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友慧 《新闻传播》2023,(16):39-4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开幕式上亮相后吸引了不少目光,随后国民开始疯狂抢购冰墩墩,出现了一“墩”难求现象。本文将以“冰墩墩”为研究对象,首先描述冰墩墩的兴起以及流行,再结合“萌”文化、营销模式、消费者心理等方面详细分析冰墩墩流行的原因。进而从冰墩墩的成功中总结出对带动我国萌经济发展的启示,层层深入,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萌文化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吉祥物之一“冰墩墩”自2019年推出以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却在冬奥会开幕式前后突然走红,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顶流”。冰墩墩不仅成为各个社会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且创造了巨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形象建构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冰墩墩形象走红过程的梳理,从官方、媒体、受众等多个角度对冰墩墩形象转变和短时间内爆火的动因进行探究,进而阐述冰墩墩走红现象对吉祥物形象塑造的启示,以及对IP运营长尾热度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尹依环 《今传媒》2023,(5):104-106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也在不断增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开展,作为奥运吉祥物的冰墩墩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国际友人对中国的认识。因此,本文基于冰墩墩爆火现象探索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旨在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女性与传播”虽然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边缘”课题,然而却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网络女性频道为平台,从女性频道的现状出发,分析这些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而今,“传播学”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然而,如何深入认识和分析传播学,仍是摆在我国新闻理论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试就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这一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兴起于美国的传播学作些分析。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启示传播学研究一开始是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等领域首先开展起来的。然而,传播学在形成过程中,把新闻传播现象作为诸多传播现象的一种,将其纳入了传播学的研究领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的方法论意义及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而今,“传播学”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然而,如何深入认识和分析传播学,仍是摆在我国新闻理论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试就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这一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兴起于美国的传播学作些分析。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启示传播学研究一开始是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等领域首先开展起来的。然而,传播学在形成过程中,把新闻传播现象作为诸多传播现象的一种,将其纳入了传播学的研究领  相似文献   

7.
从事实到新闻,这一步很简单,又很复杂。因为事实的局部是一元一次的,整体是多元多次的;有时只出现一个变量,更多的时候呈现多个变量。我们可以把新闻与事实的关系简化为一个公式“新闻≠事实”、西方大众传播学对此的表述则带有原理意味:媒介内容必然与现实有所差异。 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对这一现象十分关注,他在《大众传播学导论》中列举的几种产生“差异”的情况颇具代表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不等式:  相似文献   

8.
胡赞 《新闻世界》2009,(9):138-138
本文从教育学、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角度分析“灭火教育”这一现象,并对教育传播学的本土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至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有关学者在考察诗歌在唐代繁荣的原因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入手,而较少从传播学的视角加以剖析,本文试图用传播学的多重视角剖析这一文化现象背后隐含的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受众少有“顽固”的色彩,相反,他们在与媒介的互动中更具“忠实”、“顺从”的特性。对于一个采行民主主义体制、且大众传播业极为发达的先进国家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大异其趣的独特现象。这一令人费解的矛盾现象,至今尚未引起海内外传播学界的关注。笔者认为,至少从三个方面,不难得出日本的受众绝非“顽固的受众”,而是在社会传播学领域最具典型意义的“忠实顺从的受众”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是揭示人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原理,必然印证在许多生活现象之中。描述和分析这种印证,可以加深人们对传播原理的理解,提高人们学习、运用传播原理的兴趣,为普及传播知识铺平道路。毛泽东派兵“抢”报纸《孙子·谋攻》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足见古人就知道获取信息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作为大军事家战略家的毛泽东深知这一点。据贺子珍回忆,在井冈山上,毛泽东为了了解国内外情况,专门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去打大军阀谭延凯  相似文献   

12.
论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动员——以南方雪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一二月间发生在中国南方的大雪灾,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在雪灾中出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舆论传播现象,却值得新闻与传播学的研究者进一步认真思考.本文旨在从传播学、危机管理的视角,考察其中的舆论动员现象,并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战略高度,来深入分析这一事件背后体现出的舆论动员机制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研究的空间想象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播学研究的主流范式中,媒介理论和实践所信奉的是“以时间消灭空间”,空间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空间性的视角梳理传播学研究中的思想资源,从文化身份、传播语境、权力结构、媒介技术以及后现代空间等五个方面探讨传媒、空间与社会三者的关系,找寻传播学研究的空间想象力,发现空间背后的隐喻。文章在最后提出,在全球化时代里,传播学研究和媒介实践面临的是时间压力与空间抵抗两种力量并存的局面,能否保持对空间的想象力将成为深刻地把握当前各种媒介现象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王冬冬  张亚婷 《新闻大学》2013,(1):53-59,22
刘翔在伦敦奥运会比赛的失利及微博上的相关热议是具有典型性的传播学意义上的叙事.通过对微博中有关“刘翔事件”的言论及发布主体的梳理可以看出,在传播过程中左右当下舆论方向的是主流媒体、网络明星和网络公民三股力量,他们的话语代表着其所处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动机.N级传播时代话语主体从不同角度对事件的观照并不能揭示事件的真相,只是社会矛盾冲突所带来的话语狂欢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李莹 《新闻世界》2009,(11):120-121
“媒介迷”现象,因其出现的无法预料和不期而至,成为受众研究中最复杂的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迷研究逐渐成为欧美传播学受众研究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对2007年“突迷”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浅析媒介迷的特性和形成要素,并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媒介迷。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江西卫视开办《中国红歌会》以来,红歌就在中国大地流行起来.从传播学角度,运用“使用与满足”、“培养分析”、“议程设置”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概念乃判断、推理、论证的基础和思维的基础和思维的起点。如果一门学科基本术语概念含混,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便无从谈起。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传播学理论译介和研究中Communication这一最基本概念的误译、误解和误用现象的剖析,阐述了“不能从汉语对应译名出发去研究传播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把大众传播理论与普通传播学理论混为一谈”等重要论点,并从Communication一词多义角度探讨了众多汉语对应译名不同语境下的最佳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19.
文献老化现象是大多数学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学科的老化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与把握该学科的发展进度。文章选取CSSCI中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数据为数据样本,运用引文分析方法,探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老化规律。在研究中通过测度与对比分析新闻传播学的半衰期、普莱斯指数、最大引文年限等重要老化指标,呈现了该学科的老化与发展状况,提出了该学科老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郭毅 《新闻通讯》2013,(8):17-18
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传播理论,因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传播经验中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无不深谙此理。只要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传播学解读”或“传播学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跃入眼帘的成百上千篇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媒介现象。那么,国际传播学界最“偏爱”哪种传播理论呢?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最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