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志摩的性灵自由主义徐志摩的的诗歌主要透露出一种性灵自由主义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流露出的理想、信念、信仰都比较抽象,但我们仍能捕捉到诗人充分相信"性灵的或精神的生活",他的诗描摹了理想的精神的生活的范式:自觉自动、活  相似文献   

2.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独特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将性灵、意象、意境、韵律共同组成其诗歌的艺术整体,这使他的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新诗的发展里程中,他在探索诗的性灵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方面,取得了前人没有的成就,作出了同代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要说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里最具性灵的作家,首推的无疑是诗人徐志摩。志摩坦诚地承认,其最好的诗篇都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一曲《再别康桥》如泣如诉,唱了半个多世纪,迄今还在年轻的读者心灵中吟诵。其诗其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始终是热门的话题。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坛并不多  相似文献   

5.
着重分析了徐志摩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即性灵的独特抒写,探讨了他在实现这一特色时的最常使用的表现形式一多姿多彩的比喻和排比,进而总结了徐志摩散文内蕴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康桥的生活改变了徐志摩的一生,这段生活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转换了他的职业嗜好-成就了一个名的诗人和散家。康桥成了诗人的精神依恋之乡。名的诗篇《康桥再会罢》《再别康桥》及散《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就是受康桥的生活影响而名世。热爱自然,追求爱情,向往理想,渗透在徐志摩的字里行间。别情离绪的意蕴,音乐旋律的美感,性灵意象的构筑,情景交融的描写,飞动飘逸的婉约风格,做到了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和协统一,浓浓的“情”味贯穿在徐志摩诗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文学陶冶了徐志摩的情操,英国文化的摇篮培育了其浪漫主义的情怀。徐志摩作为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性灵与绮丽同样体现在他小说的翻译中,使其整部作品给人以诗意的审美体验。该文将通过对徐志摩的第一本小说译著《涡堤孩》的细读,从诗化的语言,诗韵的意趣以及诗意的抒情这三个方面探究中西美学在徐志摩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性灵,是徐志摩文学艺术中的关键词,也是其生命的根本与灵魂之所在。性灵对他而言,不只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则与标准,而且内化到性格深处,外化到整个人生。"爱、自由、美"的单纯的信仰正是源于对性灵的推崇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岳琳 《海外英语》2014,(19):195-196,210
中国传统的文学陶冶了徐志摩的情操,英国文化的摇篮培育了其浪漫主义的情怀。徐志摩作为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性灵与绮丽同样体现在他小说的翻译中,使其整部作品给人以诗意的审美体验。该文将通过对徐志摩的第一本小说译著《涡堤孩》的细读,从诗化的语言,诗韵的意趣以及诗意的抒情这三个方面探究中西美学在徐志摩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充满着炽热的情愫与浪漫主义情怀,至今广为流传。这份情愫与情怀作用于其短暂的教学生涯,表现为用一名自由诗人的赤子之心,对充满现代主义色彩教学形态的塑造和对学生性灵的启迪。这恰与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育思维相契合,因而具有了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就徐志摩"启迪性灵"教育观下的语文教学形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空间三方面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一、徐志摩诗集畅销的启示徐志摩的诗,近几年来我看到的有全编全集和至少有四、五种选本,发行量较大,上架不久即售完。徐志摩的诗之所以畅销,决非“媚俗”起作用,也并非属于“下里巴人”得以流行;更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的风格与他其它的诗歌风格不大相符,假若不是署名“徐志摩”,很难想到是徐志摩所写。这首诗算不得徐志摩的上乘之作,可能也算不得一首好诗,但它给我一种很深的感触:动。徐志摩曾在《自剖》一文中说:“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我做的诗,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无聊’,有不少是在行旅中想起的。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爱活泼的人,  相似文献   

13.
在乾嘉诗坛上,赵翼袁枚相互唱和,倡导性灵,他们的"性灵"是在诗才基础上的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很大的差别。赵翼主诗才的观点不仅鲜明,而且立论比较客观、辩证,通过赵翼的诗才论可从一个侧面分析性灵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清中叶乾嘉间著名诗人袁枚,继承前人论诗主性灵的理论,并加以拓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诗论体系——性灵论。主张诗应“独写性灵”,“性灵”是诗的根本,其主旨是标举诗人的真情、个性和诗才;并以此为基点,阐述了诗与情、诗与韵、情与才、著我与学古及与之相联系的内容与形式。诗派与风格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其人其事其诗2、赏析《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特色3、阅读徐志摩的其他诗歌教学重点:赏析《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特色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第一课时学生去网络教室上阅读课,教师明确任务:l、搜索有关徐志摩的知识,了解徐志摩其人其事其诗。2、推荐网站:初中语文网中高中语文在线朗读天地徐志摩诗赏析等网站或网页。  相似文献   

16.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17.
若干年间,《人间四月天》让许多人认识了诗人徐志摩。在三位女性间情感的游走徘徊串接起了诗人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在那个被建构的世界中,徐志摩俨然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爱情斗士。他的那份执着与不懈努力,激起了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共鸣,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越过时空,成为最了解徐志摩的人;但我认为,恰是那种先期被限制了视角的欣赏,让诗人徐志摩离大家渐行渐远了。徐志摩曾在《落叶》中自述: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爱,是“泛爱”,从早年留学美国,欲做“一个中国的H am ilton”,到在欧洲顿悟性灵,弃…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不仅是卓越的文学家,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同样出色。徐志摩的译诗受浙西水文化的影响,他翻译的很多诗歌中可见译者的水文化情结。本文尝试性的从哲学和文学翻译的视角研究徐志摩译诗中的水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与闻一多同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元思潮的影响。对新诗,无论是理论主张或创作实践,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歌同中有异,并且这差异还是很大的。就诗歌思想内容看,他们都主张诗应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在闻一多的诗创作里,始终贯穿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徐志摩的诗大多是歌咏“爱与美”的篇章,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