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数学名题:“鸡和免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可是,这道题已经被我“换汤不换药”练习了三遍,仍有孩子不明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鸡,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兔呢﹖”我真有些“黔驴技穷”了。前不久,我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内容正是“鸡兔同笼”问题。■亮点一:画最简单的数学画在让学生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徐老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然后说:“同学们一定画过鸡和兔吧,现在我们来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  相似文献   

2.
一次语文练习课上,一个学生对我给出的答案提出了质疑。他坚持他的答案是对的,事实上他的答案确实是错的.面对他坚持的目光,我想,强迫他接受正确的答案效果不会很好。于是我让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结果证明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学生开始数落他:“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你还敢说老师是错的。”在学生们的数落下,他低着头,脸红红的。我意识到他能向我提出质疑,一定是鼓着很大勇气的。于是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李同学做得很好,能够向老师提出问题,说明他是个用心学习的好孩子。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够向他学习,大胆地向老师提出你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絮语:一个题目有多少种答案?我曾经问过同学们:“6减去3能有几个答案?”同学们瞪大着眼睛看看我,再看看黑板,再看看我。如果那么多条“视线”竖起来,教室里肯定全是感叹号!“嘻嘻———”一个小男生没开口就笑,他说,“6减去3还是等于6———因为6只狼,把3只兔子吃了,还剩6只狼。”语音刚落,另一个同学便接了下去:“如果6只狼把3只兔子吃了,却又生下3只狼,共有几只狼?”“哈哈———哈!”大家一边笑一边叫,这能算答案吗?在一片欢笑声中,又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六角形,又在两条对边上画下一条线…  相似文献   

4.
1.“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诗歌形式的数学题:“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来脚有100只,几多鸡儿几多兔?”解决此问题,设鸡为戈只,兔为y只,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一位老师询问,“体罚”是好还是不好?笔者无法明确回答“好”或“不好”,只好说“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但他的心里是有答案的,他说:“以前我认为不好,但我要花费比其他老师数倍的精力来做学生、家长的工作,效果还不一定好.弄得有些任课老师认为我缺乏带班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答案是多少     
凯迪博士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人际关系学。每学期第一节课,他总要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然后他问学生:“答案是多少?”
  很多学生抢着回答:“6!”博士笑着摇摇头。
  有一些学生毫不示弱:“2!”博士再次摆摆手。
  有学生很得意地站起来说:“哈,我知道了,答案是8!”
  凯迪博士微笑不语。  相似文献   

7.
自我感觉一直以来都与“鸡兔同笼”颇有缘分。这是一道数学名题,却困扰了我整个小学生活,而今身为人师,苦恼依然——因为我正在对我的四年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这道题我换汤不换药已经教三遍了,但仍有学生不明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鸡,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兔呢?要知道这些学生还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呀!对此,我惟有苦笑。机缘巧合,前不久我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老师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鸡兔同笼”。当时一看到大门口黑板上的这个课题,我着实吓了一跳——他竟敢上这内容?然而现在,我只想说:数学,就这么简单!”亮点一:怎么画最简单?”——学画数学画在让学生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教师问:“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过鸡和兔吗?”画过!”在学生们的齐声回答声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现在我们来画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不用这么麻烦,怎么画最简单?”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小朋友围绕“简单”二字做起了文章:“用‘○’表示头”、“用‘|’表示腿”、“有两个‘|’表示鸡’、“有四个‘|’表示兔”……不久鸡和兔...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结尾,教者让学生写出与相等的分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不停地写,尽量多写一些。可是,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个与相等的分数,就坐在那里得意洋洋地看着其他的同学。  汇报评讲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写出的个数,那个学生说:“我只写了一个”,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可他却说:“我虽然只写一个,但却可以表示无数个。”同学们都不明白,也很好奇。教者让他说出写的是什么样的分数,他的答案是: =。他解释说:“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a,它的大小不变。其中的数 a可以代替无…  相似文献   

9.
吃饭会用运筹学 谷超豪自幼性格沉静。他从小就显示出了对数学的兴趣与天赋。小学六年级的“鸡兔同笼”、“童子分桃”等应用题,有些同学死背公式,谷超豪却琢磨着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谷超豪拿来大哥谷力虹的代数书,看着看着,豁然开朗:设未知数、列方程……  相似文献   

10.
<正>“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小学阶段教学此问题,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画图、假设、转化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能力。笔者以画长方形图法帮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以画长方形图法直观地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常用的画图法是用一个小圆圈代表鸡和兔的头,在圆圈的下面画2条或4条短线分别代表鸡脚的只数、兔脚的只数。这样的画图法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笼中动物的头数不能太多,否则画起来费时、费力。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引入画长方形图法(如图1)。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感觉一直以来都与“鸡兔同笼”颇有缘分。这是一道数学名题,却困扰了我整个小学生活,而今身为人师,苦恼依然——因为我正在对我的四年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这道题我换汤不换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辅导一个二年级学生做作业,作业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竖式计算”,该学生列竖式计算48×2,结果在竖式的横线下方写出答案“106”。开始我以为是这位学生的进位进错了,于是我说:“二八十六写六进一,不是进二,二四得八加进位一应是九,而不是十。”接着我出了一道巩固题27×3,学生很快在竖式的下面写出了121的...  相似文献   

13.
帮X找朋友     
在教“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应用题”时,我向学生说明列等式时“X”不能单独放在一边。在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题:白兔和黑兔一共有42只,其中白兔有29只,黑兔有多少只?(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对于这题,学生习惯用算术方法解:42-29=13,但根据题目要求用X解,于是出现了“42-29=X”这样的错误。由于知识的负迁移,学生还是明知故犯“把X单独放在一边”了。单独纠正了好几个学生后,我反思:怎样杜绝这种情况再发生呢?动了一番脑筋,忽然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说说看,X表示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相似文献   

14.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最近 ,笔者试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在不同年级中开展“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解答方法。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年级的不同 ,我在下面两道题中选用了不同数字的题目。例 1 在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这两种动物 ,数一数 ,一共有 8个头 ,2 2只脚。请问 ,笼子里有几只鸡 ?有几只兔 ?例 2 鸡、兔同笼 ,共 5 0个头 ,1 2 0只脚 ,问鸡、兔各有几只 ?一、分脚法这是在二年级教学中学生讨论出来的解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 ,以圆圈来表…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活动中,通过尝试用不同的列表方法解决有关鸡兔同笼的数量问题。2.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无论哪个版本教材,“鸡兔同笼”这节课的核心目标都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只是一个载体.编者是想借“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记得刚见小伟(化名)时,我们初一已军训三四天了,小伟才插入我们班。当时记得他是由他叔叔和婶婶带他来报名的,我还问了一句:“你爸爸妈妈呢?”他说:“他们今天没时间,忙。”我当时也没多问。军训完,每天上课前,小伟都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学什么?”“老师,星期天我预习了一下后面的课程,我觉得后面的课程不难”等等。每次我都和他边走边说地走向教室,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居中上游。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老爱欺负他。我私下问过学生,学生说:“谁越打他,他越对谁好。”还有这样的人,我实在想不通。还有初一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怎么弄到了各种答案,但是他自己不抄答案(从平实的数学作业中可以看出)。有了答案,别人都静悄悄的,而他却到处宣传,并且只要有人问他要,他都给别人免费复印好送给别人,我当时很奇怪,这家伙到底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背景 “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不尽相同。如,北师大版教材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枚举,旨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人教版教材则先后呈现了猜测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抬腿法(另一种假设法),注重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因为蕾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图片上的问题很快就解答出来了。我继续提问:“根据这幅图上的教量,你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全班学生都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学生袁心怡说:“一只篮球比一只皮球贵多少元?”并说出正确的算式和答案.我表扬了她,奖了一颗智慧星给她以示鼓励。其他学生更起劲了.纷纷要求举手发言。学生杨致逸说:“一只篮球比一只排球责多少元?”我肯定了他们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某校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起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抢帽子。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啥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帽子。”“他为什么只抢你的帽子?”学生无话可说,只好反诘:“你为啥只批评我?”批评教育形成僵局,场面尴尬难堪,批评教育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