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主编寄语     
趙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4):F0002-F0002
“闽文化研究”是本刊长期坚持的一个不定期栏目,旨在推动对福建地域文化的研究,推动正在进行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本期推出三篇文章,各具特色。陈衍是晚清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和代表诗人,其《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歌理论的集中体现;《陈衍<石遗室诗话>  相似文献   

2.
评陈衍《石遗室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近代诗歌批评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对“同光体”诗歌的揭橥,同时收录和评论了咸、同以来大量诗家的作品。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诗话独特的诗论形式,又对其有所突破,它的特点是更富理性精神和朴学精神,更富集大成之功和地域色彩。不仅对近、现代旧体诗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思考中国近、现代诗歌乃至文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深度的误解中晚清以还文学史上一个显著的现象即宋诗运动,“学人之诗”的诗学范式渐显影响。同光体的理论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明确其概念和具体的内涵,使之成为一个时期具有聚焦意义的诗说。但是由于新文学的迅速兴起,同光体随着整个古典时代而过去了。今天我们再度审视,发现有些东西后来被遮蔽了。首先一个问题是,一般认为中国传统诗论讲求妙悟、兴趣、神韵等,要求诗歌作感性把握而非现实把握,更强调“诗  相似文献   

4.
本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  相似文献   

5.
《彦周诗话》是南宋时期一部重要的诗话。它持论近江西诗派,宗苏、黄而不囿于诗歌派别。它在诗歌的表达方式与内在意蕴上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的时代特色。特别重要的是《彦周诗话》扩大了诗话的内涵,对此后的诗话渐趋严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苏虹 《天中学刊》2005,20(6):54-55
“性灵诗派”重要诗人张问陶《船山诗草》中所提出的诗论主张与性灵诗派的代表袁枚有诸多不同之处:不仅重性情之真,亦重性情之美善;不仅重诗中有我,更重诗歌反映社会现实;重视人品与诗品。这些诗论是对袁枚诗论的补救与发展。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生平经历、地域文化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的诗人邓汉仪曾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岛盟以布衣为之冠。”(《聪山集·序》)申涵光自己也说:“今天下诗颇推畿辅,……照耀河朔。”(《聪山集·逸休居诗引》)王士祯正式提出“河朔诗派”这一名称:“申凫盟涵光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舆、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渔洋诗话》卷下)后来杨际昌也说:“永年申和孟涵光,节愍公佳允子,与逸民殷岳、张盖、刘逢源友,开河朔诗派。”(《国朝诗话》卷一)徐惠也说:“独有涵光乐隐居,奎章阁下谢公车;早教河朔开诗派,晚究苏门性命书。”(《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十四,见《味静斋诗存》卷四)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文章从清理《诗辨》中的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初步揭示了《诗辨》中的诗歌创作体论、诗歌文本构成论、诗歌风格论、诗歌本体论四个方面的有机理论构架,并指出“诗道”是严羽诗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兴趣”、“妙悟”均是“诗道”概念的理论展开。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作为“诗界革命”的理论总结,在中国古典诗歌解体和现代新诗产生的近代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饮冰室诗话》提出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思想是由《夏威夷游记》倡导的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兼长的“三长说”主张发展而来,对“诗界革命”的后期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界对其重要意义尚未充分认识,文章联系“诗界革命”的历史进程,对“新意境”和“旧风格”的内涵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具体探析,以揭示这一重要诗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中国新诗派”认识及命名的混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重新认识。通过对40年代未两个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分析与研究,从源头上认识“中国新诗派”的发轫与形成。“中国新诗派”不同于其他流派,它是因诗歌艺术客观上的趋同而被后人追认的文学流派,是“自觉”的现代主义促成了“不自觉”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1.
苏轼《和陶诗》作于扬州、惠州、儋州三个时期,共一百多首。以清人王文诰“和韵”与“和意”说为视角,《和陶诗》可分为用陶韵复和陶意的诗歌、只用陶韵而抒己怀的诗歌及改陶韵的诗歌三类。苏轼的《和陶诗》不仅丰富了其个人的诗歌创作,而且经由苏轼和陶,其门人及时人多有仿效,和陶在宋代蔚然成风,绵延至元明清而不绝,和陶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叙事诗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汲取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写照,开创了把现实生活高度艺术化的新风格;“三吏”、“三别”是其叙事诗的代表作,诗人在这组诗中通过典型化、寓情于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景物描写叙事化这些艺术手法写出了时代的悲剧、人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潘仁炎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43-45,132
王维名作<辋川集>,描山绘水,空灵隽永,以其"短小轻便""诗中有画"的特色逐渐成为一种辋川格式,导致后来运用五绝组诗歌咏山水景物的作品大量产生.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宋人苏轼"以文为诗",另辟蹊径,创作组诗<岐下诗>,体现了对<辋川集>的新交.王、苏二人不同的艺术趣味和人生经历是形成这种新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栻提出"学者之诗"的概念,并站在鉴赏的角度,描述了"学者之诗"的美学效果:"读着似质";"有无限滋味,涵泳愈久,愈觉深长"。通过探索这些提法潜藏的诗学观念,可以发现,"学者之诗"根源于理学家所标举"道",以将"道"传达给读者为旨归,极力淡化诗歌本身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5.
“同光体”闽派重要诗人陈宝琛在他的《沧趣楼诗集》中留下不少关切民生,关心民瘼的诗篇。他的诗作,在内容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优秀诗歌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苦难,揭露批判邪恶势力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诗人在由清末向民初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遗老心态支配下的多元复杂的情感渊薮。诗作在艺术性方面取径宋诗,熔铸古今,以散为骈,平易中见奇崛,是一位在“同光体”闽派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标高格的扛鼎诗人。  相似文献   

16.
论谢榛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榛诗模仿盛唐,得其格调而乏深情远韵;<四溟诗话>中有一些立论通达的条目,但落实为指导创作的理论则与诗歌的抒情特质相背;有些条目对诗歌规律和作家、作品分析确当,在明代诗话由创作技巧论向审美鉴赏论的转变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完成的《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167首,但他在获释返京途中厘定为160首,这导致《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3首各不相同,经考证,后者内容更为准确。《乌鲁木齐杂诗》流传版本多、范围广,对清代中期以后的西域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叶适论诗,主张“德艺兼成”,他将《诗经》作为“诗德”的典范,而以唐诗为“诗艺”的楷模。叶适所尊崇的《诗经》的“中和”风度和藉物寓意手法,可以作为诗歌的两个审美标准,而四灵以晚唐为法,这两方面的美学追求契合了叶适的诗学理想。但随着叶适晚年经世致用思想的成熟,他又倾向于将诗“德”作为比诗“艺”更高的诗学要求,故而对一味精求诗艺的四灵亦有所不满。  相似文献   

19.
诗本正体,自古皆以“温柔敦厚”为准绳和规矩。然东坡诗中有大量的戏谑调侃之作。诗作如此谐谑,颇值人们注意和研究。在界定了谐谑诗的内涵外延并探明谐谑诗源流后,本文着重分析苏轼谐谑诗之源:性格和经历是影响苏轼创作谐谑诗重要的内、外因素,对前贤的学习和继承是影响其创作的重要条件,而创作思想则影响了他谐谑诗创作的内容、技巧、风格等。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及《订补》收录了234位宗室的两千余首诗。据宗室自身及诗歌创作的发展实际,将宗室诗分为五个时期描述,宗室诗的发展特点与平民特色既受制于宋代的“隔离政策”,又与宗室自身的平民化相一致。整体看,宗室缺乏一流大诗人,宗室诗亦缺乏鲜明特色;而另一方面,部分宗室诗投射出对赵宋王朝的特殊感情,部分宗室的诗歌创作则为整个宋诗的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