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們作編輯工作的人,在处理稿件的时候,首先当然要选择內容好的稿件,对读者有益处的。稿件决定用了,还要作一番必要的加工,使讀者讀起來不吃力,不发生誤会,不至于受到語言运用上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說,要尽可能为讀者着想。现在想就1961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提一点意見,目的是希望同志們把編輯工作作得更好。对稿件的加工方面作得更細致。  相似文献   

2.
有人对新华社据合众社电訊改編的一条新聞提出意見,認为在編者笔下,那条电訊“被刪編得没能反映出这件事的最本質的东西”,因而使讀者“大失所望”。这件事指的是美国一位老年退伍軍人为生活所逼跳楼自杀的新聞。正如那位讀者所說,跳楼自杀在美国是司空見惯的事,前美国国防部長福萊斯特尔也曾走过这一条路,何况一个退伍的小軍人?当然,福萊斯特尔跳楼自杀無疑会是一件引人注意的新聞,因为跳楼的不是別  相似文献   

3.
县报上要不要登时事消息这个問題,虽然还有極少数人存有疑問,但事实上这个問題是已經解决了。从我們經常收到的各省的县报来看,大都有占一定篇幅的时事消息,而且不少县报在时事宣传上颇有独創性,他們除了登一些新华社专对县报播發的时事消息和时事讲話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創的报道形式,如“老张談时事”、“时事說唱”、“时事解說”、“周游世界”等等。我們說,这些时事宣传形式的创造和讀者对它們的喜爱,絕不是偶然的,这証明了,認为县报只要报道生产情况、生产經驗和工作方法,而不要时事宣传的办报思想,是片面的,是沒有完全从讀者需要出發的。如黑龙江省海倫县报在初創的时候,几乎完全沒有时事消息,讀者对此很不满意,紛紛写信給編輯部,要求登一些国內外时事消息。讀者的反映是:“订份海倫报,国內外大事看不到,要想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八年是我們广播电台同志工作上、思想上双丰收的一年。我們是怎样得到这个双丰收的呢?用一句話来說就是:深入到实际中去! 一九五八年年初,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逼人。这种形势使我們深深地感到,如果再不深入实际,我們的广播宣传就一定会落后于实际。省委当时也一再要我們下去,并且作了关于在各地建立广播記者站的决定。这样,我們下定了决心,对全台編輯記者和播音員提出了一个“一、二、三、八”的要求。这就是說,一年之內,播音員下乡下厂的时間不得少于一个月,編輯不得少于两个月,編委不得少于三个月,記者不得少于八个月。这个要求是能够完成的。据去年八月底統計,每个播音員平均已下乡三十一天,編輯部平均每人下乡达四十天,文艺部平均每人下乡二十天,記者平均每人下乡下厂八十一天。編委下去得較少,平均每人下乡四十一天。  相似文献   

5.
太行分社的一夜 1945年我在新华社太行分社作編輯。当时分社只有兩个編輯,和太行新华日报編輯部在一起。 8月10日夜,在报紙編輯部的大办公室里(地主院子里的一间較大的正屋),我点着一只用破碗做的油灯,在准备第二天發給总社的稿件。突然,报社副总編輯袁勃同志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說:“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可不敢太兴奋了。剛才司令部(太行軍区司令部)收听到重庆的广播,日本投降了,正在播天皇的投降詔书。区党委要我們注意收听延安总社的广播。”整个院子立刻沸騰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每天,蚌埠(安徽省)日报的广大讀者,都以极大的热情支持着报紙工作,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特別是通訊員,热心写稿,仅是地方新聞来稿,每天就有四五十件,甚至有时达到一百多件。怎样处理这些来稿,編好我們的地方新聞,这是我們作編輯的严重的政治任务。这一时期以来,我們蚌埠日报正在进行通俗化改革。編委会要求我們編写的稿件,能充分反映群众活动,充滿着群众的声音;要求我們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7.
夏衍同志給《新聞业务》編委会写的一封信,值得引起我們編輯同志的注意。在我們的报紙上,錯用成語,用詞不当,写別字錯字,这种情形确是为数不少。如果每天加以登記,积年累月,次数是相当惊人的。也許有些人会說,这算不得什么大問題,难免的,誰又能担保一张报紙沒有一点小錯誤呢?于是錯誤在眼前一掠而过,不大在乎。但是讀者  相似文献   

8.
“新聞業务”編輯室的同志讓我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10年前的今天”的采写經驗,我們觉得采写这篇新聞实在談不上什么經驗,更谈不上介紹,打算不写,于是編輯同志叫我們把采写經过写一下。任何一篇新聞都有采写經过,这总不能說写不出来。只好在这里占上一些篇幅,把我們采写这条新聞前前后后的经过叙述一下。先說这个主題是怎么想起来的。这个主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当时是在“上海严寒”报道的啟發下想出来的。今年2月间,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国新聞社都發了上海严寒的消息,我們非常高兴能讀到这么漂亮的新聞。特別感到写得好的是:上海分社發的新聞中引用詩人臧克家在1948年以“生命的零度”为题写的詩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中国新聞社的新聞中引用1948年上海大公报的新聞:“前  相似文献   

9.
陶承同志的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自去年11月11日在中国青年报連載后,在全国青、少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报社收到讀者来信一千多件(包括寄給陶承同志本人的),說明这本书已經成为青年最喜讀的紅色书籍之一。书出版后,发行已达四百万冊;并改編成戏剧,在电台連续广播。北京电影制片厂把它拍成电影,外国語学院还把它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从这一工作中,使我們更深刻地认識到中国青年报向全国青、少年經常地、系統地、多样地进行革命传統教育的重大意义,也使我們得到一些經驗和体会。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月二十四日,沈阳日报第二版上发表了一个讀者来信专栏,总标題是“共产主义思想光輝閃爍”。这个专栏发表之后,在工人、农民、营业員、学校教师等等广大讀者群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給了我們編輯部的同志們不少的启发。这个专栏共占了七百行的地位,发了七篇讀者来信和一篇“看信有感”。它集中、突出而又满腔热情地歌頌了六十年代里涌現出来的高尚的人們的高尚的風格。其中“当机立断,见义勇为”这篇是商业职工疗  相似文献   

11.
每天打开报纸,人們总是对国內經济建設方面的新聞报道不感兴趣,看的人很少。讀者对大量刊登我們新华社消息的人民日报二、三版很不滿意。地方报纸在这方面很少采用新华社的消息。地方报紙的工、农业报道也有很多苦惱。我每天翻开新华社的新聞稿,也总觉得在这方面有許多报道枯燥無味,看也可,不看也可。总之,我們在这方面的新聞报道给人这样  相似文献   

12.
1961年年初,中国青年报編委会决定增办一些副刊,作为提高质量,发展特点,增强党性这个改进报纸总要求的一部分。我們美术、摄影两組,也在編委会的领导下,取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学会的指导和协助,并学习了人民日报《星期画刊》及其他兄弟报刊的經验,办了《美术与摄影》副刊,同年3月1日起同讀者見面。从我們經常接到的讀者来信看,这个副刊基本上是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3.
我們的报道工作在一定的时期內总是有个計划的。編輯部有編輯部的計划,記者有記者个人的計划。編輯部根据它所了解到的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报道計划,向記者提出报道要求;情况变了,又提出新的要求。記者要随时随地准备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更具体地說,記者必須服从編輯部,他的报道必須服从整个宣传的需要。不能认为編輯部变更报道要求就是“瞎指揮”。当然,編輯部在向記者布置任务的时候,应当把主客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到报紙上短小精悍的消息、文章日渐增多,很是高兴。这些消息和文章有时只有一二百字,占用篇幅不多,却概括了很多內容,讀起来簡明有力。以“人民日报”的“要聞快报”专栏为例,占的地方只有一两千字左右,而发表的消息就有十条左右。因为短,我們用一两分钟的时間就能看完一条消息,很解决問題。毛主席曾說:“我們应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样  相似文献   

15.
翻开1960年第三期“新聞战綫”,讀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聞系的学生对两篇新聞典范作品的分析,感到十分亲切。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1948年11月9日,我們徑过昼夜的急行軍,赶到了江苏宿迁西北、运河东岸的窑湾镇附近。这是一个大鎮,鎮上駐有国民党部队一个軍——63軍。这时,我們的兄弟部队正在碾庄地区围歼敌黄伯韬兵团。同志們听說,上級只用我們一个纵队去歼灭窑湾的敌人一个軍,心里都很高兴。說是現在的形势不同了,敌人是兵敗如山倒的时候,即便兵力再少一点,也一样把它消灭干净。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聞的时間性問题,我們通常有这样的概念:新聞的时間性是很强的,时間性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新聞所报道的事实必須新鮮。这样的理解,一般說来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認为,只有当我們提出了新聞記者“搶”与“压”的兩种任务的时候,我們才是把这个問題提高到无产阶級新聞学的理論高度来加以全面观察。陆定一同志在新华社建社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講话中说:“研究新聞学应該从政治出發。”“一件消息早發表,迟發表或不發表,都要从政治上来郑重考虑。”由此,他提出,“記者和編輯有兩种任务:一是搶,一是压。有的新聞要搶时间發出去,有的新聞不該發表就要压下来。”我們党的新闻工作,長时期以来就是这样实踐著;我們的記者和编輯,就是在这样兩种任务下面不断地受到鍛煉。陆定一同志現在把这个从千百次实踐中得出的經驗,高度概括地总結起来,就成为無产阶級新聞学的精髓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1月某日的一个下午,天空正降着大雪,我和我們同期在通訊学校畢業的14位同志,背着自己的行李,步行30余里,踏着大雪在晚上点灯的时刻,到达了新华社。我們同来的15个同学,都是由组織上分配来做电台工作的。时光过的好快呀!迄今不觉得已經15个年头过去了。在紀念新华社成立二十周年的时候,回忆一下我們新华社的电訊事業在这廾年所經历的路程,对于我們是有意义的。二十年来,它像一个小孩子,已長成中年。当然它是紧随着我們党的事業的發展而成長起来的,它的整个成長过中程都充滿了对困难所作的顽强的斗爭。  相似文献   

18.
“写好稿,迎国庆”,“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上海的十年巨变,反映总路綫和大跃进的光輝成就,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这是我們上海台新聞編輯部全体編輯、記者大战九月的奋斗目标。經过同志們的积极努力,我們这次报道任务是胜利地完成了。三十多篇专題报道。从各方面反映上海十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內容丰富多彩,同时也注意了充分发揮广播特点。这批稿件播出以后,受到了听众的普遍欢迎,不少听众还来信要求广播。  相似文献   

19.
我們在10月份訪問了新华社安徽分社,在那里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分社上上下下,对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种風气,这种風气給报道工作和記者的培养鍛煉带来了許多良好的收获。我們在分社期間,于明同志和一部分記者在下边采訪,所以只同在家的冒茀君同志和部分記者談了話。他們都談到对深入的体会。記者秦聿震說了这样一句話:“我們現在可真是尝到了深入的甜头了!”这句話可以代表分社絕大多数記者的心情。下面我們从几个方面来介紹一下安徽分社深入的經驗,并且談談我們这次在安徽分社訪問和学習的感想。一安徽分社記者們所提供的許多事实,都說明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确具有許多好处。这些事实和反对深入、怀疑深入的各种論調針鋒相对,很有說服力。归納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一浙江日报《必要的一課》这个专栏,是在省委負責同志的倡議下办起来的。去年十一月初,我們发表了通訊《陪嫁的“传家宝”》和評論《重要的一課》。这两篇文章,引起了广大讀者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省委同志的重視。省委第一书記江华同志說:社会主义教育、无产阶級的阶級教育,这不仅是重要的一課,而且是必要的一課。大家都应当来上这一課。这样,我們就以《必要的一课》为题辟了一个专栏,在报紙上展开了討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