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一书是常彬教授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基础上,力图进行本土化的实践开拓,从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讲起,将中国女性文学兴起、发展、繁盛直至消匿的起伏曲折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史的梳理与成因探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特别是90年代以来面临尴尬处境,遭遇种种困惑,究其原因是混淆了两组关系,一是男性中心话语与男性的关系,一是父权制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建构性别文学批评的平台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出困境的良策。从“女性文学批评”走向“性别文学批评”,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21世纪女性文学批评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巫阿苗 《出版广角》2015,(12):112-113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女性文学的叙事呈现出新特点.在该语境下,我们根据西方叙事学的基本理论,以妞博网的热门文章和出版作品为例,从女性文学的叙述立场、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三个角度来分析解读新媒介语境下的女性话语特点,从另一个维度揭示其叙述特点对女性文学出版和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感动中国》看女性性别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对《感动中国》女性获奖人物形象建构的分析,可以看到《感动中国》受到传统女性性别话语的影响,也存在着现代女性话语与男权话语的冲突。但它很大程度上也跳出了传统性别观念的狭隘范围,通过建构现代女性话语,肯定了女性社会角色的价值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翻译与出版的关系密切,译者、出版、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翻译作品的社会存在状况。中国女性文学的对外传播是中国翻译出版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其出版和译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出版”理论,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外出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文学的翻译策略,分析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素材,如何坚持以受众意识为主,如何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立场,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女性的声音,以契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性电影话语拥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资源:新启蒙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伴随新启蒙运动而兴起的中国女性电影话语,经由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启示,确立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转型与阶层分化,中国女性电影话语逐渐式微,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由此浮出地表,成为其恢复话语活力、重获现实批判性、开拓一个新的女性电影时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7.
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虚构性传播语境和非虚构性传播语境中女性话语的分析,显示了中国当代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普遍受压抑状况。这源于男权中心主义的文化现实,更反映出中国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和主动认同取悦于男权中心主义的后殖民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应走出“误区”周梦蝶文学让女人参与回顾我国"女性文学"的历史,在80年代,中国的女性写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女作家以自己的写作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传统,确立了女性文学的存在意义、历史内涵和美学风格。这正如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他主编的《红罂粟丛...  相似文献   

9.
苏柯 《新闻知识》2007,(3):36-37
女性话语指的是以女性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许多人称之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反叛力量。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由于其在主流叙事的覆盖之下还有男性叙事的覆盖(这二者有时候是重叠的),因此女性话语在大众传媒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女性话语就面临着双重的困境.既要以一种有别于  相似文献   

10.
赵绮娣 《新闻界》2009,(1):69-70,147
本文在考察博客网女性博客样本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博客的传播特性,以多维视野分析了博客如何使女性话语空间得到拓展;同时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技术、传播效果等方面探讨了限制女性博客话语表达的不利因素,为女性话语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1.
自江苏卫视推出《非诚勿扰》之后,电视相亲节目以其宏大新颖的交友形式,丰富尖锐的话题指向,重新带动了相亲节目的热潮,也带来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和议论,引发了诸多争议性话题。而其颠覆传统相亲形式的节目形态,一反大众传媒的男性主宰视角,将女性、女性话语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了我们更多思考和质疑的空间,当女性话语以这样一种颠覆性的姿态出现在大众传媒时,这意味着女性话语的胜利,还是又一次男性主宰媒体霸权的别样显现?  相似文献   

12.
话语理论是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话语理论的发展不仅有其显著的语言因素,而且还有深刻的文化知识构成。从语言观念的角度来看,巴赫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在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话语关系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语言观念对文学方法的影响,这对于理解现代话语理论及相应的文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瑞华 《大观周刊》2011,(49):143-143
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和优秀作品,她们立足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化结构和话语背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书写女性生活以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社会各方面生活的感受。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80年代末后的女性文学较其之前的女性作品有了很大突破,表现为对个人话语和审美空间的顽强坚守与拓进,作品中的女性个体意识有所增强,创作领域有所扩大,特别是大量运用与传统写作不同的表现手法及创作倾向,如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等。女性文学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共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横跨中西、纵贯千古,以广阔的社会文化视角,探讨了女性阅读需求与女性小说兴起的互动关系,阐述了女性小说首兴于英国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女性小说迟到的原因,是为女性文学专题文献回溯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琦 《大观周刊》2012,(45):35-35
张洁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也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她的一系列女性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批事业独立、追求真爱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在事业、家庭中的境遇,向男权主义社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凸显了崛起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博客的广泛使用与传播,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于博客领域,通过博客这个信息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变了女性在传媒中的话语缺席状态,使得博客成为女性话语传播的新基地。  相似文献   

17.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女性主义意识逐步觉醒的年代,我国“她综艺”的热度随之水涨船高,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寻求自我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听姐说》作为我国首档以女性主义为批判视角的网络脱口秀,为“她综艺”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听姐说》节目女性话语传播内容,探究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听姐说》的女性话语传播方式,建构新时代女性多元化形象。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她综艺”的女性话语传播困境,包括平民女性的缺席、女性成长的忽视、母职惩罚的掩盖等,并提出解决脱口秀女性话语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即重构平民意见领袖、拓宽节目话题范围、引导观众展开母职讨论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学,有着很明确的时间概念,包括着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十余年间的文学实绩。在新时期文学高潮迭起的时期,文学知识女性的形象创作和对于知识女性形象的理论研究也曾经高潮迭起,并且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景观和水平标志。  相似文献   

20.
文学政治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刘锋杰提出并进行创构的一个文论分支学科。在1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这一概念和分支学科。在新著《“文学政治学”十形态论》中,他总结、提炼出中西10种典型形态,并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探析和理论升华。这样的创构既需要理论家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资料解读功夫,更需要学者的担当精神和思想情怀。在文学政治学建构之路上,他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贡献了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又具有世界性价值的新文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