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军事未来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未来学是研究未来军事领域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军事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现代未来学的一个分支。军事未来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军事未来学主要研究未来军事领域发展变化的前景,为人们的认识和行为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广义的军事未来学除上述内容外,还要研究构成本学科的各种概念、研究对象、学科的定义和预测手段及研究方法等等。所以,军事未来学也常常被人们称为“军事预测学”、“军事预见研究”、“军事预测方法研究”等等。一、军事未来研究的一般概况我国著名学者周炯槃教授曾指出:“我们可以从过去的事件中提取信息,但无法控制这些事件;  相似文献   

2.
编者絮语     
《未来与发展》2004,(3):F002-F002
向往明天,关注未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历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动向,积极探讨社会未来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中的问题,才能立于发展的潮头。本期“发展研究”栏目,我们刊登了刘珣同志的文章《关注社会发展的三大趋势——“未来学”的社会未来透视》,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用“未来学”的观点分析、研究了社会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从有特定界域的范围走向“无界”的综合;社会资源的  相似文献   

3.
编者絮语     
建立马克思主义未来学是中国未来研究会的历史重任。查汝强同志的遗作《建立马克思主义未来学》一文提出了开展马克思主义未来学研究需要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未来学的建立过程是一个马克思基本原理和西方未来学研究成果相结合的过程,过程中既有批判,又有吸收、借鉴和创造。当前,世界各国在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贸易保护、战略资源控制、货币汇率价格、高科技人才等五大领域正进行一场跨世纪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的较量。本期在“发展战略研究”栏目中刊登了刘义昌、武希志同志的文章《“全方位经济战”与2l世纪战略格局》,文章从科技、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全方位经济战”对各国的综合国力、进而对世界未来战略格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彭银年 《科教文汇》2008,(7):116-116,120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垄断资本日益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垄断资本加紧全球性金融投机和金融掠夺;当代资本主义对外关系中的新霸权主义。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实质分析可以得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新的基础上积累和加深;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没有改变。因此资本主义由于其本身内部矛盾的发展。它终将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结从而为新的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未来学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未来学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摆脱它现在把一切同未来有关的活动都包罗进来的倾向,以便在预测和计划范围内广泛地发挥独一无二的综合归纳作用。在今后10年内,未来学应优先考虑需求量最大的公共部门。并且,首先应当明确区分未来学的起规范作用的观点(用价值评议法)和起分析作用的观点。一个难以确定的定义对未来学而言,尚不存在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随着时光变迁,人们先后对它下过若干种不同的定义。究竟应当从广义上解释未来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美国未来学家甘哈曼的《第四次浪潮》一书,试图对人类所谓的“第四次的经济活动或后工业化经济”及人类向这一经济过渡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预测。此书被美国舆论界奉为“集其乐观性未来论大成之作”。因此,它对于我们研究西方未来学,对于我们科学地预测未来、走向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第一,甘哈曼批判了未来学悲观派消极悲观和限制经济增长的错误主张,倡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应该说,高等学校在未来学和未来研究的创立与发展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1943年第一个提出“未来学”这个学科名称的德国政治学教授弗拉希泰姆,就是来自大学。他当时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首先开设了《未来学》课程,现在西柏林大学工作。现任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的马西尼,是意大利罗马大学和联合国大学的教授;而该会的秘书  相似文献   

8.
中国未来研究会顾问、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同志,就“公元二○○○年的中国”的研究等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特别强调未来研究要有中国特色,要联系中国的实际。一马克思主义未来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的未来学。于光远同志在《未来与发展》创刊号上的一篇文章中说,要科学地预见未来,我很赞成。这句话很概括,其实科学的未来学和科学地预见未来中之所谓科学,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张居永 《未来与发展》2006,27(6):12-14,11
从最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松散型国际未来学研究团体,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一家誉满全球的常设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机构,岁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以其建设性的思想和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公众和各国政府对长期困扰人类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人类困境”问题的关注与  相似文献   

10.
一、预测未来的新世纪:2001-2100年未来,对整个人类来说,既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也是一个相当难以确定的前景。人们为了探索未来,本世纪中叶,O·弗莱希泰姆教授正式提出了“未来学”(Futurology)一词,此后,出现了“人类2000年国际协会”(Mankind 2000 Internationals)、“世界未来学会”(The World Future Society)、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World Futures StudiesFederation)等一大批国际性的未来学研究组织。近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突飞猛进,具有革命性影响的、科技创新中的突变性事件经常发生,致使按平稳发展的常规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论断屡屡失误。比如,1948年晶体管发明之前,难以想象这个不起眼的  相似文献   

11.
弓长 《预测》1984,(Z1)
大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文献中开始使用“科学技术进步”这一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科学在意识领域内产生后,就成为独立的生产能力,而它是财富最可靠的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自从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科学也是生产力以后,我国开始重视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科学学、未来学、人才学等新学科有不少文章探讨这一问题。然而,如何用定量的方  相似文献   

12.
(1985年8月30日在日本未来学会东京国际讨论会上的讲演摘要) (一)未来研究与未来学未来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是近几十年来适应时代的需要产生的,是正在形成中的一门学科。关于它的名称、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术界众说纷纭。也还有人根本不承认这是一门新的学科。这里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国际上对于这一学科的名称,有不同的提法,如:未来学(Futurology),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30年代,熊彼特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他把创新看作是资本主义的推动力量,并研究了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事实上,在熊彼特之前,马克思就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恩格斯也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些论述指出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密切联系。人们已经形成共识,有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就能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学,是当前中国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不仅要发展我们的理论,也要发展我们的方法。 80年代,我国的未来研究基本上处在介绍和评论外国未来学的理论和方法阶段,也把他们的方法用于研究中国的未来问题。在90年代,我国的未来研究必须前进,即要从介绍、评论外国未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到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学理论和方法。现在,西方世界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未来研究会举行学术交流会。就马克思对未来的预见,马克思研究未来方法论上的程序与层次问题,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未来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未来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未来学的区别问题,对非马克思主义未来学的批判与吸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军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要靠预测来预见未来。“军事未来学”也就是军事预测,它作为整个未来学的一个分支,必然向人们展示它的自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和劳动分工以及社会教育制度都不是意识形态中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都是带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的,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在改变其经济的同时还必须要改变其技术的结构和属性。高兹把科学技术既视为是生产力的因素,又认为其也包含在生产关系之中,因而在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上,既批判生产力又批判生产关系,这具有明显的“后马克思”倾向。  相似文献   

18.
4.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研究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时就已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275页),这些科学论断,在本世纪的发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发展及其产生的极为巨大而深远作用的历史,正令人深思.未来科技的发展,未来科技的革命,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乐观者,有悲观者,有“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者,当然,也大有“不知所云”者. 约翰·赖斯比特(J.Naisbitt)是享誉全球的美国未来学大师.  相似文献   

20.
“按照你的看法,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解决哪几个主要的未来问题?”这是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未来研究各专业应考人员出的未来学基础知识试题中的一道参考题。(参看本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未来学试题选登》一文)。这虽然是一道不计分的试题,但90%的应考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