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亚晶 《金秋科苑》2009,(16):243-243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主体,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总结、自我反馈。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在问题中总结,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肖亚晶 《今日科苑》2009,(16):243-243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主体,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总结、自我反馈。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在问题中总结,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张庆发 《科教文汇》2009,(32):142-143
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在质疑中探索求知,是教学过程本质的客观反映,是教学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相似文献   

4.
尤连梅 《科教文汇》2021,(11):171-172
学生青春期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该文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名听障学生的青春期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案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青春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问题,而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应当尽可能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在师生的对话中产生,真正地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于士凤 《科学中国人》2014,(3S):222-222
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要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向“问题理念“倾斜,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答疑中获得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营造出轻松愉快并且高效的学习氛围,最终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充分思考过后,提出自己的疑问,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究精神,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是现如今许多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强,而且教师也并不重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淡薄。其实,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借助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适当地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合理地设置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情境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并敢于提出。  相似文献   

9.
肖伟奇 《科教文汇》2010,(18):97-97,102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勇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好的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本文通过探讨培养学生提问的几种方法,唤起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元海 《金秋科苑》2009,(14):242-243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难点,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笔者在长期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中,坚持用将心换心、心灵沟通的方法来触动问题学生的心灵,唤起问题学生的思想共鸣 在教育中善于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巧妙设计进步的阶梯,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班务管理中,营造温暖的班集体,使问题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再通过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问题学生就会慢慢地转化过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元海 《今日科苑》2009,(14):242-243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难点,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笔者在长期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中,坚持用将心换心、心灵沟通的方法来触动问题学生的心灵,唤起问题学生的思想共鸣;在教育中善于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巧妙设计进步的阶梯,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在班务管理中,营造温暖的班集体,使问题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再通过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问题学生就会慢慢地转化过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为学生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他们所喜欢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使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情境,为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起一座座知识的桥梁,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有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可以不断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中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中提到: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有益探索,本文着重就"问题"式教学法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或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表扬。  相似文献   

16.
吕艳 《科教文汇》2012,(26):83-83,85
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当树立学生本位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次,借助先进教学手段,改变课堂单一化。在追求课堂多样化的同时,注重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审美教育、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明确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大学外语课堂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点拨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要给出最全面的概述。在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可以真正的达到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的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云 《科教文汇》2011,(12):106-106,110
在化学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对学生设"障"置"疑",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本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含义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的阐述,分析了高中化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是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现代教学设备不齐全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灵响 《科教文汇》2008,(16):83-83
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和模拟生活情景,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中,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积累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材料。把数学问题实际化。促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与数学知识的实质和数学规律联系起来,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