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校训是学校办学历史与校园文化的突出代表。大学校训因大学对人才的培育与文化的更新作用,具有较之其他类型学校的校训更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寓农业院校校训精神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凝聚师生的学术自信,推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梳理其校训"诚朴勇毅"的制定、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双一流"建设中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的培育与发挥。  相似文献   

2.
校训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校长的领导力,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学校校训文化建设中运用校长领导力的作用,通过校园环境感召人,校园活动动感染人,校园特色感悟人这样三个层面的推行与实践,努力去改变薄弱学校境况,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蒲勇  易联树 《职教论坛》2012,(14):67-68,71
内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迫切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潜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坚持以大学精神和校训凝聚校园文化,建立与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性,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迫切需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潜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坚持以大学精神和校训凝聚校园文化,建立与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机制,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性,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新时期,学校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拓展有效途径,构筑崭新平台,积极加强学生主题教育特色精品网站建设,着力构建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努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大学,大学的发展需要大学文化,和谐的大学需要和谐的大学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学要引领文化,充分发挥和谐大学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综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全面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是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对策之一。加快发展创新型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不仅对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建立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高校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大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近几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致力于理念、机制和科技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型大学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学校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如今四年快过去了,华东师范大学通过“985工程”建设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在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方面又有哪些新的动向?在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进程中,又有哪些思考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  相似文献   

10.
王刚 《高校教育管理》2011,5(2):23-27,41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目标要求和遵循大学本质逻辑所拟定的以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并对师生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而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办学格言。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我国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校训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功能价值在于体现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和各班级的班风.揭示大学校训文化建设的要素构成和作用机理,对高校向高水平大学跃升,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傅蕾 《天津电大学报》2013,(4):28-31,55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是立校兴学的有效途径,许多大学也都因此制定了个性鲜明的校训。远程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样需要制定特色十足的校训。统计与分析显示,全国电大系统的校训建设虽然体现出了终身学习的办学理念、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乐学致远的治学风气等特色,但也普遍存在普及和重视不够、特色彰显不足、表征陈旧等现象。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各校应更加重视校训价值、突出校训特色、发挥校训功能,以此构建文化底蕴浓厚、校园氛围清新的新型开放大学。  相似文献   

14.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才培养要求的集中体现,许多大学都注重总结提炼富有个性、具有鲜明教育理念的校训,以充分发挥校训在立校兴学方面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外大学之校训在来源与内容、表征形式与功能发挥等方面的异同,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校训     
高校的校训建设,对于传承学校的人文精神,展现学校的教育风格,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指导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校训的内涵、发展、特点和校训的功能,总结出了构建校训通常遵循的原则并对校训的构建提出了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大学应积极成为社会创新文化的引领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的显性表征。胡锦涛同志正是在深刻把握创新文化在社会发展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创新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关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在全社会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这些科学论断为大学如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在创新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发挥倡导、传承和扩散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视域下理解和认识创新文化,大学又如何培育并引领社会创新文化的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训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提炼与升华,它影响和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具有导向、激励和育人的功能,在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校训却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从深入研究高校校训问题入手,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对高校校训建构进行新的思考,以期为我国高校校训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表现。在远程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校训文化的建构应当也必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维。本文着重调查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的传统症候,分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的内涵,提出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的特色建构以及营造开放大学校训文化的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时期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大学在国家这一伟大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战略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而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要实现建立创新型大学,使其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创新科技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双重使命,必须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大学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