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开拓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的视野出发,博采众长的挖掘和吸收东北秧歌风格特色动作素材,努力丰富、突破东北秧歌舞蹈的教学和舞台表演。文章对著名东北秧歌舞蹈专家马力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在阐述马力秧歌舞蹈的形成、动作风格特色的同时,从多种角度分析马力秧歌舞蹈艺术的特色和价值,在丰富动作素材、舞台创新的同时,提高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主要抽样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肇东5个市区作为调研对象,重点收集和梳理各市区健身秧歌群体的发展现状,探析黑龙江省东北健身秧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与关联,剖析健身秧歌与构建和谐社区过程的关系,并针对健身秧歌群体的现状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健身秧歌是一项新兴的健身项目,在近几次全国健身秧歌比赛中出现了一些舞蹈化、舞台化的编排。为了使健身秧歌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舞蹈化、舞台化、情节化的编排,通过研究和对健身秧歌自选动作创编的探讨,确立了健身秧歌创编的原则,提出了健身秧歌创编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健身秧歌创编的方法,为健身秧歌的创编人员、教练员和健身秧歌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健身秧歌竞赛规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健身秧歌是一个新兴的健身项目,它需要通过竞赛活动来宣传、推广和发展。制定健身秧歌的竞赛规则不仅是为了保证在全国健身秧歌比赛中评分统一、客观,更主要的是确定了健身秧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雁北踢鼓秧歌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民间传说,对雁北踢鼓秧歌的体育文化价值进行探析。指出:雁北踢鼓秧歌产生于雁北民间,它的形成、发展与地理位置及战事背景有着很大关系。踢鼓秧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体现着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跑动向前、积极向上的心态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生命价值;踢鼓子与拉花对舞、串会以及标会体现了鲜明的竞争性;参与人数众多、队形复杂多变、表演井井有条体现了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武舞相融的形式展现了古代战争场景和人们祈盼和平的愿望;动作的难度和力量之美更能使人们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6.
东北大秧歌对老年人体质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扭秧歌是一项具有较强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和社会现实情况分析,东北秧歌动作简练、韵味浓厚、节奏欢快,易于为群众所接受,是一项全身性运动.扭秧歌时肩、肘、腕、髋、膝、踝和躯干各个环节都参与运动,对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增加肌肉力量,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及提高身体机能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扭秧歌,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扩大老年人社会交流,减轻孤独与寂寞感.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秧歌练习运动处方,并对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年的监测,对秧歌练习前后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探讨秧歌练习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及其因素,从而为广泛深入开展老年秧歌活动提供科学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北秧歌在古代作为一种娱神祭祀活动,1935年至1949年经过"鲁艺"人的改造,成为中国革命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一种新的娱乐手段,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又在小场子秧歌基础上把陕北秧歌改造成为舞台化的秧歌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施,陕北秧歌作为新中国人民群众体育锻炼、健身、娱乐的一种手段,进入体育领域。试图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着陕北秧歌发展变化,陕北秧歌发展演变也映衬出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8.
新兴健身项目-健身秧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健身秧歌的缘起、健身秧歌和传统秧歌的内涵、区别和联系以及健身秧歌的竞赛组织和在我国的推广情况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论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月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85-1487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新健身秧歌,不拘泥于传统秧歌,动作变化更多,舞蹈语汇既现代又简洁,在动态上、韵律上融入了时代气息,很好地表现了当代人的精神风貌.本文以体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美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调查法、逻辑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健身秧歌的产生和发展、特点及健身作用、健身原理、发展前景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全面剖析健身秧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花棍秧歌和传统秧歌的健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花棍秧歌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和更高的观赏价值,长期进行锻炼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和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其动作特点使得中老年妇女成为花棍秧歌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自秦汉至现代的东北亚地缘格局,从东北亚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发掘地缘秩序变迁中的体育文化在东北亚国家中的传播与发展特性。认为东北亚地缘秩序的变迁为中原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移民传播"和"上层建筑传播"两条途径;在时间序列中,随着地缘秩序的变迁,中原体育文化的传播系统分别呈现过"单向输出"、"军事体育文化快速发展"和"被西方体育文化解构"三种形态或特点。得出推论:东北亚地缘秩序变迁与体育文化传播存在必要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和重点,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关键所在。该地区作为亚洲体育最发达的区域,却没有一个稳定的体育交流机制。开展职业体育一体化对于本地区之间促进社会交往、相互信任和体育资源的利用的最大化具有主要的意义,而各国之间文化基础、经济发展和体育文化交往的增多则为职业体育一体化提供了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热点。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研究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结果如下。东北三省36市(地区、自治州)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分为低水平协调耦合型、拮抗型、磨合型和高水平协调耦合型4种类型,以拮抗型为主,其次为磨合型。在时间序列上,2004-2013年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2004-2009年),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在第二阶段(2010-2013年),耦合度急速下降。根据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东北三省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培养留住优秀人才,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14.
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脆弱性理论与方法已成为研究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如下。1)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脆弱性得分由2005年的1.343下降到2015年的1.197;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地区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原因。2)脆弱性水平呈"西南高、东北低"、"北部稳定、中南部下降"的时空分异特征。3)低应对能力是地区脆弱性的主要特征,而各脆弱类型呈差异化分布态势。在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结构调整背景下,针对不同地区的脆弱性特征,实施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是保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大秧歌是东北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文献资料查阅、牧区调查、亲身体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增进人们对东北大秧歌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对振兴地域经济,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野外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共确定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23科95种. 在综合分析前人建立的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实际情况,建立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对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A的植物25种,风险等级为B的植物53种,风险等级为C的植物17种. 针对各风险等级的外来入侵植物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清初,清政府在承德境内建有四条通向内蒙古的驿路,并在沿线建若干驿站,保证了谕令、公文的传递,军事物资的运输,加强了东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承德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班轮航线的东北亚港口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港口在区域经济贸易和货物运输中转中的地位,制定有效的竞合策略和发展战略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从班轮公司视角构建东北亚港口关联网络.通过班轮航线、港口评价、比例关系、社会距离和非对称层次矩阵对港口进行顾客选择、聚合链接、自我中心和层次结构分析,研究发现,东北亚班轮航线的骨干网络由4大枢纽港和3条航运干线构成,并形成东北亚港口在货物运输中转和国际贸易门户方面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露营之歌》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北抗联歌曲之灵魂,歌词不但优美凝练,而且是东北抗联同日寇艰苦卓绝奋战的历史缩影,它必将在中国的抗战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两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及奖牌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田径竞技水平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整体落后的事实仍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田径成绩及奖牌总数位于前3位的华东、东北和华北仍保持稳步上升势头,而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地区除少数田径项目竞技水平有提高,大多数田径项目的竞技水平相对较低;田径项目设项不全、布局不合理等是各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政府主导与市场调控并举,不断优化田径项目布局,促进区域间田径项目的协调发展,加强后备梯队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等措施,为我国田径竞技整体实力的全面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