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核聚变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太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核聚变装置的真空反应室相当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闻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或现新曙光——美科学家推导出核聚变"热密度界限"方程中国科技网讯长期以来,有一神奇的现象导致研究人员无法实现可控自持续核聚变反应。然而,最近美国物理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找到了解决该谜团的途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新提出的解决方式被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话,那么将帮助人们消除核聚变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使核聚变成为清洁且丰富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3.
核聚变能作动力美国亚拉巴马州NASA马歇尔宇宙飞行中心最近宣布,如果NASA的宇宙飞船用核聚变能量作发动机的动力起飞,从地球轨道到达火星的旅行时间将从六个月大大减少至不到六个星期。因为预计这种核聚变装置产生的能量比任何化学燃料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300倍,而使用的核聚变燃料重量仅化学燃料的几分之一。 这意味着星际间航行可以不再需要苦苦等待“最短  相似文献   

4.
美国物理学家最近表示,他们已经攻克了人工核聚变中的一个重技术难题--阻止边缘聚集状态(ELMs)。人工核聚变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人工聚变被视为缓解世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与目前核电站利用裂变发电相比,核聚变发电有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但  相似文献   

5.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按现行开采速度,石油仅能开采50余年,煤炭仅能开采200余年。地球上最有希望的能源是氢核聚变,地球上的水含有0.015%的重水,重水是核聚变原料,如能和平利用重水核能,则按现在的能耗计算,重水可使用几十亿年。但自从氢弹爆炸后的40多年里,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能实现核聚变的和平利用(主要是发电),而应用核裂变的发电厂全世界已有几百座了。要实现核聚变发电,关键技术在于将核聚变的能量有控地、均匀地、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来,但全世界的科学家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这一愿望。我想如果改变一下思路,也…  相似文献   

6.
核聚变"复制"太阳等恒星内发生的反应,利用核聚变发电长久以来就是能源领域的圣杯之一,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更清洁更绿色的能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网讯长期以来,有一神奇的现象导致研究人员无法实现可控自持续核聚变反应。然而,最近美国物理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找到了解决该谜团的途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新提出的解决方式被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话,那么将帮助人们消除核聚变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使核聚变成为清洁且丰富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楠木 《金秋科苑》2013,(23):42-44
在普通人眼里,受控核聚变是一个神秘而深奥的概念,但在科学界,受控核聚变的高端与前沿却声名远扬。核聚变领域的研究不仅是显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且决定着我国科技的层次及国际话语权,同时还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能源问题。因此,此领域的科学家皆须有“堪当大任”和“放眼未来”的情怀与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要使核聚变发生,需要很高的温度。但1989年,有两位科学家却声称通过一个简单的装置,在常温下就实现了核聚变。这是怎么回事?20年过去了,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10.
在50多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一直没能实现可控核聚变,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些科学家并没有放弃。2007年6月,这些科学家提出了新型核聚变反应堆的设想,他们计划用12个扭曲磁场线圈约束反应堆内部超热的等离子体,并防止反应堆损坏。假如这个设想能得到支持,线圈将在ITER首次亮相。造价130亿美元的核聚变反应堆将于2016年在法国开始建造。  相似文献   

11.
详细叙述了在开展大型战略性情报调研课题"我国核聚变能源研究发展技术预测和战略途径研究"中,有关印度核聚变能源研究调研报告完成的具体实践过程、方法运用、手段分析以及体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是在"大跃进"运动的推动下起步的,各方面的工作都带有明显的"跃进"色彩。受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快速上马的核聚变研究未能取得"超英赶美"的预期目标。不过,这期间在研究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实验设备研制等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之后我国核聚变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     
世界第一个热核实验反应堆在法国兴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参与国6月28日在莫斯科作出决定,世界第一个热核反应堆将在法国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是一个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借助氢同位素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来获取丰富的能源。目前的核电站是通过重金属元素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获得巨大能量,而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这种原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而且核聚变放射性微乎其微,不产生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21)
冷聚变自从被发现,就一直饱受争议。其争议的来源是核反应的产物与常规核理论不相匹配,另外是实验可重复性差。目前热聚变反应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质量非常小的原子,一般指的是氘,其在高温和超高温下使得原子核的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核力的约束,从而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核发生剧烈碰撞,碰撞所产生的聚合反应生成了新的,质量更大的原子核,而其中的中子在此期间从中逃逸出原子核,产生巨大的能量。就目前而言,实现热核的可控聚变难度十分巨大。相对于热核聚变,冷核聚变却是理想的未来新能源,冷核聚变相对于热核聚变制备设备来说,仅仅占地大约两平方米,并且在反应过程中无中子产生,无辐射。其原材料从海水中获取,原材料储量巨大。因此,冷核聚变有望成为人类最理想的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正中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纪录5月28日凌晨3时02分,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控制大厅,当大屏幕上的数字突破100秒瞬间,所有人起立欢呼。基于40多年努力,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EAST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九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竭,排放无污染,被视为"终极能源"。  相似文献   

16.
关键词     
《发明与革新》2013,(11):2-2
生化电子人一批美国工程师利用人造器官、肢体和其他身体组织,成功组装出会呼吸、说话和走路的逼真生化电子人,10月11日在纽约国际动漫展公开亮相。核聚变火箭现有技术让宇航员往返火星约需500天,但美国科学家正研制一种利用核聚变技术驱动的火箭,可将往返时间缩短至半年左右。他们预测,数十年内核聚变火箭将帮助人们进行火星等深空探索。  相似文献   

17.
记者目前从北京科技大学获悉:与本世纪最受关注的磁约束核聚变科学项目——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 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相关的热核聚变堆实验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的钨基偏滤器材料研究获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排放无污染,被视为"终极能源"。实现核聚变发电的两大难点是实现上亿度点火和稳定长时间约束控制。新纪录将2020年EAST装置物理实验实现的1亿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产出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燃料。这一研究成果让科学家距离实现自持核裂变梦想再近一步。自持核裂变可以产生几乎无限多的能量.人类从此无需再为能源问题担忧。  相似文献   

20.
让核爆炸在桌面上诞生,或许不是天方夜谭。最近,美国科学家在一个盛着的液体中大烧杯中让微小气泡产生内部爆炸,其现象就像发生了核聚变。不可思议的“核聚变”,烧杯里面上千万度的高温。这一切,你相信吗? 核聚变不容易世界上的每一种物质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会分裂或合成,变成另外的物质。物质无论是分裂或合成,都会产生能量。由两个氢原子合为一个氦原子,就叫核聚变,太阳巨大的能量就是依此而释放的。大家熟悉的原子弹则是用裂变原理造成的,目前的核电站也是利用核裂变而发电。核裂变虽然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但远远比不上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