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散文”概念不同于古典散文概念.中国现代“散文”概念是狭义的,它是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以真情实感、自由形式、“诗性智慧”及“美妙多端”等作为文体属性.狭义的“散文”概念把“文学性”与“文体性”统一起来,实现了中国“散文”概念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课文中涉及的古代文体,大致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韵文,是指讲究格律用韵的诗、词、曲赋等。散文,是个广义的概念,指韵文以外的所有古代文体,而不是指现在讲的或抒情、或状物、或写入、或记事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文体。以下的文体分类,即仅就古代的散  相似文献   

3.
杨雪 《考试周刊》2010,(36):55-56
功能文体学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语法隐喻是功能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篇文体特征的具体表现。语法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分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新闻英语不同于其它功能文体的特征。本文运用语法隐喻理论,从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及语篇隐喻三方面来分析新闻英语语篇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文茜 《学语文》2013,(3):76-76
在讨论金圣叹的批评文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文体”和“批评文体”的概念做简短陈述。首先,什么是“文体”?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是个大概念,并且是关于文学形式的大概念。我们再来看“批评文体”这个概念,蒋原伦先生曾提出,批评文体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言说方式。知道了什么是“文体”和“批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金圣叹的批评文体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批评文体指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它包括三个层面: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体貌(风格)。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文体,就汉语批评而言,现代之不同于古典,已是人所共知的学术常识。但是,在这个“常识”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悖论: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可是五四之后的批评文体却并不缺乏传统的影响,并不缺乏古典因子。或者这样说,中国古代的批评文体仍然“活”在现代,“添在”当下。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文言文作品,文言散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里的“散文”是一个内容驳杂、涵盖面广泛的概念,其中又包含了许多种不同的文体;文体不同,其写作要求、形式特征、艺术特点等便也各各有异。本文就中语课本中选录的文言散文作类型划分和文体特征分析,以求有助于执教者能因“体”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批评文体指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它包括三个层面: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体貌(风格)。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文体,就汉语批评而言,现代之不同于古典,已是人所共知的学术常识。但是,在这个“常识”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悖论: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可是五四之后的批评文体却并不缺乏传统的影响,并不缺乏古典因子。或者这样说,中国古代的批评文体仍然“活”在现代,“添在”当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学语境中文体概念的所指内涵有一个温长的建构、离析和积淀的过程。《文心雕龙》中“文体”一词的所指内涵主要有三:体裁、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刘勰这种广义文体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多为人们所采用,这之前是广义文体概念的建构时期,人们大多是在体制、体裁意义上使用“文体”一词。唐宋以降,尤其是明清两代,刘勰广义文体概念开始变得狭义化。其主要标志是离析,一方面,语言表达方式、风格这两层意义渐渐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概念;另一方面,“文体”在仅指述体裁这一意义上也有被“体裁”一词所取代的趋势,到了近、现代,这种离析越来越彻底。然而,当西方当代文体学理论涌入中国时,人们又一次在语言表达方式这一意义上认同了西方文体概念,这与中国古代文体概念自身就积淀着这一意义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程诚 《文教资料》2014,(31):99-101
清规是中国古代禅宗丛林管理的规文,主要内容涉及寺院管理的诸多层面,同时具有法律、礼法性质。在文体体式上,清规表现为“总说—分述、层层展开、逐条铺叙”的形式,是中国古代文体实用性特征的直接表现。而在表现手法上,则是以散语体为主,骈散结合,具有警策性和佛理意蕴。对佛教清规文体的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佛教相关文体的形态变迁、应用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宋代以降,被广泛借用作书名,命名以议论杂说、考据辨证为主而兼记述见闻、叙述杂事的随笔札记,并逐步发展成为指称此类杂著的文类概念。清代,进一步引申为述怪记异、载录历史琐闻等“小说”类作品的书名及文类概念。“笔记小说”最早作为文体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是近代学者从文体角度对古代小说分类时提出的,后被明确界定为与“传奇小说”相对的文言小说文体类型概念。同时,还被界定为庞杂的文类概念:以子部“小说”为主体而兼含部分“杂史”、“杂传”、“杂家”著作。“笔记小说”概念使用存在着新旧内涵和指称相互纠葛、古代文类体系本然状态与现代研究理论视域之间的认知、价值判断错位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