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发行放映是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发挥社会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桥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要进一步繁荣我国电影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影视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创新世纪中国电影事业的新局面.深化电影机制改革.做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培育和完善电影市场.使我们的电影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这项任务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20年代,世界电影艺术权威、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长格力夫斯便提出了“什么是电影艺术,什么是科学的电影艺术”的问题。他认为,应确立一项大奖,以奖励最佳电影和最佳演员。那个时代,给人深刻记忆的只是街头魔术、马戏小丑的动作,无声电影、尤其有声电影的艺术魅力,远未被人们所认识。但,自从珍尼特·盖纳荣获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后,人们发现,所谓魔术不过雕虫小技而已,只有有声电影才能最真实地展现电影艺术的全貌。从1929年首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产生,到1999年最佳女演员威尼萨·热格雷夫,电影艺术的魅力从未降温。1998 年,好莱坞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评论人口碑的败坏,并非一个单纯的电影评论问题;在中国电影工业的这盘棋局中,评论者扮演的角色当与电影制作相互促进,当有助于中国电影质量和水准的提升,而绝非影评人与电影制作者互相勾连,利益惟瞻,蒙蔽观众,共同堕落,最终使中国电影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严敏 《文化市场》2000,(2):40-41
长期以来,世界电影市场一直被好莱坞所垄断。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影坛发生了新的变化,欧洲各国电影纷纷复苏,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电影,不论在票房或艺术上均可与好莱坞电影抗衡;亚洲地区则出现了民族电影的新高涨,中国、日本、韩国、伊朗、泰国等国的优秀影片颇受瞩目,频频获奖;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除了部分电影人融入好莱坞主流制作外,  相似文献   

5.
综述     
2004年,随着全国电影生产高潮的到来,上海的电影生产也出现了转机。全年产量为35部,包括故事片12部、美术片1部、译制片19部、数字电影3部,其中故事片(含数字电影)和美术片数量占全国电影产量的7.5%。  相似文献   

6.
庚晋  子荫 《世界文化》2003,(1):23-25
近年来伊朗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通读伊朗电影,人们不能不惊叹于它的纯净、柔美,如清泉流淌,如琴音悠扬。  相似文献   

7.
《文化市场》2000,(5):22-23
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即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是在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电影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的一项跨世纪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998年9月召开的全省农村文化工作暨文化先进县命名表彰会议指出:“要把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切实解决好。”省委、省政府两办1999年4月在《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陕办发【1999】22号)中也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自电影技术诞生那天起,西方电影艺术家就从未忽视对圣经题材的挖掘和艺术再现。早在无声电影时代,就有以圣经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电影问世。近年来,不仅出现了大投资、大成本制作的圣经教学片,也出现了商业性、高票房、惹争议的圣经电影;个别导演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冉楠 《世界文化》2011,(11):8-11
美国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曾言:“即使将美国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甚至诗歌、小说,抑或建筑的贡献全盘抹煞,世界文明成就也不会逊色多少。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电影却是不可思议的。”“从1980年以来,美国电影早就形成了一种‘大电影产业’的概念。电影市场是一种可扩展的市场,能通过不同的发行窗口在衍生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10.
周斌 《文化市场》2007,(1):27-27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是欧美文化的产物。对于中国来说.电影则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生命历程.不断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指浸染,可谓.是受欧美文化影响最深的文艺样式。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借鉴了欧美电影的经验和成果。这种情况在前.期尤为显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