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白人士兵见军官是黑人,就没有向他敬礼。当他掠身而过时,黑人军官以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对他说道:“请等一下!”  相似文献   

2.
没有人会否认奥巴马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就在半个世纪之前,像奥巴马这样的黑人还必须承认比白人低贱;232年前,黑人还是白人买卖的货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作者2016年下半年在美访学期间,以媒体同步了解的典型事件为例,包括密西西比州"婴儿热死车上"、夏洛特市黑人父亲被警察误杀引发骚乱、佐治亚州华裔妇女枪击非裔歹徒及费城等地华裔大游行等事件,分析在后种族、全媒体时代,美国种族问题的呈现方式及原因:新媒体的加入使拟态环境有所不同;肤色不同并非都事关政治,可能只是个人危机公关;在白人主导的社会,少数族裔之间的矛盾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黑与白奥巴马参议员显然想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为此他需要黑人同胞的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他仍需要在美国白人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奥巴马认为,关键在于消除黑白种族之间的长期政治偏见,构建一个"超越种族"的新政治氛围。为此他正在努力寻求黑白两方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涂艳 《大观周刊》2012,(21):13-14
《八月之光》讲述了一个种族主义压抑人性的悲惨故事。主人公乔作为一个身体里流淌着黑人血统的混血儿,却身处在白人之上的国度里,必然遭受到白人的排斥,经历与他人隔离的荒诞感:他体内潜在的黑人血统正是他毕生想要摆脱和感到羞愧的根源,而他对白人的生活充满了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结,他矛盾的内心体现出.他深受种族主义异化的影响。直到死亡临近的时候,乔终于明白他生命的无意义和荒诞,于是他淡然地面对了死亡。存在主义的重要概念诸如荒诞、异化、死亡在乔的一生中得到具体地展现。  相似文献   

6.
1992年3月17日,南非终于在宪政投票中,通过了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结束了近百年来的白人统治,正式迈向民主改革路途。不久,黑人民权领袖曼德拉宣布与他并肩作战了30年的妻子温妮协议分居,他们都曾为了对抗白人统治而付出了青春与自由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肖支群 《新闻爱好者》2011,(23):116-117
美国当代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没有指形的钟》等小说中,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他们力求获得与白人同等的地位,但他们要么被白人炸死,要么沉默伤心地离开白人社会,他们是一群有思想但却非常孤独的"失语者"。  相似文献   

8.
我的这次危险的经历发生在去约翰内斯堡南部黑人居住区的路上.当时与我同车前往的是两位南非记者:一个黑人、一个白人.我们去那个地区采访最近发生的这个国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运动.我是作为外交使团的成员来到南非的.对于这个我以前从未到过的美丽而又神秘的国度.我并不知道是否应避免到一些危险的地区去.  相似文献   

9.
津巴布韦大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总统之争,还成了农场主与农民、白人与黑人、宗主国与前殖民地、西方势力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较量,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两个字——土地  相似文献   

10.
自《最蓝的眼睛》以来,莫里森在作品中叙述黑人背负沉重历史创伤记忆的同时,也一直探索黑人如何在当代的主流白人文化中重建历史、寻找文化身份与个体存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爵士乐》延续了黑人族群遭受集体创伤的主题,通过乔与维奥莱特的婚姻危机加以呈现,并使之延展成为被都市文化蛊惑、进退两难的当代黑人群像.莫里森以爵士乐为叙事线索,巧妙地融合了黑人创伤历史、家庭伦理、消费文明的异化作用等重大命题,在音乐的点睛作用下还原了黑人在历史场景与现代环境中的生存困境,并整合成为一幅震撼心灵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1.
据《南方人物周刊》,今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0岁的生日,在“麻烦”的一生中,他将一个国家从严重的种族歧视制度中解放出来,帮助白人与黑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团结起来。曼德拉希望走进南非白人的世界,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不是要和他们斗争就是要和其谈判。90年的人生,曼德拉信奉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2.
约稿持久战     
1943年,约翰逊创办了《黑人文摘》,他准备为扩大发行而做一些宣传,最后决定组织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白人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来看这个问题,考虑他假如处于这个社会地位上会实实在在做些什么事情。他觉得请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最好不过了,于是便给她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3.
你能想象吗?一个三十七岁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年薪竟高达160万美元,成为美国历来薪金最高的新闻播音员之一。他就是黑人布莱恩特·甘贝尔。如今,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中,黑人占百分之十二。然而,能够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黑人工作人员,不是外勤记者就是专门报告体育新闻的,而主要的电视新闻节目几乎仍是白人的天下。但是,布莱恩特·甘贝尔却在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激烈竞争中,征服了众多的观众,击败了不少白人对手。他在全国广播公司(NBC)主持的《今天》节目,收视率不断提高。一九八五年三月,《今天》节  相似文献   

14.
曾经,美国黑人的世界一片凄然,崇尚人之平等的普通白人对这片凄然保持着过分的平静。新闻界在试图打破这种平静;《吉米的世界》催人泪下、使人震惊,只可惜是假造的;约翰·格里范也做了这种题材的报道。他有个原则:“要想了解黑人的生活,必须成为黑人;要想揭露事实真相而又无偏袒之嫌,必须是白人。”他报道的成功,源于他一生中——  相似文献   

15.
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美]巴拉克·奥巴马著,罗选民等译,法律出版社,2008巴拉克·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美国白人。他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1996年首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当选国会参议员,是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五位、本届国会中唯一的黑人参议员。  相似文献   

16.
一个年仅11岁的黑人少女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因为相貌平平,不被家人、同学和邻居喜欢,生活压抑,于是便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因为当时黑人女孩子普遍相信"蓝眼睛的黑人是最美的"。然而美好的梦想与丑陋的现实有着太大的反差。她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被父亲强奸,怀上了身孕,堕入更加痛苦的深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佩克拉精神错乱,心智疯狂,她出现了幻觉,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一双十分美丽的最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年仅11岁的黑人少女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因为相貌平平,不被家人、同学和邻居喜欢,生活压抑,于是便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因为当时黑人女孩子普遍相信"蓝眼睛的黑人是最美的".然而美好的梦想与丑陋的现实有着太大的反差.她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被父亲强奸,怀上了身孕,堕入更加痛苦的深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佩克拉精神错乱,心智疯狂,她出现了幻觉,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一双十分美丽的最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自1900年开始,女性走进了摄影记者的行列,勇敢顽强的弗朗西斯·本杰明·约翰斯顿作为美国第一位女摄影记者被载入史册。 弗朗西斯拍摄过早期黑人、白人和印第安人学校的教学方法,还拍摄过一系列有关白宫活动和外国贵宾来访的照片。 弗朗西斯将照片卖给新成立的Bain新闻社,随后便成了该社驻华盛顿的代表。新闻社派她拍摄海军上将乔治·杜威在他的战舰上接收菲律宾的照  相似文献   

19.
混血的美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2003,(5):51-53
美国社会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比例越来越高。研究表明:本世纪黑人与其他民族联姻的比率将会急剧上升。到2100年时,有着混合血统的非洲裔美国人将会达到37%,到那时,40%以上的亚裔美国人将具有混血血统。而到21世纪末,拉丁美洲人中具有混合血统的人将是单一血统人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名刊要览     
(4月23日)美国《新闻周刊》★种族、权力和媒体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唐·伊穆斯“毒舌”风波再次触及了美国社会的一个永久裂痕:黑人和白人在观察世界时完全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