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何竞平 《视听界》2014,(5):85-88
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增添了新的机遇。本文以2014年贺岁档电影中票房成绩令人瞩目的《爸爸去哪儿》为例,借鉴营销的4C理论,分别从消费者需求、成本、便利、沟通四个方面探讨电影的市场营销策略。新媒体时代,电影营销宜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带来的机遇,明确并分析目标消费群体,采取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电影消费特点和信息接触习惯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种类的多样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电影营销模式,并形成一种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电影营销手段,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元素的优势和特点,展开电影销售活动,最大化提高电影销售业绩,推动电影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此外,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电影营销思维,而且改变了电影营销手段。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环境,新媒体在电影营销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分析新媒体元素对电影营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电影《美人鱼》的微博营销为例,通过类目建构剖析微博内容,观察电影的微博营销在内容和风格方面呈现的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新媒体时代电影的营销现状及特征,并对电影的微博营销进行展望,为新媒介环境下的电影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广亮 《青年记者》2016,(11):108-109
如今,投资少却能够赢得大票房的小成本电影屡见不鲜,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过去铺天盖地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宣传已经不适用于电影市场,如果说传统电影营销时代营销的重点是告知是什么(what)的话,那么在新媒体营销时代,如何告知(how)将成为更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发展迅猛,对媒体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一环境下,传统电影借助新媒体提升传播力,不断实现了传统电影在影视市场的突围,这使得国产影片在本土市场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如何更好的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增强用户体验,最大化挖掘新媒体潜能,增强传统电影的影响力是电影有效传播的关键。本文以电影《美人鱼》为例探讨电影如何借力新媒体提高传播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发展态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为了在偌大的电影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中国电影人的电影营销策略也在翻陈出新。本文紧跟中国电影市场的动态,从有效的目标群体营销和新媒体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营销策略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龚辰晨 《今传媒》2020,28(1):121-123
近年越来越多的电影宣传方选择与网络意见领袖合作,为影片造势,这也为华语电影营销开启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分析国产电影《战狼2》电影营销的成功案例,探究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在电影营销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化兵 《出版参考》2006,(3S):I0002-I0002
情人节档期,是许多书店进行情感营销的好机会,情人节除了鲜花和烛光晚餐,最浪漫的就是书了。书作为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元素,为情人节增加许多亮色,也拉动了书店的图书销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生代电影大片消费偏好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出生于1980-1999年的新生代消费者的电影大片消费偏好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他们对电影类型、电影产地、观影档期、观影动机等方面的基本消费偏好特征.据此,我们提出了电影大片的营销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志敏 《视听界》2006,(6):81-84
言及电影档期,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是由冯小刚一系列“京味电影”开发成型的“贺岁档”。1997—2005,十个年头了,冯导一鼓作气,愈战愈勇,观众也一直以千万甚至亿计的年度票房予其全力支持!可惜的是,在2005之前国内除此一枝独秀外,再无其他堪与比肩,甚至从旁点缀的都没有(“情人节档”自2003年《周渔的火车》始,然而这一档期为舶来品,并非中国原创之特色档)。一客观地说,中国电影在发行模式与市场机制方面还相当不成熟。在这一领域,日本与美国都做得相当不错,此处我们权作扫描与俯瞰。日本国产电影有暑、春假两大档期。此外,日本还有一个相当…  相似文献   

11.
何文芳 《青年记者》2016,(33):92-93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电影营销推广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和传统营销手段,而是越来越多地结合新媒体渠道和传播平台,整合多媒介、多资源、多手段进行营销传播,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2.
在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电网的大背景下,我国新媒体产业朝气蓬勃,同为朝阳产业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发行渠道,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实现电影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对接和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就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影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旨在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新媒体影像进行分类,并对这种新的电影表现形式进行美学价值探讨,从而促进新媒体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成功营销以消费者心理需求为主展开,重视市场调查、精心挑选档期、以网络营销作为主要营销的手段,具有主动性和创新性。华莱坞大片品牌营销存在对市场定位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消费者需求、档期选择存在被动、营销手段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随着产业环境、传播环境、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华莱坞大片品牌应该建立以下营销观念:重视市场调查,满足消费者观影需求;努力提高电影质量,减少对热门档期的过度依赖;关注pasomo营销模式发展趋势,积极创新营销手段;注重品牌维护,适度营销,避免品牌被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一轮营销的革命,相较于传统媒体的营销宣传,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营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新兴的微博营销方式成为众多电影宣传的新途径,电影微博营销带来了电影市场的巨大成功。本文以《左耳》为代表分析青春类电影的微博营销方式及其成功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对青春电影营销进行展望,为新媒介环境下的电影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技术是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技术和文化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才是其未来发展和壮大的新思路。融合技术和文化发展电影产业,不仅能为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理念,更能带给用户全新的视听享受。  相似文献   

17.
刘丹丹 《今传媒》2015,(1):121-122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在强势推进。市场化进程中,新媒体如何影响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是摆在业界和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试从新的机遇、传播平台、生产形态和营销思路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媒体给纪录片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丰富了纪录片的传播平台;新媒体创新了纪录片的生产形态;新媒体拓宽了纪录片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18.
屈小顺 《今传媒》2011,(5):71-72
在20世纪初期,以电影为代表的新的视觉文化传播方式的普及与发展给伴随了人类千百万年的视觉体验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当今,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以电影为代表的视觉文化载体对大众流行文化的传播呈不断扩张的趋势。新媒体技术下,电影蕴含的流行文化,必将对电影产业与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如何正确把控,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与对待的问题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平台多样化的新媒体时代,中国游戏产业与电影产业开始了深度互动。一方面,游戏借鉴电影视听语言和特效技术打造优质画面和逼真体验,进而又大量制作微电影来实现广告宣传。另一方面,电影利用同步推广同名、同主题的游戏作品来规避营销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由此,游戏和电影便在为彼此提供改编可能的层面建构了不同文本间的互文效应,实现了营销宣传上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康亚飞 《今传媒》2014,(7):77-79
社交化媒体的出现,使商家更加注重立体营销,信息流从单向向多极化发展,基于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一经发布,就产生裂变,快速向整个微博用户网散开。电影的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着受众对电影的消费认知和意愿。本文借助传播效果理论,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电影的微博营销方式对于受众认知、态度、行为方面的影响。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受众自身使用微博的情况和微博主的粉丝数也构成了传播效果的影响要素。可见,在以微博为平台的电影营销中,受众不仅是营销对象,更成了不容忽视的营销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