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性格都十分鲜明,细腻感人,富有典型性,很有研究价值和特色,并且从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与伊丽莎白的形象比较研究中,可以探究出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一部早期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主要讲述了班内特姐妹及其朋友的几对婚姻,并通过这几场各具特点的婚姻展现了她不同一般的婚姻观和价值观: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物质是婚姻的保障、女性对待婚姻应该更加智慧勇敢。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有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她最出色的作品。在作品中,她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英国乡绅阶层的生活。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小说中四对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探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看来,幸福的婚姻既要有理性的爱情作为基础,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4.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透露出的社会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故事的叙述,向人们展现出一幅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卷,并在其中阐释了作者爱情至上的婚姻理念。  相似文献   

5.
王玲霞  孙瑜 《家教世界》2013,(7X):235-237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在十八、十九世纪,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只有通过婚姻依赖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简·奥斯丁挑战社会权威,开始创作关于女性意识的小说。《爱玛》,作为她的一部成熟作品,较好地体现了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对于简·奥斯丁的作品 ,批评界讨论最多的是《傲慢与偏见》 ,《理智与情感》这两部作品 ,而对《诺桑觉寺》涉及极少 ,其实《诺桑觉寺》这部作品在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当中应该享有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因为它不仅再次演绎了经典的爱情与婚姻故事 ,更是巧妙的讽刺了当时在英国文坛风靡一时的感伤小说 ,尤其是哥特小说 ,以自己的实践 ,再次强调了理性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91):19-20
《BJ单身日记》是英国作家海伦·菲尔丁的代表作,被誉为"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均出自女作家之手,探讨的都是爱情、婚姻问题。但是这两部小说的创作时间相隔甚远、创作背景颇有差异。本文从后女性主义语境下分析两部作品爱情观、婚姻观的异同点,试图揭示现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处境的改善及仍然存在的困境,肯定"女性主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Jane Austen)是英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在她的创作生涯中,她主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视角讲述英国当时社会的爱情、婚姻等生活故事。她的作品深受广大观从的喜爱,因而被屡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从小说叙事原则及特征等角度,解读其人物叙事艺术,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莉 《考试周刊》2012,(53):29-30
简·奥斯丁作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缔造者之一,集传统与反抗于一身,为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爱玛》在奥斯丁六部已完成的作品中是最具有代表性并为奥斯丁喜爱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爱玛及其他女性的分析找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该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石燕萍 《考试周刊》2012,(56):10-11
简·奥斯丁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通过4对青年人的恋爱故事,表达了她的婚姻观,诠释了她对美好婚姻的理想:要成就美满的婚姻必须以真挚的爱情作为基础,同时金钱也是美好婚姻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最为流行的一部作品。故事跌宕起伏,爱情婚姻关系错综复杂。《爱玛》被评论家认为是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代表作,情节构思巧妙,引人入胜。通过分析比对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看出奥斯丁本人逐步成熟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劝导》的文本分析,比较了这两部作品中所描写的婚姻模式,揭示了后一部作品在婚姻模式这一方面的进步性,并且从社会因素、文学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角度分析了其进步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奥斯丁对于婚姻的观点也发生了进步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但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前卫性,而且在当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奥斯丁虽终身未嫁,但婚姻却是她小说的主题。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她发表了自己对婚姻的独到见解:理想的婚姻就是爱情、物质、道德、理智的混合体。单纯地为钱财或美丽而结婚是错误的,但不考虑经济状况也是错误的。这也可以说是她的爱情、婚姻模式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婚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劝导》被誉为是简·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以往的新女性形象——安妮,并为她设想了理想的婚姻和家庭模式。婚姻使安妮由贵族小姐变成了一位自食其力的中产阶级妇女,她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妇女意识,是一个完美而理想的人物。这一切都反映了奥斯丁自觉的女性意识和进步的婚姻观念,及其所蕴涵的20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始终围绕乡镇中产阶级年轻男女们的婚姻进行创作,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傲慢与偏见》。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对婚姻关系的对比,挖掘奥斯丁揭示的资产阶级婚姻本质,从而解析奥斯丁的资产阶级婚姻观。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者以世俗生活为题材,刻画了5对男女青年的爱情和婚姻,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女性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其魅力之一在于作者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揭示了不同人物的爱情婚姻观。本文从作品中人物对话开始,探析不同人物语言背后的爱情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一生创作了6部小说,这些小说的主题仅有一个,即婚姻与爱情.在她看来,婚姻与爱情紧密相联,惟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才是牢固的、永恒的.无论是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还是用社会历史批评都可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富乐 《文教资料》2010,(19):28-30
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两部同时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伟大作品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不少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研究。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主题,但是两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正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父权制价值体系对婚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4,(A0):15-16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伟大著作,小说中的四段婚姻基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小说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本文通过对这四段婚姻的详细分析,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状态下英国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以一种诙谐的方式,从青年们的爱情婚姻展开,描述了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方方面面,虽然言语平时,却真实再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初级阶段,封建保守思想仍给乡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不到大的社会矛盾,但仿佛看到了女性独有的细腻描绘的淑女与绅士之间的爱情婚姻图。  相似文献   

20.
对话不仅是人们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可以促使人们打破思想僵化、促进思维发展。米哈伊尔.巴赫金对此有深入研究,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文学创作。他认为真正的文学创作都体现出积极的对话精神,女性创作也不例外,奥斯丁的小说亦遵循此道。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展现了女主人公与父亲的直接对话,以及父亲不在场的情形下父女之间的虚拟对话,从而展示了奥斯丁对当时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以及她的女性觉醒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