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塔奇曼的《做新闻》、甘斯的《什么决定新闻》和麦克蒙那斯的《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三本书的精读,运用书本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对新闻生产社会学进行了大致梳理.这三本书作者的观点都基于一个基本新闻建构理念,即世界是由新闻建构的《.市场新闻业》更多的注重从市场逻辑与新闻逻辑角度来论证新闻构建的现实是倾向于哪一方;《做新闻》则是从新闻组织内部与外部意识形态和环境方面论证了新闻建构了现实,结构完整、相对简单;《什么决定新闻》则是从具体入手,并未覆盖整个新闻业,而是从新闻选择这个具体的层面上重点论述了新闻从业者的新闻选择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说,可以理解为,世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卉 《海外英语》2013,(9X):275-276
功能语言学认为"选择即意义",语言只是话语的形式,思想意识才是话语的内容。运用评价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分析语篇中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在新闻报道中,报道者的态度必然通过语篇中的各种词汇语法选择形式体现出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将美国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对德班气候大会的报道态度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便可以把握其流露出的意识形态,从而了解其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Fairclough的话语互动分析和van 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为视角,基于199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台政策部分的语料,通过共时与历时分析,旨在揭示对台政策词汇变化如何参与构建对台政策。研究发现:对台政策的话语构建可通过对不同词汇的选择和协作使用来完成。对台政策话语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也通过影响人的认知,进而参与建构社会现实。政策实践反过来再次加强或再次生产出新的话语,从而继续改变话语秩序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吴梦雅  崔晓玲 《海外英语》2013,(21):283-284
论文试图从评价理论的情感多维性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源自《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国主流新闻媒体的20篇灾难性新闻评论进行词汇层面的情感分析,旨在揭示汉语灾难性评论语篇情感表达和情感评价方面的特点及规律。该研究将为自动提取汉语灾难性新闻评论的情感表达以及情感解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歌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4):85-91,97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词汇知识量表得分,考察先后9次建构式词汇联想任务对中国大学生二语新词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组在整体词、刺激词及干扰词的词汇深度层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的词汇深度影响没有明显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借助建构式词汇联想,二语学习者对新词进行有意识的主动加工,促使新词合理地融入旧词网络系统中,从而加深词汇深度。  相似文献   

6.
冯斌 《英语教师》2024,(1):37-41
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学模态话语单一、重学轻用、学用分离等问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结合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阅读语篇Understanding ideas案例,探讨词汇教学的多模态话语教学策略。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多模态话语的词汇教学策略有助于丰富词汇教学方式,提升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行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知识包括形式知识、语义知识、功能知识和文化知识4个层面,词汇知识的教学具有理解与表达、深度与广度、直接教学与隋境推断的复杂性。本文借鉴Brigit Harley & Doug Hart的词汇学习策略框架和调查问卷,对初、中、高级汉语班的学习者进行了调查,证明学习者十分关注词语的综合知识。进而确认,建构系统的词汇知识,达到词汇知识的条件化和网络化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建构了包括感知性输入、理解性输入、吸收、整合和输出5个阶段在内的词汇教学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8.
崔向琴 《英语广场》2023,(18):40-43
词汇复现是语篇建构中常用的衔接手段,较少有研究关注庭审互动话语中的词汇复现。研究语料转写自CCTV-12《庭审现场》栏目2017年11月11日播出的刑事庭审《偷婴儿的保安》,统计发现,庭审参与者在互动话语中使用的词汇复现次数最多;在4种复现手段中,重复是中国刑事庭审中最常用的一种复现手段。刑事庭审中原词重复的衔接功能主要是核实特定信息,近义词复现的衔接功能主要是强调特定信息,上下义词和概括词复现的衔接功能主要是确定具体信息。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作为一种多模态话语,其印刷版式和图片与语言一样,对意义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对新闻话语的研究大多聚焦在文本层面,印刷版式和图像作为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从多模态角度研究新闻话语意义建构的文献则更少.为此,我们试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的图片新闻为语料,从文本、印刷版式、视觉图像三种模态探讨图片新闻的意义建构,旨在说明图像和印刷版式与文本一样可以建构新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托,借助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分析西方报刊网络媒体对弱势群体(乞丐、无家可归者、穷人、失业流浪者、非法移民、灾难受害者、难民等)报道中的话语特征,通过对比西方都市媒体对弱势群体消极与积极的话语表征,从积极话语分析角度建构处理弱势群体新闻的语言学模型。这种模型为当今中国政府、媒体处理复杂的群体身份、建构和谐都市、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一种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篇因其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历来备受关注。目前,进行新闻意识形态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法,二为评价理论,但能较为系统地对新闻意识形态进行语用推理者并不多见。本文在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明示刺激信号,显性和隐性交际形式两个角度来对英语新闻的意识形态进行系统的语用推理,并以此探索新闻意识形态传播过程是如何具体运作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以培养学生英语技能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模式,使新闻英语教学成为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报刊的媒介功能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被忽视。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帮助读者解析文章中所体现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评判价值,它在语篇分析中的实用性,为新闻英语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也为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难性事件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对灾难性事件的客观描述。我们不仅要关心该类报道所呈现的社会现实,而且更要探究构成它的内在机制。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物质过程以及马丁的评价理论对《纽约时报》2005年10月9日关于巴基斯坦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揭示了该报道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彰显了客观性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孙琦 《德州学院学报》2014,(1):53-56,67
在及物性系统下,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4篇关于钓鱼岛的新闻标题、词汇选择和语篇中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其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受其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意识到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语言学认为,没有毫无倾向性的报道和完全中立的语言,新闻语篇的结构都包含着价值和信仰。新闻语篇中,作者通过对语言的选择,传达这些隐含的意识形态。名词化因其本身的特点,成为新闻语篇中表达隐含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语言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源起 教师的专业成熟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乃至知名的教育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专业成熟的过程而言,需要经历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对教师成长的周期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为教师指明个人的专业发展道路,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提供需要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Transitivity system is the core part of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which aims to exp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ideology.This thesis uses compar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news discourses of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The study notices that the coverage of news discourses in The New York Times is not as neutral as that in China Dai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itivity,on the one hand,it prov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ransitivity to news discourse analysis.On the other hand,the present study trie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a critical reading method,which helps to raise readers’ awareness of ideology.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气候变暖而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吸引了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中美两国主流媒体的关注。两报在报道内容上的背离使得中美两国在环境新闻领域形成新的话语交锋。二者形成差异的原因在于国情相异,意识形态观念有别,文化积淀基础上形成的生态伦理观念迥异,新闻传播理念不同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我国环境新闻的写作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注重策略的优化,同时力求与现行的国际传播手段接轨,重塑中国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批评语言学的一种分析工具,及物性系统在对语言背后所隐藏真相的揭示上非常有效.体育类新闻与意识形态及权力间关系的紧密度远不及政治性和社会性新闻,但通过及物性分析能够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因此,外语学习者要增强批评性语言意识,提高批评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