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王走了,老王悄悄地走了!在他80华诞之际,我说去看看他,聚一聚。他连声道:不必、不必,电话上说说就好、说说就好!但一年之后,他竟轻轻地走了!他早有遗嘱,丧事从简。我连最后一程也没送上他,他留给我的只有记忆,永远、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初次见面在长沙 我和许觉民第一次见面在1938年战时的长沙,那时我二十二岁,他只有十七岁。第二年,我在衡阳参加生活书店工作,与他成为同事。再以后,直到永别,我和他是一辈子亲亲密密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毕青同志(1912.2~1991.8)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毕青同志病逝时,他的老战友许觉民同志曾说:“一个人真的做到不事媚俗,身无谄骨,为人堂堂正正,虽清苦尤甘之如饴,如此则死而无憾矣。”又说“纵观他一生,只见其默默地工作,不计其他,对不屑为之事更嗤之以鼻,他是完全经得起事实检验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平凡人的非凡之处。”正如觉民同志所说  相似文献   

4.
曹玉龙先生走了,走的那样的匆忙,那样的突然.1998年4月16日,我曾去东北烈士馆资料室见他(时曹先生离休后最后受聘于此).那时他仍然精神矍烁,谈吐如旧,午间还用一茶缸粥一点咸菜充饥而忘我地工作.谁知此时他早已是重病在身了.临别前他送我一册<老照片>合订本和一册<文献著录标准>,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送书给我了.4月22日,我因一事需要向他征求意见与他通了电话,这次电话中他已透露出自己身体不适,患肺感染云云.  相似文献   

5.
赵燕群 《图书馆论坛》2006,26(1):233-234
一直到现在,我无法说服自己,你已经远离我们,踏上通往天堂之路,因为你走得太突然。11月3日晚,焕文馆长电话告诉我,你2日动了手术,是恶性脑瘤,我“呀”的一声,心里一惊,心跳加速。电话里我们立即决定,第二天到医院探望你。不到10分钟,电话又响,焕文馆长急促催我:“快下来!去医院!梁美灵“走”了!”当我们几个人赶到医院,病房空余病床,我问护士,她轻轻地说你19:40“走”了。  相似文献   

6.
袁亮 《出版参考》2010,(36):11-13
许力以同志突然走了,使我深感悲痛。前几天,我还和他有多次联系,没有任何预兆,久久不能接受这个冷酷的事实。12月8日下午5点多,突然接到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同志的电话,他告,老许今天走了,是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我一听,非常吃惊,非常伤心,希望自己听错了。小  相似文献   

7.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  相似文献   

8.
德培 《出版史料》2007,(1):18-21
窗外寒风凛冽。忽然获知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许觉民同志(人们习惯地称呼他在文坛上使用的笔名:洁泯)于2006年11月13日因病去世!这些天,在我眼前时时晃动着他那熟悉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1 2012年12月23日,我在河北邯郸等候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马明的到来,他要来这里看望马万水工程队的老工友. 时已正午,人尚未至,也无来电.我拨通了马部长的电话,意欲询问行至何处.但两次都无人接听,再要第三次时,有人接了但不是马部长. 我被告知:"马部长去不了了,我们出事了!" "怎么了?" "我们在路上出车祸了." "没事吧?" 电话那头声音哽咽:"马、马部长走了,他已经走了!" 我头脑嗡的一声,顿时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0.
他走了,我新闻界的挚友汪应祥,已经走了整整两年。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常想起他,也常常在梦里与他相会。我很少梦见亲人,竟然在梦里见他不下5次,每每都泪湿枕巾。我们之间10多年的感情和友谊,终生难忘。他一走,我就说要写写他,可一拖就是两年。这期间,每当我提起笔来,他那真诚的言谈、真诚的待人、真诚的笑容,就浮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常常是还未下笔,泪已潸然,以致难以握笔。我曾多次想过,我已是被判了“死刑”的人了,为什么不让我走,而让他走了?为什么老天爷就让这世上的好人早早夭折呢?……在他走了两年之际,我说…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16日,星期六。刚吃过早饭,突然单位来电话通知我,马上乘客车到偏岭非典检查站值班,同去的王斌局长已先走了。电话就是命令,检查站就是前一,我当即动身。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1,(5):62-62
<正>坐地铁老堵车上周六中午,我和小孙、小李等聚会。酒意正酣,小李的领导来电话,要他下午两点前务必赶到单位。小李放下电话生气地说:"周末也不叫人安生,我非得喝完酒再走。"  相似文献   

13.
王益同志悄悄地走了.我要为他没有经受病痛的折磨,从嗜睡衰退而安详地离去得到安慰.我和王益同志相知相交合作共事六十多年,两个人都到了九十以后,在重度失听、无法交谈的时候,相互还是惦记着,有时候他要亲自打电话给我说几句,让我听听他的声音,不等我回话就挂断电话.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0月22日下午,我正在从南京返回北京的高铁上,接到了我的同事,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新的电话,说木文老昨天夜间走了,25日在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等.我的心情一下子沉痛起来,8月份他在协和医院住院期间,我和晓新同志、冯建辉同志、庞元同志去探望他,感觉状态不错,以为已经闯过了这一关,没想到还是没有坚持住.随后,《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主编李晓晔来电话,希望我写一点纪念木文老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6日,夏总走了。噩耗传来,我一时不敢相信。中秋节时我去电话祝贺节日,得知他身体不错,秋天了,感冒咳嗽都没有。就是最近的几年,他也只是耳朵背,行走要靠轮椅,但思维清晰,精神乐观。春节给他拜年时,我说,明年社里将给你做百岁大寿。他笑笑:难说啊,争取吧……可惜,生命还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14日下午,我从电话中听到一个陌生人的声音,说他是王仰晨的儿子,他爸爸已于前天逝世。我听后猛然一惊,因为不久前,仰晨同志还来过电话,说他白患脑血栓后,健康情况一直不好,走路困难,近日又摔了一跤,我们在电话中还互通了一些情况,想不到这竟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谈话。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种种往事,历历萦回于我的脑际,久久难以散去。  相似文献   

17.
王克文同志逝世二年了。 二年来,怀念克文同志的心情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总觉得他走得太快、太突然了。前年11月间,克文同志来太原医治前列腺肥大病,谈笑如常。回武汉后,还来电话询问山西换届情况。春节前,我们又在电话上互拜早年,祝贺春节欢乐愉快。万万没想到他竟在春节期间遽然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惊闻噩耗,悲怆惋叹,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 我和克文同志在1938年初就  相似文献   

18.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 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志的老伴陈振翟同志写信,给北京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写信,打听他的究竟。不料,9月24日又得到了更坏的消息:王揖同志已于9月22日逝世了。信中并说,在他病倒之前,正在为筹  相似文献   

19.
辛敏 《中国编辑》2007,(3):92-93
丙戌伊始,接到素不相识的三联书店郑勇先生电话,说他责任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旧时书坊》的文集,选用了拙著《走马书林》中一篇的一部分,篇名也未听清楚,郑说他是从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曹杨那里得到我的电话的,他询问了我的地址、邮编,以便寄样书并汇稿酬与我。我一一奉告。从此认识了至今仍未谋面的郑勇先生,并开始了以书为媒的交往,感受了他身上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浓郁芬芳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20.
洪忠炉 《出版史料》2011,(3):113-114
2010年12月8日,我接到一位老同志电话告知一个不幸消息,说许力以同志今晨突发心脏病逝世。当时我的眼泪就突眶而出,谁也没有想到他走得那么仓促。那年10月下旬我和老伴去友谊医院探望过住院的老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