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相序优化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首先在所有的红灯相位中选择出最急需通行的相位作为候选绿灯相位,结合绿灯相位车辆延误,应用模糊控制获取相位切换权来确定是否进行相位切换。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定时控制和感应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与金寨路交口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的车辆行驶情况进行统计,建立了实际道路通行能力、单车道路段当量排队长度、多元线性回归、车流量差值等模型,得到事故期间实际道路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车道横断面均呈现大型车比例对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大,二者呈反比关系;不同车道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不同,呈周期性变化或先急后缓非线性下降;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成反比;事故持续时间及路段上游车流量与车辆排队长度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模式下的内河水运枢纽通航设施工作效率,分析该模式下通航设施和船舶过坝特点,提出一种用于“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的基于滑动时间窗的船舶调度两阶段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采用滑动时间窗和先到先服务规则,设计不同船型的船舶过闸编队方案;第二阶段仍采用滑动时间窗,建立以船舶平均延误时间最短和最大泊位占用数最小为目标的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使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Ⅱ)进行求解,分别对船舶稀疏过坝、船舶密集过坝、船舶部分时段集中过坝3种情形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不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排队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情形下船舶平均延误时间均缩短了15%以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CPLD的4路抢答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DA技术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集成开发环境下,在MAXⅡ系列CPLD芯片上完成了4路抢答器的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实现了4路抢答器的单芯片方案.该方案具有反应速度快,功耗低,易于实现功能升级、保密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全局最优退火的PSO算法及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行区域交通的协调控制,针对微粒群算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全局最优退火的微粒群算法.该算法能增强算法探索和开发的能力,避免计算量过度增加.典型测试函数结果显示,能提高算法搜索速度、搜索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区域交通协调控制信号配时,可获得更低的车辆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率.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模型、排队论以及对策论中的MarkovChain等方法,在预测过江车流量的基础上,对车辆渡与杨浦大桥交通量的分流、趋势、稳定分流率和稳定分流期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素质要求和考核方案构建两方面探讨了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方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师应重点突出汽车文化素质、学习能力素养和细节管理能力的要求;在考核方案的设计上需要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的手段结合起来,建立涵括实验教学、实验研究、科研工作、综合能力等多元指标体系,在个人自评并提出相应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考核与激励.  相似文献   

8.
多机器人系统中的跟随控制一直是研究热点,新兴的雾/边缘计算技术为机器人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提出无需全局定位信息的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案,在系统实现上引入雾计算技术,卸载机器人计算任务。雾计算节点提供无线网络接入,运行跟随控制程序。跟随控制方案中,利用领航者航速信息计算期望跟随轨迹;通过视觉测量方法得到实时跟踪误差;采用航速重放和PD型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轨迹跟踪控制。原型实验表明,雾节点提供的网络可以满足实时控制需求,跟随控制程序的卸载降低了机器人本地算力要求,并节约了25%的计算能耗。3次场试中,编队平均跟踪误差在0.05 m以内,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NS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理论和FI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驾驶员人为因素的影响——流动性偏好以及车辆起步慢化行为,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流动性偏好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将驾驶员类型分为活力型和保守型,并针对他们各自的驾驶偏好给出不同的车辆演化和更新规则,同时也考虑了交通灯起步时前车慢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新模型状态下,车流量流通速率有明显的提升,路段容量的阀值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使得模型更加符合实际交通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设计了人体放松技能训练系统,实现了多路人体生物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同时结合传统的放松训练手段,讨论了如何帮助使用者通过训练学会控制、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而达到心理、肌体放松和防治心理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在船舶持续使用岸电的过程中对电缆张力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研究电缆重力变化和电缆卷筒转矩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船载式AMP电缆卷筒CS-AMPJC-H2,结合通用变频原理,设计一套卷筒转矩控制方案。该方案能实现对电缆张力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应用时分原理于短距离多路分时开关信号传输系统以节约导线。采用了本方案以后,信号线可以从数百根减少到6、7根,作者并给出了应用CMOS组件实现该方案的实例。文中也进行了具体线路的分析,对存在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基于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RRT)算法,提出了1种5次多项式曲线(quintic polynomial curve)与MT-RRT(multi-targeting 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的融合算法,即QPC-MT-RRT算法。该算法根据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的相关理论,建立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的车辆运动学模型,为规划无人驾驶车辆最优、最高效、最安全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将上述算法在MATLAB上仿真,并在平均路径长度、平均路径规划时间、平均采样节点个数及节点利用率4个方面与基本RRT算法及MT-RRT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5次多项式曲线与MT-RRT算法的融合算法具有最高的性能,可以规划出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联网环境下无线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条件频谱感知组合算法。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多分类能力,将信号能量、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最小特征值、迹和平均特征值融合作为神经网络特征参数实现合作频谱感知,并从理论上分析参数选择方案,算法还充分考虑信道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导致的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以及车辆移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达到提高频谱感知成功率的目的,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比已有的频谱感知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上风浪环境对船舶航行的干扰,利用遗传神经网络优化算法设计船舶航向控制器。利用分布式遗传算法(distributed genetic algorithm,DGA)并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对常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进行改进。利用改进的GA对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对系统不确定项进行逼近,并对控制输入进行补偿实现抗饱和控制。利用三阶干扰观测器对外部扰动实时跟踪并反馈到滑模控制器(sliding mode controller,SMC)设计中。借助SMC设计并结合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算出船舶运动控制律,实现船舶运动优化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控制器性能较现有的模糊PID控制器和神经网络SMC优越,系统达到稳定的时间短,平均超调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交通主要依靠单纯的信号灯或者交警人工来协调控制。要想实现高效、智能的控制就需要一种基于新型规则的可编程交通控制系统来实现车辆、路人之间的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7.
鉴于快时尚企业高频率配送的特性以及国家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以服装产品为研究对象,以碳排放成本、车辆运输成本和顾客满意度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绿色车辆路径问题模型。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信息素更新过程中采用最大最小蚂蚁系统和云模型提高自身的全局搜索能力,同时对初始状态转移概率进行优化,并采取局部优化策略提高算法的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充分调用企业资源,帮助快时尚企业科学规划车辆配送方案,降低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大规模Ad Hoc网络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模式的OLSR协议软件的整体架构方案,方案定义软件的实现方案及软件框架.软件框架的设计借鉴TCP/IP协议栈的分层设计思想,解决移植性问题.算法重新设计节点之间的管理关系结构,并通过使用静态路由和OLSR路由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在高速大规模Ad Hoc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以虚拟仪器技术为平台,构建集散测控系统。该系统结合了虚拟仪器和集散控制的优点,为实时测控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并给出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及徐州都市圈建设对高铁与城市轨道车辆人才的需求,我校适时成功申报建设车辆工程专业。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经过广泛调研,分析了国内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制定了车辆工程专业的"352"分类分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30%的拔尖创新型人才、50%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0%的国际化人才。设置了详细的专业教学计划、人格素养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及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依据学校"352"分类分型培养目标,设置公有专业选修模块及3个不同的选修课模块实现分类分型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