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吹熄,这时烛芯冉冉升起一股“白烟”。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白烟”顿时燃烧起来,使蜡烛复燃,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点燃一支蜡烛,让它燃烧一会儿,再把它吹灭,烛芯上便会升起一股白色的烟雾。你用点着了的火柴靠近烟雾,立即会有一股火焰向烛芯喷去,蜡烛又燃烧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改进验证蜡烛燃烧产物与点燃白烟探究实验的途径,提出借助矿泉水瓶和冰袋定性研究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采用手持技术定量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以及利用彩色生日蜡烛点燃蜡烛燃烧引出的白烟等实验改进措施,以期让实验操作更简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4.
周虹 《中学理科》2006,(8):91-91
1.初中化学(上教版,下同)。上册第11页《活动与探究》中有一个实验:从蜡烛的火焰中用一根玻璃管引出一缕白烟并点燃。这个实验操作起来不容易成功,如果使用普通照明蜡烛,几乎不能点燃。在做这个实验时,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选用一支直径大于3cm的大蜡烛(烧香用的红蜡烛最好),点燃蜡烛充分燃烧后,吹灭蜡烛,我们可以看到一缕大约宽1cm的白烟袅袅升起,这时我们在离烛蕊大约3—5cm处点燃白烟,蜡烛又被重新点燃。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白烟,而且通过实验知道它具有可燃性,它的主要成分是气化的石蜡,改进后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红烛述     
来到这个世界,我便成了一支小小的蜡烛,周身彤红,一拈细细的烛芯,我把它深深藏在身体里!哧!一根火柴的光芒滑过了漆黑夜空的沉寂。我终于被点燃!黑暗里立刻团起了一片温馨的影子,我知道夜不再会如此般漫长……闪闪烛光,烛光闪闪,跳动的烛芯让喧闹变得如此安静!看,那是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闪耀的烛芯让浮华变成纯美,那是孩子们思考的目光。烛芯的光,让这个世界仿佛瞬间  相似文献   

6.
在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思维中,溯因推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创建科学原理的助发现功能与确认理论可行性的评价功能。 1溯因推理是根据已观察现象去猜测其内在机理的思维形式。在逻辑结构上,它包括以下要素:(1)观察现象陈述,(2)导致观察现象的可能原因即作为猜测性的假说。如果我们用E表示观察现象陈述,用H表示猜测性的假说,那么溯因推理可用公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研究性试题,它主要考查考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否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例1 火柴靠近蜡烛(不点燃)和蜡烛点燃后分别有什么明显现象发生?根据此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间的关系。评析:此题考查考生能否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以及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究不同结论间关系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火柴靠近蜡烛(不点燃),蜡烛熔化,只发生物理变化。点燃蜡烛,可看到蜡烛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伴随着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水“生”火     
看了“水‘生’火”这个魔术,你一定会惊叹不已。其实这个魔术你也能做。 一、材料 已点过的蜡烛一支,钠盐数粒,玻璃棒一根,水杯一只,清水少许。 二、准备 预先将数颗细微的钠粒放在烧焦过的烛芯上。 三、表演 将蜡烛,水杯装清水,放在表演台上,拿出玻璃棒在水杯里蘸些清水,接触到烛芯上,瞧,蜡烛竟然被点燃了。 四、原理 钠是很活泼的、银白色的金属,遇到水会产生氢气。这种化学变化会产生热量。这热量足够使氢气着火燃烧,因此蜡烛就“点”着了。 五、提示 因钠易氧化,钠粒放入烛芯到点燃蜡烛…  相似文献   

9.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初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实验在"推测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及"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处存在以下不足: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会在烧杯内壁形成水雾,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火焰上方烧杯壁温度高,烧杯壁易发烫,出现的水雾随即蒸发,现象不易捕捉,若烧杯离火焰稍远,则没有明显的水雾现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因烧杯放置时间长短、内壁石灰水多少等因素影响,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极不明显;蜡烛火焰熄灭后白烟的点燃,因吹蜡烛时用力大小、熄灭前蜡烛火焰大小、燃烧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实验时白烟重燃实验成功率低(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魔烛     
[现象] 在离蜡烛几厘米的地方,能把蜡烛点燃。[做法] 表演前,表演者准备一枝蜡烛和一盒火柴。表演时,表演者先用火柴点燃蜡烛,并说:“像这样把蜡烛点燃,我想大家都会,但今天我表演的是在远离烛心几厘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实验材料: 两只玻璃杯、蜡烛、吸墨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空玻璃杯中点燃一支蜡烛。 2.在杯口覆盖一张蘸了水的吸墨纸。  相似文献   

12.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湖北省钟祥市双河小学五(1)班(431913)樊堤当我们吹灭蜡烛时,烛蕊上会产生一股白烟,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这股白烟可以燃烧。验证方法是: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吹灭其中一支;将被吹灭的一支蜡烛靠近燃着的一支,让其白烟触及燃着的...  相似文献   

13.
用途多多     
《小学生时代》2009,(9):42-43
同学们来做个实验:只给你一支蜡烛、一枚图钉、一盒火柴,要利用这三个条件,把蜡烛点燃,并且把蜡烛固定在教室直立的墙壁上。面对这个问题,大家会怎么解决?会不会觉得无从下手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说来简单,只需用火柴把蜡烛点燃,然后用图钉把空火柴盒固定在墙上,再用蜡油把蜡烛粘在火柴盒上,这个问题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15.
核桃蜡烛     
官哲 《良师》2004,(10)
蜡烛是一样可爱的东西,我们还能让它变得更别致,用来增添生日小宴会的气氛,或者在自己的小房间点燃它,想象森林精灵来和你交朋友……材料与工具:核桃若干,蜡烛,彩色蜡笔,锤子,空罐等。制作方法:⒈敲开核桃。⒉挑出果肉。⒋在核桃壳中立一根烛芯,倒入熔化的烛液。⒌一只核桃蜡烛制成。⒊把空罐固定在装水的平底锅里,把蜡烛和彩色蜡笔削成小块放入空罐,烛芯保留。点火加热。核桃蜡烛!哈尔滨市@官哲  相似文献   

16.
死灰复燃     
有个成语叫“死灰复燃”,形容失势的力量重又兴起。“死灰”真能“复燃”吗?让我们做个小实验。一、实验材料金属勺子一个,白糖一匙,蜡烛一枝,火柴一盒,烟灰少量。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里,盖上有底烧杯,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很不易点燃火柴,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8.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子,1支蜡烛头、一张吸水纸、火柴步骤:(1)先在一个空玻璃杯中点燃蜡烛头,将吸水纸浸湿后盖在点蜡烛的杯子上。再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点燃的蜡烛熄灭了,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  相似文献   

19.
火柴碰壁白天.火柴点燃了柴火,做出了香喷喷的饭菜;夜晚停电了,火柴点燃了蜡烛,把屋子照得亮堂堂的,于是,它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大咧咧地说:“要点燃物体,非我不可!”“那不见得吧!”凸透镜听了火柴的话,便回敬了一句.  相似文献   

20.
地理事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推断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就是因果联系推理法。因果推理法是地理推理中常用的综合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