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省属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办学定位是指办学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学科性质定位、服务方向定位、办学特色定位等多个方面。办学定位对大学发展与建设具有导向、凝聚和动力作用。省属师范大学属于以专门培养地方基础教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地方性高等教育机构,在我国进入教师教育转型期,教师教育呈现开放化、专业化、一体化、终身化等趋势的背景下,省属师范大学办学目标要具有前瞻性,突出自己的特色;其办学类型与层次要符合学科比例和科研规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要体现时代性和区域性。因此,省属师范大学应走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培育办学特色与提高地方院校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地方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培育办学特色有利于提高地方院校竞争力.强化办学特色建设,提升地方院校竞争力的策略包括:要树立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要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要突出发展学科优势的专业特色建设;要以创新办学体制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形成治校者(校长)、教育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培育力量.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与特色办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与特色办学问题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探讨.宏观层面,从发展现状、政策导向和特色发展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的背景;中观层面,从教育目标、职业能力、职教功能、专业设置的角度,研究高职教育的发展走势;微观层面,从技术特色确立、特色办学模式选择、教师岗位设置的角度,探讨高职特色的创建.  相似文献   

4.
办学特色是一所高中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它决定着一所高中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高中特色办学的因素有许多,如内部师生素质、外部教育制度、校园文化等,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的教育目的观、教师观、学生观等.这些理念是构成学校特色的源泉和学校特色发展、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提炼高职办学特色要着眼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着眼于特色专业建设,着眼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着眼于校园环境建设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把握按规律办事、着眼全局、群众路线、持续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创办学特色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 《上海教育》2000,(4):20-21
创办学特色,在当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办学特色,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选定办学优势中的某个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某个办学优势进行充实与发展,并以此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办学经验或理论,取得较为显著办学实绩的个性活动。简单地说,办学特色就是“全面质量 强项优势”。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问题综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出发,指出创建办学特色问题是职业技术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入WTO和高教大众化引发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问题的更深入的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办学规律决定其办学特色.同时详细阐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的主要框架以及我国在创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中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发展不足是地方师范院校普遍性的问题.打造特色,错位发展,是地方师范院校科学发展道路,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一种战略选择.在打造特色中,应立足地方,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契合度.要充分发挥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提升培养培训水平,在教师职业专业化培养培训和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方面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校应从办学理念、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等方面入手提炼办学特色,做到学院有整体特色、系上有专业特色;管理有特色,教法有特色,文化有特色,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特色课程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能体现办学特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特色校本课程被更多地提及。开发特色课程是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学校若要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校长明晰教育哲学、学校组织结构民主开放、教师素质提高与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要加强资源意识,选择合适的路径,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教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教育成为幼儿园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明确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认识到社会教育应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观照了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社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将社会教育简单化、表面化,忽视对幼儿社会态度的培养,社会教育的整体性、随机性体现得不够,幼儿社会教育某些目标及内容起点、要求偏高,对幼儿个性品质的某些方面重视不够等。改进幼儿园社会教育,需要强化幼儿社会教育观念,拓展幼儿社会教育课程领域,改进幼儿社会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化教育(简称电教)在我国自诞生之日起即首先应用于社会领域。随着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社会电化教育(简称社会电教)领域逐渐形成并具有诸多中国特色。南国农的社会电教思想是中国社会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典型代表。该思想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社会电教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电教的应用领域;三是社会电教中的“大电教”观;四是社会电教的服务对象;五是新教育理念中的社会电教。南国农于1987年首次提出“社会电教”的概念,标志着社会电教研究领域的正式确立与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电教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主要包括农村电教、党员电教、企业电教、特殊教育电教和社区电教等。社会电教的施教对象、理论基础、研究对象、范围、特性等方面都突破了学校教育的狭窄局限,体现出“大电教”的理念。南国农的社会电化教育思想为开展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探讨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发达的社会教育已被世人列为学习的典范,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社会教育活动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对其研究可谓了解日本社会教育的一条捷径。因此,笔者试图从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出其日本文化对社会教育活动发展的深层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民初各项教育事业的推进,尤以社会教育最为艰难。处在中央政府和民间力量夹缝中的民初教育部,在推进社会教育行政体制形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社会教育制度体系并采取系列举措加以落实,奠定了近代社会教育的根基。这些作为提高了近代国人对社会教育的认知,促进了各项近代社会教育设施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社会教育新模式,为民初教育增添了亮色。受制于各种不利因素,社会教育的实际成效与教育部施政目标相距甚远,其间的经验教训当为目前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从社会运行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开拓该学科研究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从契合性上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质、推动社会运行向良性转变的动力性、社会良性运行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及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呼唤学科介入等,赋予了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研究的使命。同时,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必须以职业教育学、社会运行学、发展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才能有效建构。而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作为一门学科,又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开民智”、“作新民”是我国近代发展社会教育的主题。自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以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事业就受到教育家群体的关注,陶行知、俞庆棠、傅葆琛、雷沛鸿、陈礼江等对社会教育都有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创造的社会教育、扩大的社会教育、丰富的社会教育、制度化的社会教育、消极与积极的社会教育等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理论。这些社会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社会对策性和教育对策性,总结他们的社会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民智”的开启、“新民”的养成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梅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60-64,46
社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学校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采用设立学制体系内的学校教育和开办短期培训班两种方式,具有培养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生源地域化、注重课程设置专业性和师范性以及师资培养全面性等明显特征。探寻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式及其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为今天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