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体育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26-326
2011年,上海体育围绕“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按照“六个服务四个要”的指导原则,整合各方资源,营造团结、鼓劲、发展的良好氛围。全民健身亮点突出、竞技体育趋势看好、体育赛事高潮迭起,“体育是民生”的观念逐步形成,体育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改善,上海体育步人跨越式可持续公益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3,(1):318-322
上海市体育科教工作2012年上海体育科研工作结合奥运会全运会的备战需求,设立21项重点备战项目攻坚保障研究课题,总经费200万元。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3.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作为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有其内在结构。体育精神是渗透在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竞赛规则、体育的社会建制中的思想财富。现代体育精神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作为体育动态系统的最高层次,具有统帅、引领体育活动、赛事和竞赛规则、社会建制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就有经纪人。西周时称“质人”,唐朝以后叫“牙人”。明朝,经营“牙行”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经官府批准,并发给执业凭证。清朝时的买办也算经纪人。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直至1995年国家工商管理局颁布《经纪人管理办法》后,中国的经纪人才有了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5.
体育     
《上海文化年鉴》2011,(1):340-360
体育综述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也是实施上海体育“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上海市体育局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围绕服务世博和市政府确立的年度工作重点,在服务世博、保障民生、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以及探索体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文化始终是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中发展的,从时间结构来看,时长时消,繁荣与衰微交替进行;从空间地域来看,此起彼伏,兴衰和凋敝同时存在。这一点对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文化模式复杂的大国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不同时代体育文化变迁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是影响着中国体育文化变迁曲线的一种重要的驱动力,甚至可以说,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史。然而在体育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变异”现象,为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许多有趣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4年适逢4年一度的奥运盛会,也是上海体育健儿备战第10届全运会的关键年。市体育局系统围绕“奥运争取好成绩,十运抢占制高点”的总目标,知难而进,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推动了上海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由“生物体育观“向“多维体育观“(生物、社会、心理)的转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心里健康的角度,论述了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从未举行过超大型运动会的中国来说.“奥运经济”是一个尚未实践的美丽神话。奥运会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各行各业均期冀通过筹办奥运会而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当然.人们并没有忘记体育休闲.没有忘记民众在开心地吃喝玩乐中增进了健康.也开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