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制作为最主要的班级教育管理制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与任何制度一样,班主任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分析了目前班主任制在开展素质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在改革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从完善这一制度出发,提出了旨在加强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班级德育质量的一种班级教育管理制度构想和策略——“班主任 导师”制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是对传统单一班主任制的一种超越,是一种完善和提升,是坚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也赋予相关教育工作者包括任课教师,管理及服务人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并建立一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学校一切教育资源的制度和机制,是对班级工作的加强而不是削弱.实行德育导师制,不仅弥补了以往学生思想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靠班主任和政教处承担的不足,而且拓宽了任课教师的责任空间,极大地激发了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教师也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变成学生的朋友、顾问、参谋、智囊.  相似文献   

3.
汪丞 《教学与管理》2012,(28):24-27
自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班级,似乎一直是学校中最小的基本组织单位。在我国,班主任自然承担了班级核心和领导者的角色,这一角色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也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班级教育的首席教师,班主任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前景。班主任管理与培养制度创新,是提高班主任工  相似文献   

4.
温州华侨职业中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探索"三品"(道德品质、个性品质、职业品质)德育模式,旨在使学生、教师、社会及其构成的系统之间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关系.推行全员班主任制,为"三品"德育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实行全员班主任制,要求全体教师担任正副班主任,并规定正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根据年级、专业、班级等确定正副班主任的工作分工和重点,要求正副班主任定期与学生谈心,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由于正副班主任在教学和管理上各有侧重,实现了优势互补、教育效果双增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管理的核心人物,是班级的灵魂和统帅.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也是德育的承担者、组织者、实践者.因此,教育管理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犹如乐队指挥,指挥高明才能演奏出班集体和个体的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要做好本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助理班主任"在新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他们凭借自身在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协助新生班主任做好对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管理工作,拓展了高校班主任工作"臂膀",为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班级管理的成效,达到了辅助班级管理、提升自身素质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制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成功模式。班级建设既是展示班主任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舞台,也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1.班级状况要摸清。为了使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对班级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使班级教育工作能够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可以说,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是从了解班级状况开始的。2.德育课程要开齐。现在有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可能因为课务忙,工作压力大,加上学校对教师工作量化的评估,眼睛只盯着主科教学,思想上对德育课程不够重视,在开设德育课程方面存在着计划性差、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德育课程不落实,是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个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应抱…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班主任制、班主任助理制和专职班主任制在中职学校的实施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综合这三种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势及缺陷,形成以一个班主任为主,二个副班主任和三个班主任助理配合的"一主二副三助理"制度.能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德育方面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终极追求,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为了使"因材施教"在德育中得到良好的实现,优化班级德育档案是必然的选择,班级学生德育档案的优化,可以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班级管理也是一门学问,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领导工作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班主任的工作是管理全班学生,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德育等各方面。而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所面对所管理的又是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求知欲强,爱模仿,爱表现的一群学生。我们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对学生的管理要争取做到全面。做了多年小学班主任的我针对教育管理心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12.
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方式,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辅助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倡导"德育为主,管育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德育和管育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将有效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教化有机结合起来,开辟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中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在校长、学生科长的领导下,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和调动班级内外教育力量,对班级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 ,就需要不断探索成功的教育管理方法。学校班级成功教育管理方法是班级教育管理有效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其作用不可低估。其一 ,德育功能借助于它来实现。德育为先 ,不仅是由我国的教育目标所决定的 ,而且也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它的落实最终要借助于班级成功教育管理方法。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摇篮 ,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成功教育管理方法就是这种教育功能的最佳的最为重要的工具。其二 ,创造班级的最佳状态 ,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我们必须承认 ,教育管理方法与德育效应…  相似文献   

15.
李定岳 《教师》2013,(19):41-41
在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鉴于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当更加重视教育管理的技巧。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多倾向于教师的"家长式"管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难有效激发出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个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着力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动力,有效提升了班级管理工作成效,本文将对此作简要论述。一、实施量化考核制度,开展评星晋级活动班级管理工作一旦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辅之以竞争制度,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教育活动懂得学习方法,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创造。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作为载体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育人是其核心。作为班主任班级中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在班级中落实育人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以德服人,也就是德育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而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来分析德育管理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介绍了班级虚拟公司化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为班主任提供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一个好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虚拟公司化管理"模式引入学生德育和班级管理之中,将学校常规管理和综合素质管理评分制同"虚拟工资"制结合起来,在班级管理中营造公司文化氛围,向学生传达职业人素养,让学生体会职业化角色,利用有效虚拟工资的使用机制,将学生的德育表现(虚拟工资)转化为他们的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主聘制,即班级的任课由教师向班主任申请,班主任自主聘任,学校领导实行总体指导和协调,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班主任主聘制使得班主任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更加凸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地发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有效地提升班级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使班风进一步好转;班主任主聘制能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班主任主聘制还能让学校领导从纷繁复杂的每学年教师工作安排中解脱出来。但是,任何一项措施、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班主任主聘制也有不足之处。下面介绍本人的认识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避免家长式作风和"一言堂"模式,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努力推行自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积极理念,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一、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要依靠学生展开,智育和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占据了同等重要地位。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变化时期,班主任的言行会在学生成长进程中产生深远影响,而生本教育理念更加强调班主任对每一名学生平等地关爱和付出,"后进生"在班集体中处于弱势地位,班主任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