或犯错误时,家长更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谩骂甚至动手惩罚。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孩子犯错后家长千万不要揪住不放,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因此,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上帝绝不会惩罚犯错误的孩子。然而,对于这个普通常识,许多家长却并不理会,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常常批评说:你怎么又做错了?前两天做错的事怎么还不记着?这些家长每每抓住孩子  相似文献   

6.
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孩子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当孩子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家长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犯错的孩子,对孩子犯错误的前因后果了解不足,只知道一股脑地责备孩子。结果是家  相似文献   

7.
孩子犯错误了,家长批评或者打骂,孩子会哭。孩子哭了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认识到错误了?家长是不是该就此停止教育?作为家长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才能破解其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孩子犯错误了,家长批评或者打骂,孩子会哭。孩子哭了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认识到错误了?家长是不是该就此停止教育?作为家长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才能破解其中的含义。关于哭,家长应该知道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8,(12):10-11
杭州西湖区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学习还行,就是经常犯一些小错误,比如上课讲话,招惹是非等。我训斥过他,甚至动手打过他,可是效果不佳。请问,怎样对待孩子,让孩子少犯错误呢?”  相似文献   

10.
若雨 《家长》2008,(4):17-18
孩子犯错误,往往因为家长忽视孩子的意愿,于是,孩子便铤而走险。其实,只要我们倾听孩子的想法,就一定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大于教育,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就无法进行。孩子总要犯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才会积累经验,自己长大。家长要采取善于包容孩子的错误,善于留白,允许孩子自我辩护,遵守黄金分割谈话效应等措施,帮助孩子成长,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一、班主任要和家长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步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会经常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家长常常会因为孩子犯错误被老师请到学校,会因为孩子所犯的错误向老师赔礼道歉。其实错误是孩子犯的,家长向老师赔礼道歉是出于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更是对孩子起的表帅作用。但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把家长的好意想成是理所应当的。孩子在校犯错,班主任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班主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家长的到来一定要表示感谢,要尊重家  相似文献   

13.
浅议陪读     
家长陪读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所谓陪读就是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或学习时,家长坐在孩子身边进行指导、检查、督促或监视,直到孩子做完作业或学完功课为止。家长陪读从近期看,孩子的学习困难暂时被解决了,学习成绩似乎也有所提高,家长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时的平衡和安慰。但是,在忽视学习主体积极性的陪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效应!即强化了孩子的依附性人格,剥夺了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锻炼的机会,最终可能使孩子成为缺乏责任心和坚持性、做事犹豫不决、胆小怕事、缺乏主见的人…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在一个一个地犯错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错误,也在错误中学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了自以为是地剥夺孩子体验错误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总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正是这份“好心”让孩子一点点变“懒”了,一点点不自立了,  相似文献   

15.
成长中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批评,是家长们教育孩子时经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因家长们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一手段,当孩子有过失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非打即骂,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损伤,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起不到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当孩子犯错误之后,有些家长往往采取粗暴生硬的态度来批评他们,有极个别家长更是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两巴掌。这些方式方法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很大伤害。孩子的身体在生长发育的同时,心理也在成长,在此年龄阶段犯点错误是常事,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时,应首先考虑他们身心健康是否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人犯错误是必然的,是无法回避的。更何况孩子因爱认知经验、判断能力、人生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家长和教师常常被学生错误这一假象所蒙蔽,看不到孩子犯错误这一假象背后的真象,更不能反思如何才能还原学生真实自我这个真象。这是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何桂香 《学前教育》2023,(Z4):13-14
<正>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唱歌、跳舞,或具备演奏乐器等艺术特长。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孩子可能会遇到失去学习兴趣、无法专注、半途而废,甚至产生强烈反抗等问题。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出现以下误区。过于关注音乐技能,忽视了孩子审美和习惯的培养许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音乐培训班,并积极陪伴孩子学习和练习。然而,如果只关注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9.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20.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