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和特殊的形式,互动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变学生为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学生主体活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共存的个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相互联系和彼此之间的能动反应时,才谈得上师生互动的存在和发生.下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我对师生互动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课堂互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换句话说,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机互动。“互动”教学既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表达等能力,因而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下面主要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张红 《云南教育》2004,(1):48-49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平台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间民主、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以教助学,以学促教,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过程应为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英语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鲜活、有趣的课堂游戏活动及语言情景来达到“寓教于乐”、“玩中学”和“学中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能熟练驾驭英语语言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角色 ,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 ,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 ,从讲台走向学生 ,以退求进 ,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  相似文献   

6.
张燕 《考试周刊》2012,(88):137-137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新形势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从“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好新教材的关键,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就是由过去的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转变为师生共同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来进行的“双边”的教学活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如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课内、课外的和谐互动等等。  相似文献   

9.
“双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通过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非言语互动、师生个性因素的互动和师生情感、态度的互动,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或“盲目学”的现象,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和提高自学能力,对提高和优化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经由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教师正确恰当地组织与引领,促使学生自我觉悟与自我建构的自主学习过程。为此,合理有效的课堂应当由“以教为主”的讲堂向“以学为本”的学堂积极转型。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4年广东开展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几乎所有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在努力尝试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原本以教师教为主体的课堂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课堂。笔者从这些年所了解到的课堂模式来看,虽然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等方面有所改观,但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当前的教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人类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呈现出立体化趋势,教师的教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互为主、客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互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创设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开放,共同学习,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从2001年开始我市29所高中,以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积淀人文、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为目标,提出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通过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素质全面提…  相似文献   

13.
侍敏 《成才之路》2010,(8):16-16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达到一种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没有教师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不积极,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便成了“哑巴英语”。一、互动合作教学互动合作教学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创设的模拟真实条件的教学环境下师生、生生、教学媒体之间发生的多向交流、对话以及互动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互动合作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师生人际互动。这种互动合作教学为学生占主体地位提供了有效的思路,教师通过“教”来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二是互动合作教学是一种师生情感互动过程,在合作解决问题中既能实现课堂教学任务,也能增进参与者之间的情感,因此师生互动合作教学的核心在于情感“交互”。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呢?下面我结合新教材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下册“免疫和计划免疫”一节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互动教学模式是在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中脱颖而出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解决高职学生长久以来忽视英语学习的唯一突破口。只有提供寓教于乐的课堂环境和师生互动的氛围,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有共性。但更要注重个性,课堂上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学媒体为辅,师生密切配合,在愉快、有趣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互动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离开了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空白;任何一项教学任务的完成,无不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能否积极的贯彻先进的师生互动教学理念,已成为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文章试图从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优点与师生互动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简要讨论,进而反思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构建的“课堂教学”,其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个人独立和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诠释自己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来体验参与教学,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假设、交流和反思等互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数学教  相似文献   

20.
王维臣 《现代教学》2004,(12):43-44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干探究、勤干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设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以改变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