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端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重创了美国金融业,继而向实体经济渗透,令美国经济陷入了深重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恰似一场“经济瘟疫”,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作为“金砖四国”的新兴经济体之一的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尽管中国政府已于2008年下半年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但2009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仅为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进出口同比下降24.9%;CPI同比下降0.6%,PPI同比下降4.6%,CPI、PPI连续二个月出现负增长,经济衰退的迹象十分明显,经济前景不容乐观。本期笔谈我们约请了安徽省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献计献策,共同探寻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衰退的应对之策。其策略涉及金融、财政、产业等多个领域,兼顾整体与局部,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对中国经济振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引导汇率双向波动,堵上被动宽松的闸门,重塑货币政策独立性,继而通过精细化的工具进行定向宽松支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这就是三期叠加之下的货币政策新常态。一、宏观背景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内外红利衰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已是必然。从供给端来看,人口红利衰退,储蓄率出现拐点,潜在增速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在以利率为调整目标的常规货币政策无效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恶化的情况下,部分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此政策有助于缓解信贷紧缩状态,刺激经济增长,但却埋下了全球通胀的隐患,并可能恶化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4.
汪伟 《学习之友》2009,(4):34-38
至少在2008年第三季度之前,还有人预言,中国能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因为金融业的开放程度有限,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确幸运地逃过一劫,而没有像欧美银行那样,面临破产清算的窘迫局面。但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美国和欧洲实体经济的衰退成为定局,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经济并不能“独善其身”,更遑论“一枝独秀”了。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影响意义深刻,在对危机后经济复苏政策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尤为突出。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背景着手,分析美国采取该项政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通货膨胀、资本流动、汇率、外汇储备和出口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期盼已久的中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终于在月初(2008年11月8日)出台,国务防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百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这十项措施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生龙 《考试周刊》2010,(33):240-240
下面我就一道材料分析题小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供同仁借鉴,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材料分析题:2010年是世界各国继续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性一年,也是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危机热点专题【热点背景】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全球扩散。一年多来,各国政府和央行前所未有的干预,避免了世界经济出现更严重的衰退或者萧条,但是金融危机和由此导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等措施,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当前经济状况的改善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遏制经济下滑势头,我国政府果断地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过近300天的实施,成效卓然,但未来微调倍受关注。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转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逐步退出,成功退出的关键在于选择好退出时机和工具。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采取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之一。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本文分析了实施货币政策中面临的几个约束条件,研究了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后说明了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采取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之一。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本文分析了实施货币政策中面临的几个约束条件,研究了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后说明了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对始自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经历前期利率这一价格型政策工具到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干预经济后初见起色,然而随着系列政策工具经济效应的释放,美国经济走势路转峰回。根据目前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美国政府果断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再次实施“量化宽松”新政策。新政是一种数量型的非传统干预经济方式,实质是以增发货币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在新时期的新变种。美国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必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大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的发展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应对经济波动,各国纷纷创新宏观政策,央行不断降息,借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鉴于国际环境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安倍政府上台前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安倍政府上台后实施的安倍政策的效果及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应对日本这一政策的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教育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尤斯廷·林说:“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相似文献   

16.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对信贷管制松弛,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缺乏规范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启示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坚持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制度措施,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科学确定对策,在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14,(9):30-31
近年来,许多“预测”争相出笼,认为中国经济将开启新的增长周期。其理由,基于新政府换届后每每重复的高增长高投资的历史经验之谈。在十八大释放平稳增长的信号后,中国经济将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的危言耸听式“预测”,成为一时之主流。如此纠结于“增长速度”,其目的是推动的第二轮刺激政策,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一个前两年那样赚快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体,面对当前的全球经济状况,中国的经济决策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恢复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从蒙代尔政策指派和斯旺的支出增减政策及支出转换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最优决策是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保持币值稳定,将会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货币盛宴逐步收场。2009年前所未有的大力度刺激性政策挽救了全球经济,2010年国金证券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面对如何协同收回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敏感时期,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中出现物价上涨过快、外汇储备量过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理论科学、客观地分析了货币政策环境,解释了货币自由流动、货币政策有效和汇率稳定这三项政策目标无法兼顾的根本原因,从这一模型出发,中国货币当局必须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弹性、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