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选择甘薯品种安薯07的自交结实种子进行培育,对472株自交后代的最长蔓长、单株分枝数、茎粗、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个性状的变异分析中,单株鲜薯质量、单株分枝数和单株结薯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而茎粗、最长蔓长的变异系数较小.在相关性分析中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最长蔓长和单株鲜薯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最长蔓长会对提高产量有贡献;单株分枝数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甘薯自交后代各性状间关系复杂,因此在甘薯育种过程中不能单一考虑某个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最长蔓长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可以作为甘薯育种的参考选择性状;单株分枝数通过单株结薯数对产量间接作用较大,因此甘薯育种过程中应考虑甘薯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甘薯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不仅在解决人们温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也广受青睐。甘薯的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其产量和营养品质,营养品质的评定主要包括淀粉、还原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矿质元素等方面。为了探究适合在邢台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选取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甘薯产业园试验田规范种植的11个甘薯品种,测定其产量、水分、干物质、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淀粉和粗灰分8个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徐薯22、大开花和秦五这三个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较好,口感粉面;济薯26、商19、烟薯25、西瓜红、紫薯的蛋白质含量较好,营养品质较高;秦五、烟薯25、秦八的还原糖含量较高,口感香甜;徐薯32、徐薯22、玛沙利的粗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i)不同品种水培苗与土培苗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小、气孔开度日变化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水培苗气孔明显比土培苗气孔大.不同品种水培苗之间气孔大小差异不显著.水培和土培条件下同一品种不同部位气孔密度差异均显著,表现为叶尖〉叶中〉叶基.水培苗与土培苗叶片气孔开度日变化均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11:00和17:00.水培苗气孔开度在同一时间内比土培苗气孔开度大.土培苗气孔开度日变化曲线比土培苗波动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椰乳和马铃薯块茎浸出液对试管内诱导结薯的影响。它采用了加不同浓度椰乳的培养基来对CFK_(69.1)、I—1039、AF进行诱导结薯及含马铃薯块茎浸出液的培养基来对上述三个品种进行诱导结薯。 结果表明,加椰乳的培养基对结薯有良好的诱导作用,其中以含5%、20%的椰乳提取液的效果最佳,含10%的椰乳提取液的效果次之。马铃薯块茎浸出液在此实验所用方法及浓度下看不出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油菜不同品种相同部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每角粒数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每角粒数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每角粒数存在显著差异,并将其划分为多粒区、中粒区和少粒区。为品种间性状比较以及进行定位选种、留种和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抗虫棉品种间几个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遗传力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生育期、果枝数等几个主要性状差异显著;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株高〉节他〉生育期〉果枝数;生育期与节位、霜前皮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霜前皮棉产量、果枝数与节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薯类是主要粮食作物,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薯类生产中,脱毒薯(马铃薯、甘薯)具有无病毒感染、结薯早、膨大快、早熟、高产、品质好等优点。推广脱毒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减轻薯类病害,显提高产量。近几年来,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预处理对甘薯根颈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甘薯根颈采集后,采取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多糖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薯根颈4种不同处理方式多糖含量顺序是:鲜样品烘干〉鲜样品漂烫处理〉鲜样品保鲜贮藏〉鲜样品自然风干.以鲜样品烘干处理多糖含量最高,为4.59%;鲜样品自然风干处理多糖含量最低,为3.82%.  相似文献   

9.
估算了食用型甘薯7个数量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性状之间遗传力存在较大差异。应据此掌握不同性状的选择标准。单株大中薯率遗传力高,与鲜薯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由该性状参与的指数方程选择效率高,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对鲜薯产量的直接选择也给予足够重视。食用型甘薯育种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直接选择鲜薯产量相对效率提高3.19-192.65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油菜不同品种相同部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每角粒数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每角粒数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每角粒数存在显著差异,并将其划分为多粒区、中粒区和少粒区.为品种间性状比较以及进行定位选种、留种和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